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践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其他哲学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创立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被不同的国家所接受,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被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引用、实践。实践观点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之前哲学家们的优秀思想,克服了以往旧哲学中的弊端,最终完成了哲学史上一场巨大的思想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2.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概念。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的确立是对旧哲学实践观的总结与扬弃。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在科学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变革,给后世思想家以深刻的理论启示和实践上的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实践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琴 《理论探索》2006,3(4):36-37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最显著标志之一,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实践,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形成了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提供了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全新视野。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不仅标志着实践观发展中的革命变革,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确立,标志着整个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毛泽东发展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仅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哲学理论,而且《实践论》成为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新世界观—"新唯物主义"的奠基性文献。在《提纲》中,马克思以新的实践观为基础,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以及以往的一切旧哲学的局限性、不彻底性,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推开了认识人类历史奥秘的大门,提出了对社会历史中一系列重点问题的理解,形成了"新唯物主义"的基本构想,开启了哲学史上革命变革的序幕,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一直是哲学界的热点问题。它涉及三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哲学的科学性问题;如何认识旧体系的主要不足。在这一领域拥有重要影响的黄楠森先生努力开拓创新,但他依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想没有克服旧体系的不足。建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还是有待完成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1)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而以往旧哲学过分追求无人世界,与意识无关的统一性,且仅仅把物质和运动的统一归结为天然基础。主要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和运动观两大方面,对以往旧哲学中错误地把唯物论和辩证法割裂进行简要评述。以运动本身为对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同唯物辩证法体系即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法哲学是对法的一般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研究法的一般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产生,宣告了以往一切以唯心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法哲学的结束.《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巨著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卢春雷 《理论探索》2005,4(5):23-25
哲学由于研究主题的不同,其基本问题也不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旧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为超越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不同于过去哲学的研究主题,因此,在哲学基本问题方面也与旧哲学不同。“现实的人”的生活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弘扬主体性的哲学探讨 ,以其独具的理性魅力激活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拓宽了研究的视野 ,同时也诱发了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内蕴的深入探索。其实 ,主体性不仅是哲学必须予以格外关注的重要对象 ,也是哲学作为人类智慧之果的根本特征 ,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当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时 ,就不难从中透视出一条既区别于唯心主义 ,又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的全新的人学理路。1   马克思在其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以往的哲学提出了批评。他写道 :“从前的一切…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8)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哲学上的万花筒,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之所以包含有文化哲学的思想,是因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产生文化哲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内容极其丰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马克思本人的文化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2.
王玲 《理论探讨》2004,38(2):31-3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的实践性、批判性、开放性、创新性决定了它既是时代的产物,又能够超越它所产生的时代,从而具有当代性。它的当代性表现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经济社会具有校正功能;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各种文化思潮碰撞中具有理论优势。目前,围绕着一系列重大的社会课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多层面多向度的探讨,由此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历史趋势:一是捕捉和回答时代性问题的趋势,二是从封闭向开放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2)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批判,摆脱了近代以来抽象思辨哲学的困境,并开始创建以实践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根基的新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本文试对黑格尔思辨哲学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实内涵及其可行性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哲学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必须正确地坚持和运用。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是什么?国内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党性,即“既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以区别于唯心主义,又要坚持辩证的观点,以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还要坚持它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公开表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  相似文献   

15.
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回归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逻辑主线,对生活方式变革的理论观照实际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马克思"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致思理路,不仅标志着与传统哲学的根本分歧,展示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逻辑,也蕴含着对人的现实困境及其解放途径的价值诉求,彰显了"改变世界"的社会革命逻辑。正是依据人类生活方式的衍变存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制定了以生活方式变革为主线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1知识经济的到来是一次巨大的变革,这次变革与以往技术变革所引发的社会变革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仅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同时引发了社会文化领域的变革,特别是哲学文化、哲学思维方式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可以这样说,知识经济的到来引发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经...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主义与科学主义之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线索。阿尔都塞把马克思主义激进地解读为"理论上的反历史主义",在批判葛兰西历史主义经验主义认识论、理论与实践、科学与意识形态、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时,表明阿尔都塞在认识论、哲学观等方面存在着对葛兰西历史主义的误解和理论强加,也暴露阿尔都塞理论主义路向、形而上学的哲学观和二元划分的思维方式,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的变革及其开启的实践哲学路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是统一的,淡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性是西方哲学家诘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陈词旧调。其根本目的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功能,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这是错误的论调。  相似文献   

19.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变革,即从哲学的功能、对象和内容体系上实现的一系列变革。 实践本体论是实践唯物主义全部理论基础。不同哲学有不同的本体论,作为揭示存在的本源、本质的本体,宗教世界观把上帝看作是最高的存在,黑格尔则认为是绝对精神,旧唯物主义理解为是自然界或自然的某种物质,费尔巴哈则主张是  相似文献   

20.
Т.И.奥伊则尔曼在苏联哲学史上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体现了从苏联到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连续性。奥伊则尔曼基于哲学史与哲学自身的内在统一及其辩证发展,定向元哲学的研究价值。在比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黑格尔历史—哲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一切哲学体系的积极否定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以及与其他哲学体系在哲学史上的辩证发展关系,奥伊则尔曼拒绝、反思和批判了苏联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倾向,并尝试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孤立主义困境以及真理性问题。这样一种努力恰恰旨在使苏联哲学经由黑格尔辩证法环节重新回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开启自我批判的环节,构成其获得自我发展的具体方式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