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保存 《党史博览》2008,(12):31-33,37
特殊年代的特殊任务 1976年,是中国大事最多的一年:周恩来、朱德相继去世,四五“天安门事件”、唐山大地震,直至毛泽东离我们而去……接下来的是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2.
"丙辰清明的第一声呐喊" 1976年3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的浮雕上面,被人贴上了一篇悼词.这是丙辰清明前第一篇贴在纪念碑上的悼词.浮雕上放置了一个洁白的花圈,有29人签名.悼词不长,现全文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天安门“秘密重建”工程历时112天。其中,搭建巨大“天棚”耗时8天,天安门全部拆除用了7天。  相似文献   

4.
孙春龙 《党建文汇》2005,(12):44-44
“天安门”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的尧庙广场,与尧庙大门正对。现在,尧庙广场除了“天安门”外,还有“天坛”,以及高达21米的汉白玉雕饰而成的“中国第一华表”。在广场的最西端,是2004年12月29日落成的高达50米的华门,当地官方资料中称其为“天下第一门”,尧庙广场也逐渐被当地人称作是华门广场。  相似文献   

5.
《党史天地》2009,(6):77-79
1973年2月.在周恩来亲自安排下.邓小平一家人最终回到北京。离开江西的时候.邓小平留下一句话:“我还可以再干它20年!”  相似文献   

6.
林木 《党史博览》2009,(7):F0002-F0002,F0003
北京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举行开国大典后,天安门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并被作为国徽中的图案。后来,这里成为新中国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在20世纪50年代,每当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天安门广场都要举行盛大的游行集会,庆祝这个劳动人民的节日。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11日、12日在北京举行的朝日关系正常化工作组会议上,朝方表示愿意就1970年“淀”号客机劫机者——“赤军”成员的引渡问题提供合作。那么,这些“赤军”成员当年为什么要劫机去朝鲜呢?  相似文献   

8.
1929年发生的“中东路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极其复杂的重大事件。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事件的起因、性质及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因此,有对此问题重新加以研究和评价的必要,从历史中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舒云 《党史博览》2006,(9):22-24,48
傅崇碧在离休前曾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文革”中,他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就是在卫戍区司令员的位置上,他被莫明其妙地关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时任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的黄克功,因求婚未成,怒杀恋人刘茜,成为延安轰动一时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新华每日电讯》刊登记者黄冠的文章说,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发布有关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时,爱用不明真相人员不明真相群众等词句。日前,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发生群体性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事件是和谐社会中的不谐之音。四川“蛆虫柑橘事件”体现了政府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问题的症结是由于预警机制不完善、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强、政府市场调控能力有待提高、公众缺乏处置突发事件的必要知识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应对复杂局面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全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袁敏  张弘 《廉政瞭望》2010,(8):52-53
33年前,一封横空出世的“总理遗言”在全国人民手中迅速传抄,并被很多人默默锦记于心。那节制而简洁的口气,让人从不怀疑那确实来自周恩来,并恰好说出了经历了十年浩劫、  相似文献   

14.
1962年春夏,地处西北边陲新疆伊犁、塔城的6万多中国籍边民非法越境到苏联,经规劝返回有1.3万多人,这一事件被称之为"伊塔事件"。其中,塔城地区外逃4万多人,共带走牲畜30多万头,40多万亩农田未能播种,大量已播种的田地荒芜,许多社、场及其下辖的基层组织一时陷于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周伯萍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提起"文革"时期发生的轰动一时的"雅典事件",稍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会知道.这段故事甚至被列入了"党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周伯萍时任中国驻希腊第一任大使,就是"雅典事件"的当事人.最近,在其撰写的回忆录中再现了这段往事.  相似文献   

16.
王标 《世纪风采》2011,(7):32-37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新中国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谁料,互帮互助的社会主义亲兄弟在短短十年之后,反目成仇。从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开始,中苏关系由恶化走向分裂。1962年的初夏,6万多新疆居民集体逃往苏联,史称“伊塔事件”。  相似文献   

17.
文庠 《党史纵览》2001,(5):24-26
25年前,一列刷有“打倒张春桥”大幅标语的列车驶出南京站,直奔首都北京,轰动全国。“四人帮”惊呼:这是“分裂党中央,转移批邓大方向的政治事件”。“要彻底追查”引发“南京反革命事件”、“天安门事件”的“黑色信号弹”——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月21日,在CCTV-7主办的2006年度三农人物颁奖仪式上,作为颁奖嘉宾的我国著名艺术家侯耀华跪着为获得“奉献奖”的贵州省黔南布依自治区三都水族自治区乡村教师陆永康颁奖。  相似文献   

19.
快乐大叔 《党课》2013,(3):91-92
如果要拍一部片子来纪念刚刚过去的2012年那些“与房子有关的日子”,那郑州“房妹”事件应算是一部悬疑剧。因为,比起之前被媒体曝光的“房叔”“房婶”等一个个令人咂舌的事件,在2012年年末,郑州90后“房妹”翟家慧携29套房产和全家两个户口之势来袭,无论从牵涉面广泛程度,还是从不断挖掘出来的“猛料”来看,都充满了悬疑色彩。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中的饶漱石电视剧《叶挺将军》里皖南事变几集中,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小姚”。“小、姚”是谁?他原来就是东南分局副书记饶漱石。当时,出于工作保密的需要,再加上饶、姚谐音,大家平时称他“小姚”。就是毛泽东发给东南局的电报也称他“小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