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1,(7)
城市精神是城市在历史发展变迁中渐进沉淀的文化气质、坚贞信仰和优良品格的精确提炼,是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回望历史,面向未来,哈尔滨城市精神的历史阐释为"自信包容、开放勇毅、务实奉献、人文创新",既彰显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底气、大气、正气和灵气,又充实了哈尔滨城市精神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逻辑。伟大建党精神是由精神根基、精神内核、精神品格、精神旨归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整体,是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源泉、开展"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推进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新时代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永葆党的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理念厚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高度契合现代政治的文明与理念,在引经据典中展现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品格。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理念包含了以“民为邦本”与“正己修身”为旨归的价值品格、以“德法合治”与“选吏用人”为合力的实践品格、以“改易更化”与“居安思危”为辩证的精神品格、以“亲仁善邻”与“天下大同”为大道的民族品格。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理念中的四重文化思想品格蕴含着文化自觉的精神基因,彰显了融汇古今的政治哲学智慧,其内生性与超越性为中国与世界文明贡献了崭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一面镜子,成败得失是最好的教科书。放宽眼界,我们会发现先进的城市必然孕育出先进的观念。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三座伟大的城市:充满理性和民主精神的雅典、体现市民法律契约精神的罗马、表现宗教精神的耶路撒冷,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品格是根植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引领着城市未来的城市特质.它为城市的综合发展提供价值资源和文化底蕴,同时也从心理层面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动力.塑造西安城市文化品格对于西安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塑造西安城市文化品格主要需加强三方面的工作:明确定位城市形泉、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打造城市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 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 兴起和成长,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城市精神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的文化形态及与城市有关的精神现象的总和,是城市市民综合素质、文明程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在文化形态上的反映,是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公民意识作为法治下的一种现代民众意识,正日趋对城市精神的塑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城市精神的塑造需要什么样的公民意识城市精神的塑造所需要的公民意识可分为三个层面:公民道德层面、法律层面,以及政治参与层面。从个人作为城市的最小组成因…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阐释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认为民族性、科学性、民主性与实践性是其鲜明而独特的精神品格,深入研究这一精神品格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法精神即正义具有普适性,它不因民族和国度而异。现代法治要素所包含的价值理念离不开自然法精神,这是现代法治国家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在现代国家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借鉴传统自然法精神可使我们获得很多教益,从中引出的人权保障、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等一系列宪政装置对于现代法治的确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李瑊 《党政论坛》2020,(4):10-13
城市文化是历史形成的城市创造力和精神品格的综合表现。在上海都市文化的生成过程中,江南文化提供了与西方文化嫁接的母本和基底,东渐的西学与移民社会的"土壤"互相整合孕育了海派文化,风云变幻的斗争实践使上海城市的气节和血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张扬,三者吐纳激荡,相得益彰,构成了上海文化源流中的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0.
袁桂海 《学理论》2014,(20):284-286
抗战时期,为开辟沂蒙抗日根据地,部分党、政、军机关以及党的队伍奔赴山东沂南,沂南县成为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党和人民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作为抗战中心的沂南县也成为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沂南县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沂蒙精神产生的根源是党的群众路线,核心内涵是爱国主义,突出品格是勤劳勇敢。深入挖掘沂蒙精神产生的根源、内涵和品格,对于促进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健康运行依赖于体系中各种要素的相互调适与共生,冲突中包含着统一,变化中体现着秩序,差异中实现多样性,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它要求全社会公共舆论的争鸣与对话,而不是一种声音。公共舆论的适度自由、相对独立等精神品格,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公共舆论引导、监督、批判、警示等功能的发挥,对现阶段良好社会生态环境的建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王茜 《理论与改革》2014,(3):140-142
教育学的学科品格是指教育学所固有的、持久的、独具一格的优良品质与格调。在教育学从其他学科分离、分化出来到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过程中,教育学具有了自身独立的价值品格、精神品格、发展品格、超越品格、规范品格、反思品格和思维品格,并在以全人的培养确立教育目的、以人性的塑造提升教育理念、以生命的关怀成就教育对象、以灵魂的安顿组织教育活动、以智慧的启迪探索教育规律、以个性的解放提炼教育方法、以系统的框架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学科理想。  相似文献   

13.
徐杰 《学理论》2010,(8):112-113
文学从来都是人学。人的精神性的存在一直是美学和文艺学的思想主题。悲剧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形态;悲剧理论是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悲剧起源、悲剧品格本质和中国悲剧文学缺失三个方面论证了悲剧品格能够完善人的精神性的存在,能够维持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三角平衡,提出悲剧品格对于建立良好的精神生态系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穆晓霞  马燕 《学理论》2009,(11):115-116
法律和道德的形成、发展,既遵循着共同的根本客观规律,又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所以,法律和道德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中包含道德,是道德的外在表现,道德又是法律的源泉。法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教育和启迪公民的道德建设,加强道德社会作用的力度,同时,道德的教育和舆论作用,又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功效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受害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时,对方往往以精神损害抚慰金已经包含在伤残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中来抗辩,并引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要我们认真对照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及运用法理知识,就不难看出这样的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精神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蕴涵着尊重实干、崇尚实干、呼唤实干的精神追求,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赶考”精神是在即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形成的,凝结了毛泽东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忧患思考和清醒认知。毛泽东的“赶考”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先进品格、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及勇于担当的历史自觉。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赶考”精神,要永葆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忘人民“考官”地位,以永不懈怠的“赶考”精神破解“两个大局”的时代考题。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1)
遵循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从研究陈赓等老一辈领导人创办和领导哈军工时期的办学思想、精神风范和重大贡献入手,在调查访问、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哈军工人"在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中孕育形成了一种共同遵循、光耀千秋的精神品格,这种品格就是"精忠为国、求真务实、凝心聚力、拼搏奋进"的"哈军工"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9.
"赶考"已经成为了一种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特有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主要体现在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拓和对"中国梦"的担当与引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这种精神还应该包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内的优秀的精神品格。在当前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的形势下,一些人群难免存在精神空虚和匮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