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确立”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所作出的科学论断。全面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传统政治理论“根与本”的有机融合中把握其理论逻辑;在中共团结奋进与苏共分化解体“正与反”的经验教训中把握其历史逻辑;在党和国家事业“内与外”发展的现实需要中把握其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深厚的理论背景和客观的现实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明确其主要任务,尊重其实践原则。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内蒙古,应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基础,“体制和谐”为关键,“利益和谐”为核心,“人际和谐”为重点,“天人和谐”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和平共处”理论,“两手抓”方针,“德治”与“法治”思想,“一国两制”构想,先富、共富模式,无不是邓小平借鉴古代“和合”思想和辩证观念的理论结晶。本文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邓小平“和论思想”与辩证观念的理论探讨入手,试图揭示其内在的本质联系,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的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其“根本依据”、“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无不体现了科学性。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中所蕴含的科挚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理论的提出,学界一方面对其打破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功绩给予了肯定,但另一方面也致以了广泛的质疑与批评。这种质疑与批评包括:其一,认为其“文化三路向”只重视文化的民族性而忽略了文化的时代性;其二,认为其基于“文化三路向”而提出的“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理论是陷入了文化多元与文化一元的二难困境。本文致力于从梁漱溟本来的内在思维理路来说明他的“三路向文化观”与“世界文化三期重现”理论既没有落入简单的“一元多元”、“民族性时代性”等西方话语体系的窠臼之中,同时又有他自身的“一元多元”、“民族性时代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6.
试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列主义是其理论渊源;和平与发展是其时代背景;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其历史根据;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其现实条件。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于我们在新世纪宣传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物质形态、理论形态、实践形态的“三位一体”。只有从“三者合一”的角度进行整体研究,才能全面、深入地发掘其理论内涵和价值,对其重要历史地位予以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8.
王腾 《唯实》2009,(1):33-37
在卢梭看来,政治哲学问题优先于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问题,甚至可以说,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问题决定于政治哲学问题。“孤独的野蛮人”的“自然状态”理论在古希腊和近代都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渊源。卢梭之所以把“人”作为政治哲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主要是想借助于人的概念和人的知识来建构其“孤独的野蛮人”的“自然状态”理论。卢梭的自然状态理论从“人的形象”、“人的本性”和“人的道德”三个层面加以概括与描述。  相似文献   

9.
黄建平 《世纪桥》2009,(13):70-71
“此在”是海德格尔哲学探讨人的重要概念,也是进入其哲学的理论入口。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此在”范畴意指“作为存在者的人”和“人的现实生存”。与传统哲学不同,海德格尔强调的是人的“在此”。“在此”是“此在”的哲学前提。海德格尔的“此在”理论与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思想具有相似性。海德格尔由“此在”追问存在的意义,实际上是把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推向一个新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0.
顾洪森 《唯实》2003,(10):66-6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本文从“三个代表”的核心观点、促进和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论品质的科学态度看其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三纲五常”是传统儒家伦理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中,“三纲五常”的理论内涵不断发生变迁,距其原初之意愈发遥远,由此引发诸多批判。在博古通今、去粗取精的当代文化传承中,梳理“三纲五常”的历史发展脉络,追溯其本原之意并深入挖掘其现代性,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本文仅从总体上对其理论特点略作分析。邓小平以其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和革命精神 ,说出了“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 ,其现代化理论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作为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把实事求是原则贯穿于其理论和实践之中 ,其现代化理论具有浓厚的求实性 ;中国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仅包括经济上的现代化 ,而且包括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要求等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党史界、理论界对列宁关于高薪赎买资本家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的理论论及很少,似乎列宁的赎买理论只限于赎买其生产厂房、机器设备这类生产资料的“硬件”,而不包含赎买其技术、管理知识这类“软件”。也似乎我们党在对资改造中只继承了列宁关于赎买前者而没有继承其后者的理论。其实不然。首先,列宁关于对“文明的”资本家实行赎买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一项宏大的“理论武装工程”。其基本内容和总体思路是:增强“三种意识”,实行“四重武装”,坚持“四个注重”,解决“四个矛盾”,实现“五个统一”,加强一四个建设”。一、在理论工作的认识上,增强“三种意识”理论工作的宗旨是高举旗帜,落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根本任务,为此要增强“三种意识”。第一,增强旗帜意识,自觉高举旗帜。旗帜是方向和形象的高度统一;旗帜是民心和党心…  相似文献   

15.
波德里亚作为后现代理论的大师级人物,其生命历程经历了一系列的断裂,有身份上的断裂,但更多的是其思想上不停的断裂与超越.他先是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决裂,转而运用拉康的符号学理论解读当今的消费社会.在认识到“其然”之后,为了探究“其所以然”,他引入了福柯的权力仿真理论,随后又与福柯理论决裂.波德里亚甚至与自己构筑的理论决裂,并最终卷入了批判一切、否定一切的后现代思想漩涡之中.  相似文献   

16.
吕东 《党课》2007,(6):42-45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型管理理论,它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被誉为“一场管理学革命”。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推动个人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现实”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前提,是马克思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给予批判时做出的一个根本性论定。但后来的研究者往往忽略了理解马克思现实概念的一个根本性困难,即“现实”在理论上的不可界定性与可界定性所构成的自我指涉困境。理解马克思辨析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从“现实”概念探究的“前史”入手,在马克思这里,“现实”在理论上的自我指涉困境只是一种表象。我们虽无法以理论证明的方式去界定现实,但可依现实活动本身对其内涵给予解释和展示。“可感性”“实践性”“整体性”“特定性”是“现实”自我解释的四个方面,其环环相扣在人的现实理论活动与现实实践活动的内在统一,共同宣示着现实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陈奎庆  曹劲松 《求实》2006,(11):27-2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其根本属性在于它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动力提出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第二,从人民群众的实践要求确立理论体系的价值目标;第三,从人民群众的实践过程坚持理论体系的检验标准;第四,从执政党在实践中作用把握科学体系的理论本质。其基本特点为:在学理生成上,坚持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论道路;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从逻辑推演到解剖实际”的辩证复归;在体系结构上,构建了“从枝干体系到轮轴体系”的复合整体;在理论发展上,形成了“从经典阐发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的科学总结,又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科学认识。“与时俱进”作为一种“理论品质”决非是一种话语的简单概括,而是有着丰富的哲学内蕴。从哲学层面上把握与领悟“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众所周知,从理论自身的功能看,不同类型的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力求接近所谓的真理,都力求在对以往经验的概括中去预见“未来”,与“未来”对接。因为只有与“未来”能够对接的理论才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其影响力、穿…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思想号令和政治动员。“三个务必”是已经走过百年光辉奋斗历程的党对历史经验,尤其是自身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这是其历史逻辑;“三个务必”紧密联系、内涵深刻,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这是其理论逻辑;“三个务必”具有宏大的时代视野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必须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相连,这是其时代逻辑。把握好“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时代逻辑,是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根本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