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慧婧  黄洁 《慈善》2020,(2):96-96
2月29日,周恩来总理后人周秉建、周日和母子与友人陈宇凌寄来的"抗疫"物资抵达淮安区慈善总会,并在第一时间将物资赠送给淮安医院发热门诊、隔离点、留观点和康复治疗病区,以表达对家乡"抗疫"工作的支持,并盼望家乡"抗疫"工作早日全胜。周日和外公是周恩来总理胞弟周恩寿,母亲是周恩来侄女周秉建。周秉建于1968年报名到内蒙古牧区插队,父亲拉苏荣是蒙古族,周日和应该算是内蒙古人。  相似文献   

2.
黄剑羽 《学理论》2013,(21):157-158
领导者的领导力包括专业能力、公信力、魄力、感召力等,其中体现人的能力素质高低的领导者的品格直接影响其领导力。作为出色的外交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周恩来同志,他的修养要则又是怎样在"中国共产党因为有周恩来而增添了光辉,中国人民因为有周恩来而增强了自豪感""、周恩来的人格真是伟大"等极高评价中体现的?以下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的儿子周恩来同志诞生100周年来临之际,全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民主人士都以极其崇敬与十分怀念的心情,颂扬他的思想、实践、品德、风范。周恩来同志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如一环长虹贯串于他生平的始终。立志为民。童年的周恩来在颠沛俭苦的生活和严格教育的锻炼下,养成谦虚好学、贴近群众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的大环境刺激下,他从关心社会,忧国忧民,进而立志于救国救民,拯救中华。早在1910年,他就读于奉天东关模范学校时,教师问学生:读书为了什么?众生各有所…  相似文献   

4.
至孝周恩来     
周恩来父亲名叫周贻能,字懋臣,在周恩来出生前两三年时更名为劭纲。周劭纲一生颠沛流离,走南闯北,四处谋生。虽然生活清苦,话语不多,但他十分有主见,对儿子周恩来投身革命“从不阻拦,在内心里他是支持的”。1931年,他曾到上海,冒着极大的危险帮助周恩来做过通信联络工作。后来因斗争形势严峻,父子又分别了。  相似文献   

5.
至孝周恩来     
周恩来父亲名叫周贻能,字懋臣,在周恩来出生前两三年时更名为劭纲。周劭纲一生颠沛流离,走南闯北,四处谋生。虽然生活清苦,话语不多,但他十分有主见,对儿子周恩来投身革命"从不阻  相似文献   

6.
郭红敏 《侨园》2011,(12):62-63
周恩溥是周恩来总理的亲弟弟,他去世时46岁,撇下了妻子王兰芳和唯一的血脉周荣庆.1957年,周恩来让从部队转业的周荣庆到基层锻炼.于是,王兰芳母子俩在河南省焦作市一直生活到病逝.如令,王兰芳的儿媳和孙儿仍生活在焦作.几十年来,在周总理夫妇的教诲和人格力量的影响下,她们没有以周总理亲属的身份自居,而是过精简朴低调的生活,传承和延续了伟人的家风.  相似文献   

7.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那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他当时写这则新闻时只考虑了国际方面的情况,没有考虑国内方面的因素,因此出了差错。周恩来略一…  相似文献   

8.
<正>周恩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所造就的伟大政治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对于我们党来说,对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说,周恩来具有永恒的文化意义。周恩来的伟人风范和伟大人格,就是这种文化意义的生动体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学习周恩来的伟人风范和伟大人格,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50年代初,刚成立不久的内蒙古自治区百业待兴。在党的号召下,一大批各行业的专家和知识分子来到了内蒙古,同这里的人民一道,为内蒙古的建设洒下了辛勤的汗水。这里的草原、森林、工厂和学府无一不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在内蒙古土地上树起了一座无字的丰碑。 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内蒙古科委主任许令妊就是其中的一个。34年前,她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草原学研究生,毅然放弃了在南京农学院和北京农大任教的机会,告别了玄武湖,自愿来到边疆,支  相似文献   

10.
多数“全天候朋友”在非洲1967年6月,时任赞比亚总统卡翁达首次访华,受到中国的高规格接待——毛泽东亲自到人民大会堂门口迎接,周恩来与他进行了深入会谈.归国后,卡翁达总统盛赞中国是赞比亚人民的“全天候朋友”.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卓越的领导人,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作为党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成员,始终遵循着“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共苦,共命运”的原则,几十年如一日,克己奉公,勤政廉政,做人民的孺子牛。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人民大众由衷而持久的热爱。 在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之际,认真研究他人民公仆的丰富理论和伟大实践,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高千部素质,推动反腐倡廉向纵深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孟和 《学理论》2013,(17):256-258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有许多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其中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为"三少民族"。由以下三个方面论"三少民族"在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的生态保护: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当下民俗背景简况;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及艺术教育当下背景简况;对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生态保护的再关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6)
弘扬公仆精神展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要求,周恩来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公仆思想,内化为高尚的公仆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主要方面:自觉树立公仆意识展现了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鲜明态度,积极躬行公仆实践是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内在本色,密切联系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路径,永葆公仆本色是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解析周恩来公仆精神对于美丽中国建设和小康社会的生成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浩 《民主》2010,(9):52-52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生前为其家人亲属提出了“十不准”的要求,即: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  相似文献   

15.
回顾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带规律性的数字: ——从一九四七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到一九八二年的三十四年中,第一个十年牲畜头数增长了一点三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历史上,中共领导层曾形成了三代领导集体。自党的遵义会议开始至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形成和确立了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共七大、八大,其主要成员日趋稳定,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周恩来自始至终都一直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对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确立,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周恩来,就不可能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7.
力平 《瞭望》1990,(20)
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伟大政治家。他的传奇般的革命生涯、杰出的才智、崇高的品德,为世人钦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的《周恩来传》(上卷)、《周恩来年谱》对周恩来的革命活动论述颇详,出版之后,海内外反响强烈,但因《周恩来传》(下卷)尚未出版,对周恩来建国后的活动较少系统的记述。最近《中共党史人物传》中的《周恩来小传》即将出版,本刊征得作者及有关方面同意,先行选载书中“‘文革’中的周恩来”部分,以期向希望更多地了解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的读者提供一些材料。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是大功大德集于一身的世界伟人。他的“功”是他的“德”的载体和外在表现,他的“德”是他的“功”的内在支柱和灵魂。他用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奋斗谱写了一部活生生的共产党人经典,把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思想作风完美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把这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风范亲切地称为“周恩来精神”。“周恩来精神”与他经历的长期复杂、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密不可分,也与他长期自觉地坚持党性修养,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紧密相联。因此,研究他如何进行党性修养,对于身负重任、手握重权、地…  相似文献   

19.
论周恩来与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同志伟大光辉的一生,始终是与他所献身的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的。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对党的建设有过许多重要论述,作出过许多重要的贡献。学习周恩来同志对党的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缅怀他对党的建设所作的重要贡献,对于当...  相似文献   

20.
黄冰 《瞭望》1988,(Z1)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90周年诞辰。90年前,周恩来同志诞生在淮安县城西北隅一条叫做驸马巷的小巷里。童年,他在淮安、淮阴两地生活了十二个春秋,此后就踏上了艰苦曲折、英勇壮阔的人生历程。战争年代戎马倥偬,建设时期国务繁忙,直到他离开人世,整整66年,没有重返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