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刁瑷辉 《学理论》2014,(9):9-10
当代中国面临全球化与转型时期双重挑战,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国家之间的边界模糊,国家认同遭遇困境。在转型时期,贫富差距、政府寻租等社会问题导致民众对政府认同产生疏离感。加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完善制度的公正性,培育良好的市民社会是重塑中国政治认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浓烈宗教情结的民族.东正教作为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众的意识之中,深刻影响着俄罗斯的历史与现实.从沙皇俄国到苏维埃政权,再到今天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东正教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其在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凝聚民族精神、促进国家统一、规范民众道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6)
本文以300名中国俄罗斯族为样本容量运用问卷法对中国俄罗斯族的语言、身份、宗教、习俗等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运用田野调查法走访了中国俄罗斯族聚居的七个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继而得出中国俄罗斯族的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受到时间、空间、地域、文化、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对于俄罗斯社会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研究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首先要对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发展的成因进行分析。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是历史根源;俄罗斯转型时期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政治制度的缺陷是政治根源;俄罗斯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缺陷是经济原因;转型时期俄罗斯思想文化的自身特征导致公民政治参与既热情高涨,但又缺乏理性是文化根源;俄罗斯转型时期阶级阶层的分化是社会根源;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需要是内在的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5.
传统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带来国家认同的变迁。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面临新的挑战。现代文化的现代性、公共性、社会性、参与性特征是增进国家认同的积极因素。对于政府来说,现代文化建设是维护国家认同的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软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在东西方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文化。这种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俄罗斯民族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个性,因此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双重性格。从介绍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双重性入手,从俄罗斯气候、地理环境、宗教、经济和历史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俄罗斯民族个性形成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张成豪 《学理论》2012,(5):13-14
全球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争论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在这些争论中,关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问题是一个焦点。全球化正日益从国家主权、国家认同等方面对民族国家发起巨大的挑战,一些学者认为民族国家将最终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将会是世界政府、世界公民社会。尽管如此,认为民族国家将会终结的说法仍然显得为时过早,而"世界公民社会"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乌克兰问题的核心是发展道路问题。影响乌克兰发展道路问题的俄罗斯因素从苏联解体以来就非常明显。乌克兰发展道路问题对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而言,地缘政治需求是首要,国内政治稳定是根本。从更深的层次看,发展道路涉及民族国家属性和文明的归属问题。如果乌克兰脱俄入欧,普京的欧亚联盟就难以实现,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也因而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也随之而来,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引起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反思,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重建民族文化认同对国家稳定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香港特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维系问题可以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香港与内地同处大中华文化圈,本不存在文化认同问题,民族认同基础较好;但是,香港因百年殖民统治和国际自由港地位而身处经济全球化前沿,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较深,这造成港人对内地政治经济体制存在隔膜,进而影响了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及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这不利于文化认同的维系。  相似文献   

11.
近代俄罗斯的发展与西方不同,彼得进行了形式西化的改革,但是他同时保留封建制度长达150年.俄罗斯专制原则的传统阻止了国家权力精英的轮换,同时"出口发展型"模式的定格,限制了国家发展的潜力.现代俄罗斯的发展与中国不同,苏联时期的新经济政策之后,俄罗斯就开始一次次地犯错,错误越积越多,俄罗斯当局的举措成效甚微.环境等问题严重,是发展中国家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精英素质影响国家未来;吸取他国经验,做出有效计划和预测,是俄罗斯发展道路的经济教训与中国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炜 《理论导刊》2003,(10):58-60
20世纪的最后十年,是俄罗斯历史充满痛苦的时期。接受西方顾问建议,实施“休克疗法”改革方案,以激进的方式快速向自由市场经济转轨,未给俄罗斯带来财富与发展,相反,造成了国家空前动荡和经济上的萧条。伴随新世纪的曙光,凭借优良的资源、人力条件和基础设施,在普京政府的领导下,俄罗斯出现了转机,社会秩序改善的同时,经济稳步增长。在世界局势动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我国的重要邻国和战略伙伴,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尝试对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作出分析,并阐述俄罗斯经济复苏及与我经贸合作发展的基础与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王菲 《理论导刊》2012,(7):34-37
新疆跨界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意识膨胀、回归运动、民族分裂主义、跨国犯罪仅仅是新疆跨界民族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其实质是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危机。新疆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共生互融又冲突对立,从我国地缘安全的视角看,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在国家认同的建构中要充分尊重与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也包括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实现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与互融,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4.
刘江 《学理论》2009,(23):41-42
自1991年俄罗斯联邦成立以来,俄罗斯军事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经过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以及现在梅普组合执政三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根据俄罗斯2009年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不久俄罗斯将出台新的军事战略,回顾以往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历程,可以预见新军事战略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5.
刘敬远  薛琳 《学理论》2010,(27):127-12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经历了"激进市场化"和"有控制的市场化"两大阶段,在此期间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市场化政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俄罗斯两次经济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政策,认为一个国家要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恰当的转型模式和路径,必须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逐步推进,在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中全盘规划和制订转型战略。  相似文献   

16.
邓显超 《学理论》2011,(25):39-41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主权、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以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国家文化主权和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事实性的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内外兼修,既要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名字是区别同一家庭或家族成员的称谓形式,也是研究语言、历史、民俗的珍贵材料。俄罗斯人的名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色,介绍俄罗斯人的取名方式及其蕴涵的民族文化语义,旨在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4,(35)
俄罗斯的反腐困境与其社会结构有一定关联。在转型早期,社会阶层结构属于哑铃型,中间阶层数量有限,国家权力成为寡头谋利的工具。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之后,中产阶层人数有所增长,但由于俄罗斯复杂的民族结构使铁腕政治成为必要,市民社会力量薄弱,以权力精英控制的国家主义话语权不断被强化。中产阶层成为现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对腐败反感,但更担心制度变化威胁自身利益,未能发挥引领市民社会发展和监督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展,及时了解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环节。归纳起来,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思想的实质、苏联马克思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的内涵等方面,且有一些突破性的亮点。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国家关系视阈下,序列次序的不同认同层次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影响。认同结构的序列不当或混乱,会造成个人的行为失范、政府治理的失序,甚至可能导致对国家的认同危机。从民族与国家两个维度分析,认同可分为族群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全球公民认同四种层次结构。在强民族认同—强国家认同、弱民族认同—强国家认同、强民族认同—弱国家认同、弱民族认同—弱国家认同四种关系模式中,强民族认同—强国家认同是多民族国家理想的认同模式,也是我国政府民族问题治理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