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第二语言习得者处于目的语国家中往往会遇到语言外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因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交流中,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因此,要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必须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的内容应注重交际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浅析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一门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差异。如何消除这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跨越母语与目的语障碍的最佳联结点。我国的外语教学应注重跨文化交际对外语学习的影响,通过文化导入来加深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杨东焕 《学理论》2009,(29):172-173
委婉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委婉语。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频繁地被使用。不了解英汉委婉语的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本文介绍了委婉语的定义及特征;从三个方面(即语言本身的特点;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差异)阐述了英汉委婉语的差异;并从三个方面(即委婉语字面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迥然;委婉语的使用受到了语境、对象和意图的制约;英汉委婉语的个性是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论证了英汉委婉语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建国 《理论导刊》2005,26(11):30-3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上的差异直接体现于语言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愈益重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培养跨文化意识抓起,重视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采用新型的交际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耿娟娟 《学理论》2009,(9):176-177
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目前学习者的英语现状的角度,论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传授的必要性。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教学技巧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同时也要处理好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之关联密不可分,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另一方面,文化又被认为是语言的第五维面。语言习得过程本身不仅仅涵盖语言学习、语言理解,同时还包含了解文化和体验文化。因此,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范畴不仅仅是识别文化差异,更要在语言环境中植入文化对比和文化体验,进而促进话语者运用自己的文化能力解释规避文化冲突,促进高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的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应当语言知识和文化教育并重。仅仅能掌握没有语法错误的外语,并不能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导入文化,使学习者了解目的语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特定语言后的文化特征,非语言行为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达到外语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对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是最先接触外国文化的重要群体,同时也是日后跨文化交际的中坚力量。如何培养其文化自信,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具有双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以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这是外语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了解他国文化,交流和传递本国文化。同时,文化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文化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习某种语言时,学习者必须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篇语用四个方面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中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并提出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进而跨越语言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黎丽 《学理论》2013,(14):199-200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文化干扰,对此无论是在语言交际还是非语言交际中都需加以注意。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其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跨文化交际者的角度来讲,与交际失败紧密相关的是交际的行为方式和交际参与者对这些行为方式产生的理解之间的联系。而其中,负迁移是足以引起语用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包括语言层上的负迁移和文化规约层上的负迁移。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从多角度来分析文化和比较文化,破除所有的陈规以避免语用失误,使交流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王丽皓 《学理论》2015,(3):183-184
着眼于文化素质教育的本质,根据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四步历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借鉴Hofstede的文化价值观维度理论,以及Bond的"儒家动力"理论,构建导入"文化自觉"理念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目的在于培养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使学生正确认识多元文化,从而具有文化自觉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话题近年来倍受外语界专家的关注.然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它由哪些要素构成?又该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和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9)
中西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高目标。警官类院校的学生,未来的涉外警务工作者,需要扮演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角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课程的重心放在:锤炼口语,重在得体交流;创造真实语境,再现警务情景;突出文化融合,避免文化冲突;加强西方文化的输入,重视中国文化的输出。  相似文献   

14.
文化移情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移情能力直接影响到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充分认识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文化移情能力,对于推动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个人或社会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通过与他人沟通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的。应用交际适应理论(CAT)认为,一个人的身份影响自己的语言使用,以及副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语境中,跨文化交际者通过聚合,离散或保持的策略来与其他人交际。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者的"跨文化"身份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蔡名言 《学理论》2012,(33):153-154
在人类文明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形成了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国与法国相距甚远,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存在着诸多差异。尝试从礼貌用语、问候语、称呼语及禁忌语等方面来阐述中法两国人民在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刘宓 《学理论》2010,(21):289-290
身势语是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特殊情况下比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更富表现力,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身势语的特征、功能两方面分析发现,身势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8.
滕建姣 《学理论》2009,(21):192-193
在当前全球化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日益强烈。在笔者在已完成湘鄂渝黔边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的前提下,提出培养湘鄂渝黔边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即确认自身文化身份,优化完善课程设置,结合地区优势增强实践能力等,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2)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语用能力、推导能力、文化判断能力。言语行为理论在交际法外语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语境的利用,语用推理能力的提高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三方面。言语行为理论对交际法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隋金平 《学理论》2012,(32):178-179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是重视语言的交际内容,却忽视了非语言交际在双方交际中具有言外之意的表达功能。只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交际过程。从非语言交际中体态语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阐述不同国家间在非语言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解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产生的误解,从而提高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