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2.
《周易》为五经之首,两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代,《周易》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风靡全球。《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说,可分为象数、义理两大派。我认为,《周易》是人类一部最古老的协调学著作。《周易》的太极思维主要在于理顺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达到最佳的协调状态——稳定。这种中国式的人生哲学对我国的哲学、政治、科技、宗教、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
在兼山学派中,唯有黎立武对《大学》思想做了系统的阐发,这对于我们了解兼山学派与《大学》思想皆有重大价值。黎立武的《大学》思想体现着"三纲领"的一贯性与"八条目"的一贯性,二者相互统一,将《大学》整体思想一贯于《周易》之"艮"。以"艮"立说是兼山学派的典型特点。黎立武通过"艮"阐述了"诚""止"二理,深发了《大学》的工夫意涵,由此开启了主体的天人合一之道。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1)
《周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著作,同时也是成书历时最久的著作。《周易》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关于自然科学的思想,但其对中国传统的科学所提供的科学观、方法论以及对宇宙秩序的原理描述,与现代物理学不谋而合。构成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思想,无一不与《周易》所内涵的科学思想有所关联。当量子场论的疑难问题转向《周易》观点时,却可以得到思想上的启示。这种关联表达着科学与信仰对立统一的关系。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易道"所富有的深刻现代物理学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易》之所以有着不衰的活力并成为中国古文化的优秀典籍,就其思想体系本身来说,关键在于它在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对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集大成和表现其思想内容的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周易》的思维方式不仅是《周易》文化的主体设计者和承担者,而且是《周易》的凝聚和内核;不仅使《周易》超越了筮书的范围,以其特有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而且影响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几千年文化和现代人的某些思想和行为。本文拟就《周易》的思维方式之特征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何为易?易则动也,易则生也。望之宇宙的生生不已是易的本原精神。孔子在《系辞传·上》曰:"生生之谓易。"《道藏》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参同契》曰:"日月为易,刚柔相推。"虞仲翔曰:"易字从日下月,以正易之名。"唐易学大师孔颖达据《世本》曰:"神农一曰连山易,亦曰列山易,黄帝一曰归藏氏。"《周易》则是当年被拘羑里的文王所变易而成。故今之所习望之易,实指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周易》的中心思想。但以往对《周易》和谐思想的研究,多限于《传》中抽象的论述。本文从《易经》的四个卦象"履"、"咸"、"泰"、"恒"入手,分析四卦的卦象和爻象中所包含的和谐思想的逻辑结构及其体用关系。大致说来:"履"(即"礼")、"恒"(即巩固礼法制度)皆为体。从逻辑上说,"履"是前提,"恒"是目的;"咸"、"泰"即上下颠倒以达到相"感"是达到和谐的方法,皆为用。此四卦所表示的社会阶层的和谐思想,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的构建可以从中国的历史传统中获取思想资源,作为传统的经典文本,《周易》中包含的生态智慧值得充分挖掘。其"生生之谓易"体现了天地具有的创造性和生命力,揭示了生态的连续性与持久性。而"与天地相参"则着重体现了人在自然中的有为和挺立,强调了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与价值。《周易》中的智慧对建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黄河文化、长江文化、草原文化,共同铸造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而河洛文化则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周易》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被视为河洛文化的滥觞,儒学经典《周易》之来源。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地区是上古时期当时社会的政治、  相似文献   

10.
梁大伟 《学理论》2013,(18):224-225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内容广大悉备,无所不包,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更是俯拾即是,历久弥新,了解《周易》及《周易》教育理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周易》教育理念研究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探索教育改革及发展路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五行"学说到"五德终始"理论,之间扮演着重要中间角色的不是战国时期的思孟学派,应该是春秋末年的史墨和大哲学家老子.史墨将五行相胜学说与中国传统开放的王权更迭理论进行嫁接,为邹衍"五德终始"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五德终始说"之"德"既有对"五行"含义,即物质的本性、天性之含义的继承,又生发出君主后天修养之道德新义,这是吸收了老子<道德经>思想营养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孕育出了两朵并蒂青莲——印度教与佛教,不仅是其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世界文明的财富,《奥义书》作为印度上古思想转型的关键著作,在印度宗教与哲学发展过程中有着重大意义,更被直接看作佛教思想的缘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现象之美、本体之美两个角度解读《奥义书》中的美学思想,追寻真实的美、追逐"梵我同一"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李兴 《学理论》2013,(20):32-33
《周易程氏传》是程颐花费毕生精力写成的唯一的完整著作,是他政治、哲学和人生的全部体悟。后世今人十分重视该著作的价值,把程颐视作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哲人。然而笔者认为程颐不首先、也不只是一个哲人,他首先是、并且更应是一个胸怀忧患,以天下为己任的儒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开物成务"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理解,探讨了《周易程氏传》的"意"与"味"。  相似文献   

14.
浅谈《周易》的道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楗人 《理论导刊》2007,(3):109-110
《周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经典,蕴含着重要的道德思想,不仅提出了道德追求的理想目标,而且指出了道德修养、道德培育的方法,对我们今天加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5)
企业文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种种挑战。而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建立起极富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周易》为主要文本,通过解析《周易》各卦所蕴含的丰富人本文化内涵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沃尔夫《关于中国实践哲学的讲话》大量使用了儒家经典的思想和材料.这其中主要涉及《大学》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庸》的"人心"道心"和"明善",《孟子》的"理义之悦我心"的思想.与此同时,沃尔夫还积极接受了朱熹理学:他《讲话》的主旨是由理性和知识可以开导出道德,这一思想与朱熹理学若合符节;他还引用了《大学章句序》和《小学》,对朱熹理气、天命之正和形气之私的理学思想也进行了阐释.沃尔夫在《讲话》中提到的所有重要观点和哲学概念,都可以在儒学经典中找到对应处.  相似文献   

17.
《管子》不仅是一部反映早期中国政治、经济、法律思想的重要论著,而且是早期中国水文化典籍的重要代表。《管子》从三个方面阐发了丰富而深刻的尚水思想:一是"哲学之水";二是"修身之水";三是"治国之水"。《管子》尚水思想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辛邦颖 《学理论》2010,(14):128-129
秦九韶《数书九章》中涉及的数学问题,经过数学史学界多年的研究,已经基本清楚,但是从书的字里行间中所传达出来的治国思想,近代学者却对之研究甚少。本文就秦九韶《数书九章》系文和正文中的民生思想,分析他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治国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9.
<正>《周易大传》还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世界的流变是通过一系列变革、革新形成的,人要与时偕行,也必须"通变"、"革命"。这样,它又从及时的原则引申出"通变"、"革命"的原则。《周易大传》有一句至今脍炙人口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通过变革或革命,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通",也就是"通则久"。总之,《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  相似文献   

20.
读“心”     
正"心"是一个象形字,语出于《古文》:"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其本义是心脏,心脏参与整个身体的运行。"心"的延伸义是心的意识功能,拓展开来就是一部无穷无尽的大书。中华医学对"心"早就有深入的研究。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中属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