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性需要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提高参与者主体素质、积极引导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同时,强调网上与网下政治参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李强  李学锋 《学理论》2013,(2):263-26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塑造大学生独立的政治品格。但也存在着网络政治参与信息来源不可靠、容易形成非理性参与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总体良好,但随着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呈现一些新问题,如围观式参与突出、网络参政常态化、政治效能感低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研究,把握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的问题与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于静  刘健  杨惠敬 《学理论》2013,(21):32-33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表达亦产生"双刃剑"式的影响。网络激发了大学生政治表达参与热情,提升了政治参与意识,但也存在诸多消极因素。应构建个人——高校——社会全方位的引导策略,确保大学生网络政治有序表达。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体现出在参与内容上虽然有利益化倾向,但总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政治参与方式上虽然有时出现非制度化,但更多的体现合法化;参与水平上虽然层次参差不齐,但参与热情较高等状况.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消极因素既有制度性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政治素质因素等.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健康、有效、有序,应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制度、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与政治参与能力和加强网络等媒介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思涛  张超 《学理论》2010,(27):199-201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认知、政治参与行为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征。大学生政治参与态度较为积极,爱国热情高涨,具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但政治参与认知水平、参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热情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王珅 《学理论》2012,(22):235-236
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为研究论题,首先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内容进行阐述,而后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归因分析上阐述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针对当前的现状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主要包括参与、需求、认同、满足几个构成要素,目前阻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瓶颈有"反应—反馈"不畅通、被动获得向主动获得的梗阻未破解、情感触发与技术深层融合未形成、教育资源分布与大学生参与习惯及规律未契合等方面。为此,应驱动大学生网络愿望意见表达、触发大学生情感认同、建构及时反馈机制、促进教育技术引进与创新等,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提供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9.
孙一鸣 《学理论》2014,(33):288-289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互联网迅猛发展、普及率迅速提高;网络流行语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的心理特征,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诉求,是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流行的重要原因。不良网络流行语导致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失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巨大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流行语有效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占领网络新阵地,以网络流行语为新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元素,弘扬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杨才溢 《学理论》2012,(35):338-339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成员最普遍的政治行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广泛而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不足或缺失会影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程。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我国的政治参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政治参与又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对于今日中国政治发展水平和未来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意义深远。从大学生政治参与内涵、特点入手,并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8)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政治参与的线上渠道不断扩展,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其政治表达乃至政治参与的主渠道。网络具有虚拟性、间接性、时效性等特点,对新时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本文以浙江省属高校中国计量大学为研究对象,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表达四个维度采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学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党员自身等角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有效政治参与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大学生有效政治参与仍存在不平衡性、实用主义等现实问题,通过发挥国家调控、学校引领、个人自律等方面的力量,解决大学生有效政治参与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3.
梁宵 《学理论》2012,(21):19-20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扩大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有序合法的方式和途径关注国家政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针对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讨论"两会"与青年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之间的联系,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6)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日益成为我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网络政治参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及特点出发,分析思考了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实现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合法、有序、理性的进行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少山 《学理论》2013,(21):30-31
政治社会化对社会成员的成长、政治的稳定和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互联网因自身特性而对中国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导致一些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技能不足、政治价值偏差、政治思想混乱、政治行为失范。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规避对策:丰富大学生的政治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分析和政治鉴别能力;加强互联网管理,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关颖 《学理论》2013,(9):22-24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而作为网络参与的重要主体高校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新特点和新问题。如何对高校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培育,使其满足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郭晓红 《学理论》2012,(22):237-238
高校作为知识最密集、思想最活跃、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地方,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前沿阵地.网络逐渐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型空间,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与等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刚性网络法制的规范、柔性网络伦理的生成、网络道德监控机制的约束以及政府对市民社会的推动等是政府回应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负面效应,促进其理性、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旭 《学理论》2008,(8):39-4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当代中国也进入了网络政治时代。在网络政治时代,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水平与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度不相适应,严重影响着我国政府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寻求实现网络政治时代政府有效性与网络政治参与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尹婷婷 《学理论》2012,(23):25-27
大学生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富有热情、知识和能力,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的政治参与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有序地政治参与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 Y 参与模型为基础给出引导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以及具体措施:扩大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范围;扩大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渠道;培育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培养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