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到2000年实现迪庆州脱贫致富目标,稳定地解决各族群众的温饱,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总体构想。解放4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迪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10多年来,国民经济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到1992年底,全州通车里程已达1926公里,水电装机4.4万千瓦,邮路总长1243公里。同建州时的1957年相比,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2.2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82倍,商品零售总额增长22.5倍。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社会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但由于社会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2.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建州以来的近三十年里,州、县自治机关,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行使自治权利,为本州、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显著成绩。在政治上实现了各民族当家做主、平等、团结,发展了经济建设事业,反映在工农业总产值上,1949年为一亿八千六百九十万零三千元,1985年增长到十亿五千四百五十一万元,三十六年提高4.6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以十几倍、数十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当迪庆州对外开放和大规模经济建设拉开序慕之际,迎来了省政府迪庆州扶贫工作现场办公会议的胜利召开。会议的召开为迪庆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建国四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迪庆州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使全州出现了民族平等、经济繁荣、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使生产力大大解放,迪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事实证明,迪庆要前进,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国家和上…  相似文献   

4.
对创业型经济的产生动因、基本特征、推进机制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云祥  卫家稳 《前沿》2006,(12):56-62
创业型经济的诞生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而且改变了经济增长的逻辑和更新了社会发展推进机制,因而,创业型经济的诞生被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史上所发生的最重要、最有希望的事件。当前,我们正在全面进行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以创业型经济的打造推进经济的发展及社会事业的进步。基于此,本文对创业型经济的产生动因、基本特征、推进机制作出探讨,在于以此推进我们对创业型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淑吉 《创造》2012,(6):86-87
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终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十六大之后,我们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把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认识上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6.
胡冬蛾 《中国妇运》2008,(12):27-30
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华农村妇女与社会同发展,与时代共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忠实实践者,也是30年来金华妇女事业发展的积极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鄂温克草原做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其经济实力在不断创新之下有了历史性的发展。  早在1984年,旗政府就派我到日本国北海道研修奶牛饲养等管理,在整整一年的国外生活和学习中所获得知识、技术、精神为自己在事业上的进步和发展打下了深深根基。使自己懂得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不断地去创新、不断地去改革、不断地去探索,才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强盛。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上牢固地树立起了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生活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转型的过程。政治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社会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作为其子系统的政治系统必须在性质。结构、功能上与经济、文化等其他子系统保持一致,才能维持社会整体系统的动态平衡井促进其协调发展。因此,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由于政治对于经济的相对独立性,由于政治体制所固有的僵化性特点(它一旦建立起来就不容易改变),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政治和…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2,(2)
升平镇是滇西北高原上的一座古老的名镇,座落在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的腹地,与滇、川 、藏三省(区)接壤,自古就成为汉藏文化的交融点,“茶马古市”的咽喉要塞,在滇西北高原和东部藏区久负盛名。升平镇是迪庆州德钦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三个村委会,辖区内国土面积760平方公里,总人口8211人,以藏族为主体民族,兼有汉、回、纳西等民族,镇内平均海拔2800M ,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兼有流通、服务行业的多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高原古镇。镇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生物、矿藏等资源,并以独特的地理位置被人们惊叹地誉为“香格…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杨贵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体制,市场经济使资源优化配置,这也就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但是,市场经济的作用又不只局限于经济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不是一个纯经济的过程。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互见进,协调发...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犯罪现象持续增多。10年间,沿海和东北、中原地区,刑事犯罪案件大约增长了10倍,而且这种增长的势头目前仍在继续。犯罪现象的不断增多,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的安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犯罪现象增多,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人口、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客观的、历史的必然性,又有主观工作方面的缺陷和失误。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老年人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权益,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侵S巴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本行政区域老年人口自然增长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年度老年事业发展经费,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或者捐资兴办各类老年设施,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协调老年…  相似文献   

13.
发展观的演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的演进经历了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增长 +结构改善 +社会进步再到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结构改善 +社会进步 +后代人的发展三个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与文化发展、与自然发展等多重关系 ,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 ,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发展与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要树立以人为本发展观、统筹兼顾的协调发展观、“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正确的干部政绩观 ,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日民族》2005,(10):I0003-I0003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在全国藏区中地位十分重要。加快迪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促进藏区稳定,维护社国统一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迪庆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存在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迪庆州民族问题错综复杂,并与政治、经济、文化、宋教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保持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民族经济和反渗透,反分裂等任务十分艰巨。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迪庆州各级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共同团…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针对全国民族种类较多,社会发育程度不同;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巩固国防任务重;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落后等实际,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和培养民族干部方面,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并不断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推进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以我省为例,从1949年到1995年,国家和省在财政、金融。税收、资源、科教文卫等方面制定和实施了144项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按照我国《档案法》对档案的定义:“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可见,档案工作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历史记录”,档案记载着过去、又启示着未来,它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各级人大常委会最主要和最常用的监督形式。常委会审议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关系着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朱力 《群众》2011,(3):65-66
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的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9.
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构成了对经济活动起决定作用的部分。在综合国力中,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经济、政治、科学等实际物质承担者,人的素质构成国力基础,决定着国家生存力的强弱、综合国力的高低。人的素质构成国力的基础需具备一定条件。如果人的素质不适应科学的进步,就不能与物质资源实现最佳结合,就会成为阻碍生产力增长的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的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强调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是发展的目的,社会公平和缩小社会差距是基本的发展目标,这对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强调以人为本,这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培育,提高人的文化健康素质,具有凝聚发展资源、形成发展合力的发展动力价值。同时,科学发展观凸显发展的道德性,强调不能以近期发展损害长远发展、以少数人发展损害多数人发展,不能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发展的本质要求。统筹兼顾,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环节,这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统筹和协调好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