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祎 《中国公证》2005,(9):14-16
<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权法>是公证制度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它为公证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公证法>是物权制度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机制,它是促进物权制度贯彻实施的推进器.这种制度之间关联性,客观上要求<物权法>与<公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这两个制度功能的最大化.按照立法惯例,<公证法>一般只对公证事项作列举式的规定,而具体内容则通过民商事实体法来体现.就目前的<物权法(草案)>来说,尚无公证制度方面的规定,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出现了脱节,这是物权立法中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2.
阿计 《法治与社会》2006,(11):13-14
2006年8月底,沉寂已久的《物权法草案》、《企业破产法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接受五审和三审,与以往历次审议相比.此次审议集中关注的是物权法、企业破产法的一些争议焦点和未决难题,经由这种攻坚式的审议,企业破产法终成正果,物权法亦有望进入最后的分娩期,以物极法、企业破产法为样本,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立法的立法走向、立法难度、立法方式等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物权法的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物权的经济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物权法具有定纷止争、物尽其用的经济功能,从而得出物权法具有确立权利归属,降低交易成本、增进财产利用效率等经济意义,从经济学的独特视角提出我国现代物权立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询问而言,专题询问由于没有更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并能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易于取得监督实效。全国人大看重的或许正是专题询问的诸多优越性。然而一直以来,专题询问这种监督方式却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全国人大首次开启专题询问后,公众期待在全国人大的带动之下,能在各地兴起一股专题询问的热潮。  相似文献   

5.
6.
公开是监督法的重要原则 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监督法》明确规定,监督公开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宣布形成,中国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然而我们同时看到,作为此法律体系中重要部分的检察监督法尚付阙如。在规范公权力运行的法律规范体系中,监督法应占有半壁天下。目前,监督法仅有人大监督法,而检察机关作为宪法所规定的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其监督权尚无立法上的专门依据,这不能不认为是一大缺憾。为此,检察监督专门法的制定应当尽快纳入议事日程,以弥补此缺陷。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是各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同样起着基础性的支架作用。我国专门的物权法起草工作是从1994年开始的,至今已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中引入公证制度的建议与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物权法》、《公证法》等法律的立法正在加紧进行。在物权立法中引入公证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做法。本文从法条设计、现实可行性与法理结合的角度表达了对“物权制度”与“公证制度”相衔接的理性思考,以构建一套体系合理、内容健全、适应法治社会内在要求的物权领域的公证法律制度。一、物权法中引入公证制度的法条设计及理由①(一)建议在第九条第一款后增加一款:“不动产物权因继承、遗赠、赠与取得的,应当由不动产所在地的公证机构对登记事项进行公证;登记机构依据公证书办理登记。”1.不动产的所有权因继承、遗赠、赠…  相似文献   

10.
人大监督是最高层次和最具权威性的监督。2006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正式出台。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主要法律依据,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在监督工作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凝聚共识,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基本原则、监督方式和监督程序作出较为全面的规定,使人大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物权法》也正在起草制定过程中。对于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物权变动,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立法对策,就成为在理论上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核心无非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行立法是否采纳了物权行为理论;第二,我国物权法或民法典的制定是否应当接受物权行为理论;第三.在确认物权行为的条件上接受何种物权主义。对此,笔者简要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德国民法对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随着民事立法速度的加快,我国制定物权法已经不是很遥远的事情。在制定中国物权法时,借鉴外国法尤其是德国民法这样举世闻名的法律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对我国制定物权法可以借鉴德国民法的几个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采纳物权行为理论作为物权法立法的理论基础 所谓物权行为,指的是以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如所有权的移转、用益物权或担保物权的设立等行为就是物权行为,——更精确地说,其中包括着物权行为。所谓物权行为理论,就是将关于物权的设立、变更、移转和废止的行为和结果只当作物权行为的结果,使其不受其原因行为(一般为引起该行为的债的原因)的效力和结果影响的理论。该  相似文献   

13.
法律监督的强化和完善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律监督权设置的科学性与运作的有效性已成为衡量我国法制完备、执法严明、司法公正的重要尺度,而法律监督专门化立法则是落实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立法中直接涉及企业的重要法律 物权法、公司法、证券法和破产法,是今年立法中直接涉及企业的四部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15.
黄群 《中国公证》2005,(9):12-14
物权立法引入公证制度,是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做法,也为其他一些国家与地区认同和接受,这与公证的本质属性相契合,充分体现了保障不动产物权变动安全的内在需求,应成为我国物权立法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刘承韪 《法人》2007,(4):18-22
同往届人大会议一样.3月16日隆重落幕的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并没有什么异乎寻常。但是.由于两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高票通过.将使这届会议成为中国宪政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用益物权是指直接支配他人之物而利用其使用价值的限定物权,是物权法中十分重要的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用益物权的种类不断发生变化。2005年我国在立法上首次确立了居住权制度,将居住权纳入了我国的用益物权体系。物权法草案用专章共计12个条文,规定了居住权的相关内容。这一制度的创新在法学界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现就物权法中居住权的设立谈一下我的理解和看法。一、居住权的起源与我国居住权的定义罗马法的用益权中就已经蕴涵了现今所称的居住权。自罗马法以来,在一些国家的立法与实践中都设立了居住权制度:法国、德国、瑞士、意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法的修改与完善公司监督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公司法是1993年12月29日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5次会议通过.并自199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当时我国公司立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国有企业改制服务,因而在立法观念、立法体系、立法技术等方面部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十年多来,我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然而《公司法》却仅在1999年和2004年有过两次微幅的修订。  相似文献   

19.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五年立法规划,是未来五年沉甸甸的“立法清单”,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以及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密切相关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改)、增值税法等若干单行税法等,都被列入条件比较成熟、本届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第一类项目,并有望在2014年完成或者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五年立法规划,也是未来五年沉甸甸的“立法清单”,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以及与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密切相关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改)、增值税法等若干单行税法等,都被列入条件比较成熟、本届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第一类项目,有望在2014年完成或者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