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世界一流强国,不可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学者们的聚集地;凡是在这里学习的人,都会把这里当做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中国高校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中国高校应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010年6月22日中国网刊载了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专访文章。文章认为,现在国内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训不仅是大学历史传统、文化立场、教育理念及学术精神等的概括与抽象,是大学精神与理念的灵魂与内核,也是一个国家历史传统、价值取向、文化观念与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研究中国与美国大学校训文化的异同,有助于在跨文化的视角上深刻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从而为提高和增强中国大学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曾几何时,"世界一流"成为各行各业的时尚用词,一些中国大学也以欧美的一流大学为追赶目标。笔者认为,中国大学不是"办在中国",而是"长在中国"。各国大学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形成的,不是想改就能改,只能在历史提供的舞台上表演。而就目前中国大学的现状而言,首先是明白自己脚下的历史舞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不是忙着制订进入"世界一流"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学术诚信问题泛滥成灾的诱因主要有学术精神的缺失、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学术资源分配利益失衡、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学术监督机制缺位及对学术不端行为惩处乏力等。治理学术诚信问题对策是:培育学术精神和诚信理念;实施科学的学术考核和评价;强化学术监管机制;加大学术失信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5.
"学术自由"和"价值中立"是韦伯大学论的核心。韦伯身处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交替的年代,他对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带来的对传统大学体制的冲击:即日趋官僚化的教育行政体制对大学教师职位人事权的干涉导致学术自由的丧失表现出的忧虑,对今天处在相似处境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构成文化实力的基础,是建设世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世界城市应该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是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科学精神的创新型城市,是汇聚学术大师和各方面精英的精神家园.实施世界城市建设战略,要重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要重视发挥大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培育大学人文精神;要尊重人才、发现人才、发展人才,提高城市核心竞争能力.学习北京、学术北京和学者北京要成为世界城市的新标志,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2)
学术话语权是话语体系的核心与关键,是权利与权力的统一,是客体与主体的统一。学术话语权以其柔性的、非强制的力量发挥其引领的动力作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在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下,在时代和世界学术话语权不断发展的外在需求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必须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三化"的实践中,提升中国特色学术话语权在国际话语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玲 《理论导刊》2004,(4):50-52
大学是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的,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大学采用不同的大学理念,从而形成大学不同的风貌与风格。西方大学理念的嬗变与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阶段,即从重教学与人才培育的英国模式,到重科学研究的德国模式,再发展到重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美国模式。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确立,无疑直接承继了德国模式。中国大学要步入世界一流大学,须很好地借鉴西方大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学术道德失范已成蔓延之势,各种现象不一而足。学术道德失范将损毁学术声誉,败坏社会风气;玷污科学精神,阻碍科技创新;贻误人才培养,危及国家未来;不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及"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治理学术道德问题已经势在必行。借鉴他国成功经验,设立专门的学术管理机构、制定可行的学术管理法规、严肃惩治学术违规行为、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是我国创新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9,(11)
博士研究生是国家学位教育中最高一级教育,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除与其个人主观能动性有关外,还与学术环境密切相关。为了解博士研究生的在校学术环境因素,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决策参考,研究人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教育复合生态理论对X大学研究生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导师团队""科研团队""师德师风""小组交流""学位毕业标准""学术风气""住宿"分别为相对应一级指标下最重要的二级指标因素。启示培养者在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1.
"道"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有着极高层次的意义。尽管先秦诸子对"道"的阐释各有不同,但它作为反映事物发生和发展的依据或原则却被共同确认,并被列为学术的最高范畴。孔子把"道"与"德"联系起来,用以表达社会伦常关系和人之为人的东西。于是,那使人感到神秘而不可企及的"道"的范畴便转化成了人人都可以践履的社会精神原则。孔子追求"道",把达"道"和护"道"作为学术目标。在孔子学术里,充满了对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合乎"道"的精神内容的善性理解。  相似文献   

12.
唐晓明 《学理论》2009,(12):211-212
大学知识创新程度的高低主要依赖学术自由含量的大小。在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的争天,大学要正确处理好知识创新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并善于抓住机遇,敢于面对挑战,能全方位地发展自己,力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3.
刍论大学文化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管理是世界大学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基于"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情绪"的管理,注重发挥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大学实施文化管理的基础在于大学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以及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我国的大学文化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从整体上降低了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因此,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文化管理,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胡臣友  尹琦 《团结》2012,(3):44-46
我国现行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各界对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弊端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很多学术机构也进行了改革探索,但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仍很明显,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批评,对自主创新的进程是一个阻碍。存在的问题1.独立性缺失,评价主体行政化。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也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大多数学术教研单位在人事上由行政部门管理。学术专家往往被"重用"为行政领导,很多学术资源也是按照单位及人员的行政级别来分配的。学术单位结  相似文献   

15.
以生态学观察方法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现状,是一个重要的视角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生态可以解读为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内,对学术的准备、开展、评估、发展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结构及关系的有机总和。从静态角度看,它是一个由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整合组成的复合与多元的生态整体。从动态角度看,它是一个有生命的能量供给系统,包含外圈层(学科外生态系统)、次圈层(学科内生态系统)与内圈层(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人系统)三个圈层。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要求是:能量供给系统流畅;形成对"致危因素"的抵抗力;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的科学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境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2,(51)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表示,严格说来,目前中国还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今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份研究报告说,我国名牌大学离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差距很大,最突出地表现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方面,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学术发展规律论,是指黄宗羲对客观学术发展总体规律的总结,后人可将其概括为"一本万殊"。黄宗羲对"一本万殊"学术发展规律的总结是在一定的认识论基础上产生的。所谓"一本",是指以儒学为学术之大宗;所谓"万殊",是指以儒学领域不同学说为"万殊"之学。同时,在对"一本万殊"学术发展规律的认识下,黄宗羲还提出了"万殊总归一致",看到并主张儒学领域不同学说之汇通与融合。黄宗羲的学术发展规律论,为当时学术环境中儒学发展多元化格局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对研究当代思想文化领域学术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的学术人格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活动中 ,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韧性 ,一种思想敏锐、敢说真话的品格 ,一种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但是 ,由于长期受到“左”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一些知识分子的学术人格发生了异化现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当确立以学术为本位的观点 ,克服意识形态对学术思想的束缚 ,改革科学研究的管理体制等 ,对于知识分子学术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教育投资、管理改革上均获得较快发展,但仍远远未能适应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和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现代大学制度作为破解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制度选择,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更成为公众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20.
曾维华  龚庆文 《学理论》2014,(5):173-174
学术理念的恪守能为大学的发展指明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学术理念是大学的指路灯或风向标。地方大学在做好教学、培养人才的同时,必须狠抓其学术事业的发展,而学术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其合理的学术理念作保证。因此有必要对地方大学的学术理念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