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高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素质教育以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为核心,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应该改变课程教学的应试化,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突破课堂教学的程式化,鼓励师生个性发展与特色发扬;摒弃开展活动的形式化,创造探求学问和激发灵感的环境;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加强基础课程,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可以有所作为。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挥思想品德课特有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学会挖掘时事信息,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呵护不同声音,开发学生想像空间;鼓励质疑问难,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宽求知渠道,积累学生知识厚度;引导探究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大都是采用支配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改变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行为方式,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了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师生行为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侧重于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入手,探讨这一转变对师生行为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
历史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科学,其教学的核心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人格上的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当前高考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先后出现"唯知识论""唯能力论"等教学方式,这既违背了历史教育的本质,也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偏见与厌学。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重视人文教育,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评价机制等方面)改变陈旧落后的理念和方法,发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并通过人文的教学手段使历史学真正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妇产科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启发式教学符合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一方面,学生的一切认识活动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另一方面,学生的一切认识活动都是认识主体(学生)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有创造性的作用于客体(所学知识)的结果.总之,启发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教学与美学联系由来已久。教学审美化是教学生存的一种至高的境界,它具有强大的功能。英语教学审美化的营造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在教学内容中挖掘美;在教学形式上创造美;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在教学管理中渗透美。教学审美化通过以美启真、以美引善及以美导行的方式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1)
抛锚式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非常符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学实践表明,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是发挥抛锚式教学模式优势的关键。文章在阐述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抛锚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角色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9.
王海云 《学理论》2010,(9):166-167
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成了台下的观众,只能看教师演出;书本知识成了知识的主宰,使学生的情感性与发展丧失;教师的思维活动代替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丧失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凡此种种,使学生主体的生命性发展受到了抑制,致使政治课失去了效度,在这种情况下,政治课堂要引进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模式,以下主要谈一谈在政治课堂应用讨论式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叶浪英 《学理论》2012,(6):152-153
写作教学不应该是一种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它应该是充满情趣与智慧的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既有知识理论性课程的内容,又兼有实践创造性的运用能力,是操作与创作的融合,是激发与诱导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芦玉玲 《学理论》2013,(21):255-256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要帮助学生建立需要,形成动机,然后利用情感,强化动机。基于学习动机理论,从前言、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三部分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曾芝芳 《学理论》2010,(14):245-246
合作性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课前要精心安排,周密组织,并形成相应的评价体系。这对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小芳 《各界》2008,17(10)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课堂模式,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者的兴趣得到了提高、主动性得到了发挥,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灵活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1)
有趣的生物课堂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初中生物课堂趣味性的策略如下:重视实验,强调实践;联系生活,循序渐进;聚焦专题,紧扣环节;提炼语言,注重行为。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通过历史教学引导中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对某些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独立见解的能力.本文对历史创造性思维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历史创造性思维教学对师生的要求等问题进行了粗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6.
尤文娴 《学理论》2010,(14):257-258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搞好自主性学习首先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并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增强自主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与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我国语文教学界许多有识之士已认识到,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水平的战略意义.针对中学生写作的思维障碍,加强思维训练,显得尤为紧迫、必要.根据笔者初略探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学习训练:想象力的训练、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和思维创造性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梁志平  曹开云 《学理论》2012,(15):232-233,26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国史,深刻领会"三个历史选择"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伟大民族精神的主阵地。就理工科院校而言,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和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在分析大学生心理与知识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上,加以选择与创新;在教学艺术上,加以引导与激励;教学技术上,适当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沈卉卉  张耀峰 《学理论》2011,(36):263-264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定位是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这就相应地要求大学的数学课堂要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上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式方法,课堂上应该多方面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负有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创新思维培养、教育内容提升、教学形态革新、教学队伍建设等,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影响。问题意识、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的丰富与拓展、传统文化意识普适价值的发掘与创造性转化,是教育内容提升的核心;多向融合的教学手段,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形态革新的必然要求;优秀教育者、研究者的队伍建设,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保障。各层面内在功能的激发与有机融合,可以在高等教育平台中建立起集传承、更新与创造功能于一体的长效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