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学理论》2014,(32)
对国共两党而言,戴季陶是"中华民国"时期备受争议的传奇人物。因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忠心服务于国民党的他却屡被国民党误解,因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依靠力量,后来却走向中共的对立面。以戴季陶对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传播为视角,对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合与分关系做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中国人得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是1899年通过《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介绍,得知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则是在1902年通过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初步宣传,最初是国民党人。他们除了孙中山外,还有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马君武、胡汉民、戴季陶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25)
早期《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该刊先后出版19个专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集中传播,以不同的方式同青年读者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在批判东方文化派、国家主义派、戴季陶主义等各种反动思潮过程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共同努力的结果。国民党人士的贡献也是值得肯定的,长期被忽视的袁振英和陈溥贤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功绩值得发掘。由于地缘关系、中国留学生集中、本地社会主义思想浓厚等特点,日本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转渠道。而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新青年》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认识不深刻以及偏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五四"前后学生社团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通过辩论研讨等活动,确立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创办人才培训机构,培养一批年轻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到工人阶级中间,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运用丰富多彩的传播手段,拓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新阵地。"五四"前后学生社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对当代大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早期四川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以王右木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初心不改,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团结带领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使党组织应运而生。这里以四川的党组织发展为脉络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11)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实现了由崇尚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向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变,这一转变推动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研究与传播。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陈独秀通过编辑刊物、翻译经典著作以及发表政治演说等方式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以陈独秀为研究视角,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传播路径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还原历史、总结发展规律,而且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少斐 《理论探索》2012,(2):18-20,60
传播与接受马克思主义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在一定历史语境下传入中国的,其特定的初始传播语境曾严重制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认知。马克思主义之遭遇误读、曲解,与其初始传播语境的"量"和"质"、"门径"和"桥梁"以及传播主体不无关系。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介质与方式,有效利用传播媒体,进一步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以便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沿着经典作家开辟的理论道路来创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网民数量第一、且大多数网民通过手机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中国,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对于我们党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问题,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诠释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战略指向:一是全党高度重视,在大宣传格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二是坚持党对新媒体的领导,在网络主流媒体引导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三是正视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四是重视网络安全,在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12)
施存统一生的经历让他很好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他的经历让他的信仰转向马克思主义。他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主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的革命道路;并且积极恢复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作为中日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交流者,他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后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毕耕  周梦  黄彩春 《学理论》2011,(5):18-19
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创立了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思想理论体系。在江泽民的思想体系中,宣传与农村宣传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泽民把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宣传思想体系,对当前党的农村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
黄日葵是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员干将,其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黄日葵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进步期刊及报刊、通过演讲或政治报告、通过授课的方式、通过交谈的方式。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介绍与宣传、对中国国情的分析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道路的探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介绍宣传等几方面。黄日葵传播马克思主义对提高共产党员乃至广大民众的思想觉悟及马列理论水平、对中国革命特别是广西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3)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三民主义理论,由于它本身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国民党内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现实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运用。戴季陶、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先后展开对三民主义的阐释,在形式上各自建立了一套三民主义的理论体系。国民党理论界从历史观出发,对三民主义的探讨,既是为了对内整合国民党的思想资源寻找"共信",也是通过论证三民主义是唯一完备伟大的理论,进而说明国民党的政党合法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8)
高君宇,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山西党组织的主要缔造者,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积极宣传者。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了适应社会形势,高君宇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整顿平民教育团,组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扩大知识分子宣传队伍,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做出了重大贡献。认真研究高君宇在五四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对于我们了解早期劳工阶级思想状况,掌握知识分子与劳工阶级的结合过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性,就必须不断创新传播话语系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为借鉴,运用中国化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和口语化、简单化的形式表达出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它始终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要求,要关照现实.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就是学会运用国际化的语言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艾思奇在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解释,形成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解释范例。他倾向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生活化解释、民族化解释和通俗化解释。他的解释方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坚持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品格,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民族化解释范例,并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通俗化解释传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化,其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过滤"。这种过滤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的某些文化因素促使中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浓重的中国文化色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需要更多考虑中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8.
朱逸 《学理论》2012,(29):38-40
现代解释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这种视角暂且悬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取得的成果,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实地视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本土的传播、生长的进程。其中的"回归"维度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存在性",尤其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而"对话"维度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获得"当代性",进而建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发展的"理论双维",这两种理论维度实际构成了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视域"和"当代视域",在"视域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1)
马克思主义传播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普及化、大众化的过程,这不仅是其理论的本质要求,更是我国现实实践的需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时期的发展模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途径是:强化法律与道德体系,建立和谐的网络环境,为宣传马克思主义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动占领互联网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思潮;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现实实践中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早年曾留学日本,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回国后,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以昂扬的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 3月,秘密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他第一次较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初步建构了不同于资产阶级进化论史观性质的唯物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成为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拓荒者。   李大钊宣传的唯物史观,在中国历史观演进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对现代中国社会革命的科学理论指导地位。李大钊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