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有必要进行“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念转变 ,并从社会需求的确立、职业工作的分析、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力培养效果的检测等几个方面来实施。  相似文献   

2.
朱维究 《团结》2002,(4):8-11
关于“依法治国”的涵义,法学界多数学者认为,在中国,人民是法治最高的主体,“依法治国”中的“国”是客体,即治理的对象,其中首要的是指国家机器。可以说,“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治理或制约国家权力,“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治权、治官,尤其应避免将“依法治国”仅仅理解为“政府以法治民”而助长权力的专横与腐败。应当明确,政府及其官员首先是法治的对象和客体,然后他们才是“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即“依法治国”第二个层次上的主体,各个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26)
近代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了思想转变,从知夷、师夷到用夷,从睁眼看世界到技术变革,再到政治体制上的思考,终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而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经济观念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经济观念的转变,是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民经济观念转变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农民走出家园涌入城市,促成了农民城市化潮流,引发了农业生产上的新变化,也为在农村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5.
王富平 《学理论》2009,(18):245-246
高等教育观念是一个观念系统,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先导性和统御性作用。作为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高等教育观念的有效持有者高校管理者,只有全面系统的转变和提升高等教育观念,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治校治教能力,成为“教育家型”的高校管理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入世”将对中国社会结构 (变迁 )带来影响出发 ,以大学生择业观和青岛市劳动力市场的实际为例 ,探讨当前对社会价值体系层面的择业观念调适的必要性 ,并提出在实践中修正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观念是一个观念系统,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先导性和统御性作用。作为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高等教育观念的有效持有者高校管理者,只有全面系统的转变和提升高等教育观念,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治校治教能力,成为"教育家型"的高校管理者。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及其员工必须转变其原有的身份观念,这具体表现为作为现代企业及其员工所应有服务观念、竞争观念和风险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刘恒 《理论探索》2005,19(4):149-151
民事检察制度是我国司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十几年的民事检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影响这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些观念上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有些检察官认为只要裁判有错误就应纠正,只要查处审判人员职务犯罪就有利于抗诉,要用审查刑事案件的标准和方式审查民事案件,抗诉是否正确要以法院裁判为标准等等。反思和检讨这些观念,是完善我国民事检察工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观念作为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社会政治观念,它的兴盛和沉寂皆为社会历史条件所造成。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出现过三次凸显。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华民族观念又前所未有地凸显,并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首先,它促成了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历史叙事的形成,对中国的历史叙事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它促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国家发展目标的确立,为国家发展目标增添了一种历史性、文化性和道义性的表述。再次,它促成了以民族复兴为主体的理论论述的构建,进而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民族复兴理论。最后,它导致以民族复兴来规划未来发展,对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产生塑造性影响。中华民族观念产生影响的这样几个基本维度,构建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结构,确立并彰显了中华民族观念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英 《各界》2008,17(12)
现代化图书馆给读者带来了方便,从而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而今,图书馆逐步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师生不仅可以利用自动化手段方便的检索馆藏信息资源,还可以方便的获取大量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学生利用图书资源的效率提高了,从而利用图书资源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了,这是高校图书馆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陈满琪 《青年研究》2012,(2):42-47,95
本文以北京奥运会为问卷调查背景,考察了80后和80前在先公后私和公共参与的差异以及代际对先公后私和公共参与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80后在公私观念、公共参与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代际在公私观念对公共参与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施海宁  李梁 《学理论》2010,(19):254-255
“六个为什么”内容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挖掘理论内涵,创新传播内容,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拓宽传播渠道,立足“第一课堂”,走向“第二课堂”,迎接“第三课堂”;转变传播观念,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4.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梦",有着未来性的文明理想追求。超越现代性文明的困境是"中国梦"未来性的逻辑主题;在现代性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中国梦"有可能开启新的文明形态,生成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原则和社会理想。"中国梦"蕴含的生命共同体、社会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引领未来文明新形态的构建,具有重要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转变问责观念的直接动因是突发事件应对的现实困境。“问责”的准确内涵在于问责主体对责任主体履职过程的监督、过问,以及责任主体对监督、过问的回应,仅将问责制理解为责任追究制不可避免会带来诸多问题,突出事件事后问责不利于突发事件的整体应对,也验证以保证应对过程责任的层层落实。构建突发事件应对问责制度并将之作为应急管理体制的一...  相似文献   

16.
杨明辉 《学理论》2015,(3):82-83
"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是我国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治理边疆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制定各项边疆治理计划的基础。在封建统治者的眼中,"守中"之地与"四夷"之地有明确的划分;多数封建王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国家繁荣安定,边疆没有战事发生,让国家的疆土能够完整,从而在边疆地区实现"守在四夷"。主要从"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之间的关系切入,并且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做出探析。  相似文献   

17.
“人的观念”的演变,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同频共振,为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进阶锻造了观念机理,也为审察和揭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规律特质提供了全新视角。社会存在为社会意识提供客观事实和理性真理的确证,社会意识为社会存在奠定观念上的合理性和解释力。“解除观念束缚、鼓励思想解放”是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不可少的先导环节,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进程中把握观念变革,实现了观念转型和社会变革的耦合统一,使国家的现代化与人的观念的现代化保持内在一致性,人的观念的推陈出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激活精神动力、奠定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8.
张宇 《学理论》2009,(27):74-7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光辉繁荣的理论春天,党的领袖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研究成果丰硕.哲学让会科学取得重大进展,全党理论水平显著提高,为革命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现代化中,现代国际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重要的,这一观念在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世界图景、政治话语与现代化。而现代中国的国际观念又受到作为中国最深刻接受现代化的群体——大学生的推动。对大学生国际观念的成因及其在不同时代作用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理清中国近现代国际观念的脉络,更有助于我们审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刘世强 《理论视野》2013,(10):71-75
自2012年以来,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问题引发的外交争端持续发酵,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和亚太地区稳定的重要事件。从宏观的战略视野来看,地缘现实的复杂性、现代化的关键期、发展的前起未起阶段在总体上规定了中国在外交博弈中的基本立场和政策选择,我们需要将具体的岛屿主权争端放到国际政治变局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树立国际国内互动的大局观,塑造陆海并重的战略观,坚持自信平和的国家观以及培育理性开放的国际观,进而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国内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