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确定性论争是20世纪西方法理学的热点问题。法学理论对法律确定性展开了激烈辩论,视域广阔,见解深刻。故有必要对这一论争进行考察,厘清脉络,辨明观点。在对确定性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辨明不确定理论对法律确定性的主要挑战,包括行为和心理分析,合法性困境,认知困境。为回应挑战,出现了规范确定性和程序确定性两种不同路径,展现了法学理论对确定性的不断追寻。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Maxeiner运用比较方法重申了法律确定性是形式法治必然要求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在《论确实性》一书中,维特根斯坦对摩尔的批评不只是为了指出摩尔对语言的误用,更是为了强调常识不足以解决哲学问题。这也体现了维特根斯坦一贯坚持的观点,即:只有通过对规则的反思才能克服怀疑论的倾向。他对语言的描述就是真正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3.
高风险社会的一大表征,就是极大的不确定性,黑天鹅时在暗处盘旋,灰犀牛经常相伴。为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处置风险,应当努力在不确定中探索确定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党的统一领导、举国动员体制、依法治国、人民群众自觉参战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尽显,这些都是应对不确定性最基本的确定性因素,必须长期坚持并发扬光大,并不断探索更多的确定性。探索确定性要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往最好处努力。  相似文献   

4.
何迪 《学理论》2023,(3):44-46
维特根斯坦认为以往哲学总是用概念建构理论,采用或本质主义的或片面的或抽象的僵化模式认识和思考问题,导致日常语言的误用,从而产生“哲学病”。因而要对哲学进行治疗:实现对概念的考察,让语言回归日常生活,既要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语言的“家族相似”,又要通过“综览”把握语词用法,在语词的使用中呈现日常语言生动、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哲学的危机主要表现为科学的大一统以及由此而来的思想对自身的曲解。身处危机的现当代哲学家们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提出了各自的拯救方案。维特根斯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前期对哲学与科学的划界和后期哲学不必成为科学的分析,既没有得出哲学必然是科学的结论,也不主张逃避到非理性的领域,更不满永远徘徊于哲学的混乱。他虽没有完成拯救哲学的任务,却为我们走出危机指出了一个新方向:哲学可以像科学那样关注现实但不必成为科学,哲学必须回归生活但不应成为常识。  相似文献   

6.
陈可依 《学理论》2015,(1):70-71
传统哲学分裂了知与行,只强调知的尊贵、却轻视行的重要性,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熟知哲学史的杜威为给哲学一个新的角色把目光投向了知与行之间的接缝处。在《确定性的寻求》一书中他把传统的知识即理性与被传统哲学贬低的行动结合起来,提出人的本性不在于先验性和固定性,而应在于主观能动性。他的这种对于知行关系创造性的见解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知行关系的角度浅析杜威对确定性的寻求。  相似文献   

7.
张莹 《学理论》2012,(15):7-8
笛卡尔致力于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企图建立起确定的知识体系。他涤除了旧哲学的偏见,构建了全新气息的新世界的哲学。他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找到了新哲学的阿基米德点,又通过直观与演绎的方法建构了确定性的知识大厦,体现了哲学数学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剖析黑格尔的叙述语言,揭示黑格尔对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的特殊处理,可以发现黑格尔哲学方法的秘密: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意识的发展内在地隐含了哲学发展的历史。黑格尔对意识发展方式的描述所依托的是他对认识论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的认识。他对哲学史上唯物和唯心两条路线的矛盾运动的研究是唯物的和辩证的,但他把哲学史当做哲学的对象,以对哲学史的研究代替对世界本身的研究,把哲学史发展中存在的认识的矛盾运动当成世界本身的矛盾运动,就是把认识论当成本体论。用认识论来描摹本体论、用认识论的问题附会本体论的问题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的重要特征。将认识论和本体论纠结起来、混淆起来,是黑格尔哲学方法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9.
杨竞业 《理论视野》2008,(11):60-62
2008年10月11—13日,全国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胜利召开。本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7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于沛鑫 《学理论》2012,(32):151-152
法律的不确定性在法律制度中客观存在,对于法律不确定性的研究在我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随着知识经济带来的法律变革,如何克服法律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变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一直是以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经过将近40年,中国社会面临的更重要问题是如何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回应生产力发展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挑战.中国社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的阶段,处处显示出价值理性的重要.以弘扬科学(工具)理性为特征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没有被证伪,但是必须有所发展.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回到马克思.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有许多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思想,如何把它们与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结合起来,是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Critical Horizons》2013,14(3):211-230
Abstract

Against the enthusiasm for dialogue and deliberation in recent democratic theory, the Italian philosopher Roberto Esposito and French philosopher Jacques Rancière construct their political philosophies around the nondialogical figure of the third person. The strikingly different deployments of the figure of the third person offered by Esposito and Rancière present a crystalliza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this essay, the divergent analyses of the third person offered by these two thinkers are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he critical strategies they employ. Contrasting Esposito’s strategy of “ethical dissensus” with Rancière’s strategy of “aesthetic dissensus,” it is argued that Esposito’s attempts to recruit the figure of the third person to dismantle the dispositif of the person are politically (if not philosophically) problematic, while Rancière’s alternative account of the third person is more promising for poli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范鑫 《学理论》2008,(18):58-59
青年马克思的法哲学观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形成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住。本文从“个人与自由”、“自由与法律”、“国家与个人”三个方面对青年马克思以人类理性、自由为核心的法哲学观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The Third Way in the Netherlands rests upon the institutionalize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rade unions, the employers' organizations and the state. During the period of high unemployment in the 1980s this co-operation led to several agreements to moderate wage costs and to reduce statutory working hours with the object of reducing unemployment. In the 1990s,when labour became scarce, new measures were agreed upon to increase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ur market and to boost productivity. Critics of the agreements suggest that the policies adopted by the socio-economic partners in the 1980s, particularly the moderation of wages and the reduction of work time to create more job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long-term prospects of attaining higher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6.
Marsh  Christopher 《Society》2016,53(2):123-130
Society - This article applies Berger’s new paradigm for religion in a pluralist age to the case of Russia, a society that underwent 70 years forced secularization and yet today...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人"学之科学性在于其"现实性",这种"现实性"是在立基于"实践"的思考中、在对各种"关系"的反思中,亦即在对"现实的个人"及其"现实的发展"的关注中历史地生成的。只有始终保持与社会现实的亲和性,才能提高马克思哲学的解释力与有效性,使其真正成为实现个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19.
"哲学"与"文化"本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但学界却常把二者并列加以讨论,这表明"哲学"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正是两者内在关系的展开与揭示."文化哲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哲学文化"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空间.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的内涵,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哲学"与"文化"内在关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哲学自身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2)
哲学研究是一种人的自我意识生成、变化、发展的思想活动。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的自我意识从觉醒到作为主体的发展历程。在哲学研究方法中,体现着自我意识的生成、交互和表达,自我意识在哲学研究中得以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