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祝欣  杜静宜 《学理论》2011,(21):62-63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试图用精神分析学改铸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重要补充。但是由于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以精神、心理分析为出发点,脱离了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只是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简单结合,因而其合理性与科学性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相结合,构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社会.是弗洛姆哲学的主要目标,亦是弗洛姆人道主义的基础.本文试图探讨弗洛姆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他的基本立场以及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奥塔是后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其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及唯物史观的两个方面--主体理论和历史进步论展开了批判和解构.利奥塔企图通过批判和解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超越马克思主义,但结果适得相反.他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反而是一种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4.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无意识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混乱的,但却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虽然后世的精神分析家批判弗洛伊德的泛性理论,但无人放弃他的无意识理论.而无意识理论经过荣格、拉康等人的扬弃与发展,内容日益合理丰富,从无序到有序,从个人到集体,对精神分析、文学创作、文学评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群主义:改变抑或取代西方自由话语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强调个人自由;而社群主义的话语中心是社群,注重公共利益。自由主义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仍居主流地位,目前社群主义只不过是对自由主义片面性的一种矫正,它还未能取代西方个人自由的话语。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个人本位恰恰是中国历史与现实语境所匮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资源,对中国当下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针对性的匡正意义。  相似文献   

6.
殷玮 《学理论》2010,(26):104-106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运用结构语言学创造性地"重读"经典的弗洛伊德理论,揭示出主体是语言符号这个"大他者"无形强制下的奴性物。在该理论的观照下,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人似乎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他自己。指出,禅宗思想相对于拉康的理论颇有同工之处,却更进一步解答了人的存在难题。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禅宗思想帮助我们超越名言世间的假象,扫除附着在心地上的尘垢烦恼,释放生命固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谭天 《理论导刊》2023,(3):118-124
信息窄化是信息过载重压下“媒体—算法—用户”循环和“需求—搜寻—满足”闭环的产物。作为信息技术迭代和传播格局嬗变后海量信息差异化供给及选择的结果,信息窄化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隐忧也逐渐显现。其负效应——“信息偏食”“信息投喂”“信息圈层”和“信息裹挟”在限制话语主体思维和行为的同时阻隔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与构建。因此,如何突破信息窄化重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需从话语优化角度予以辩证思考和科学应对,在坚持话语权的一元主导与多样共生中把控话语场域,在注重话语内容的再生产与再完善中保证有效供给,在增强话语方式的交互性与启发性中促进多向互动,在推动话语空间面向时代与回归实践中实现持续转向。  相似文献   

8.
吴艳 《学理论》2011,(10):65-66
美国,当今世界唯一的全球性超级大国,一言一行都会对国际社会产生重要影响。而美国建国历史至今仅有短短的两百余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美国的综合国力始终沿着这一轨迹前进。作为体现美国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表面上似乎是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特色的表现,但实际上,这都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美国外交话语的产物,并无不渗透出实用主义和国家利益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9.
10.
为破解美国对华舆论战的内在机理,需要重点从核心话语与话语框架两个维度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分析美国涉华舆论的话语建构机制。核心话语是话语的中心思想与主题凝练,具备符号化的特征,会成为一种所指卷入话语权力的运作。作为话语在思想层面的“内容建构”,核心话语作用的发挥需要话语框架提供底层诠释体系与合法化机制。根据美国涉华舆论议题,可以提炼出四种核心话语: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及黄祸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美国意识形态图谱,可以解析出三种话语框架:自由主义话语框架、保守主义话语框架以及进步主义话语框架。尽管三种话语框架背后的价值逻辑存在差异,但共同构造出一个意识形态方阵,将中国“他者”化,为“污名化”中国提供认知框架与价值支撑,并为美国及其利益相关者建构集体认同。中国要与之进行有效的话语竞争,需警惕“话语陷阱”,一方面基于国际社会认可的话语框架提炼出中国的核心话语,另一方面也要基于更丰富的价值模型为国际社会贡献更多元的话语框架,推动国际话语权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影响力的根本要求。当前,在国际形势和全球秩序变化、西方话语面临困境以及中国发展成就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下,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新时代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必须以坚守政治方向、站稳国家立场、聚焦理论创新、明确道义定位、立足发展实际、努力融通中外为构建原则,在话语内核、话语共性、话语传播、话语阵地和话语队伍层面进行整体谋划和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中介作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面临着"话语脱钩"与"对话乱象"两大困境。其中,"话语脱钩"集中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生产、转译、传播中存在的流程缺陷以及在形式与内容层面存在的实体缺陷,"对话乱象"集中表现为话语冲突、话语霸权、话语鸿沟以及话语权的式微。从范式转型、实体创新以及话语权建构三个方面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既是应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交往困境的现实要求,又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从公众话语走向政策话语:一项政策问题建构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7,(6):56-6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实证主义逐渐兴起并演化成为一种潮流。与实证主义所强调的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所不同,后实证主义将价值多元和建构主义引入自己的视域。在这种背景下,话语模式也从以前的"实在论"转向"建构论",它要求人们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感受、认知、体验和创建世界。在"建构论"视角下,公共政策的建构与传统的科学理性主义主导下自上而下的创设有所不同,它本质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话语建构过程,因此成为一项理解政策问题建构的新路径。那么,现实世界中公众话语是如何建构成为政策话语的?我们寻访了四个方面的理论线索:存在一个话语能量场、公众话语的演进过程、形成话语联盟以及话语自身的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初步勾勒出政策问题话语建构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多元决定概念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自阿尔都塞移用到哲学中后在人文社会科学中逐渐成为重要的理论方法。多元决定概念从弗洛伊德对梦的精神分析到阿尔都塞对一般辩证方法的说明,其内涵发生巨大变化,两者各自的理论内涵与理论差异,为学者们推进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可以深刻揭示出推动青年警官不断发展的本我动力、自我动力与超我动力。从这三大动力出发,采取控制本我、开拓自我、引致超我的管理思想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青年警官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集中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综合符号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具有话语价值的人民性、话语内容的民族性、话语表达的创新性三大鲜明特征。而中华文化的深刻沉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厚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鲜活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三大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深入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鲜明特征和生成原因,对通俗化阐释党的执政理念,夯实党执政的群众根基、形象化传达治国理政思想,增强制度自信、生动化传播中国价值,消除思维偏见,都具有多重时代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心业 《学理论》2013,(7):50-51
王阳明良知天理的心之本体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的概念是相通的,但二者形成和发生作用的方式、方向不同。于一念发动处克倒不善讲的是道德情感的控制,这与"自我"的概念相似,但二者对知觉发生作用的先后认识不同。主观能动性在此的体现也不同。在方法论上,真我论思想不同于人格结构理论,不具有近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话语融通是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重要纽带,要强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凝聚力,必须提高各阶层话语表达的同质性。由于物质利益的分化,思想意识的多元化,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话语出现了分裂,影响了核心价值的构建。通过规范社会话语的表达形式,更新社会话语的言说内容,能够达到社会话语的整合,从而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话语基础。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围绕"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话语体系创新"这一总主题,展开了多番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话语体系发展取得重大进步,中国走向复兴,话语不能缺席。中国道路的成功与中国话语的复兴意味着西方话语霸权时代的终结,为重构世界话语格局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经历了从革命话语到建设话语、从建设话语向复兴话语的历史转换的发展路径。深刻透视革命话语、建设话语和复兴话语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特征,才能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唱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