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国家实施对外开放合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给沿线各国以及国内相关省区市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四川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四川同西部其他省份经济发展的融合和优化升级。然囿于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差异,四川和西部其他省份通过经济协同发展融入"一带一路"目前尚存在法治治理上的障碍。"一带一路"倡议下四川跨域治理法治化研究,旨在厘清四川及西部省份在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跨域发展所面临的法律障碍,缓解和消除"行政区治理——跨行政区治理"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张与矛盾,建立适合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法治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具有跨地域性特点,涉及多个地方政府的利益协调.利益主体众多、管理制度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容易引发府际冲突,影响项目顺利实施.如何有效解决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横向府际冲突问题,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以及府际治理的重要方向.府际合作能够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跨区域公共事务的实施和发展.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以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横向府际冲突为研究对象,分析冲突的表现方式和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主体协同、制度协同、利益协同"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机制,可以实现横向府际冲突协调,对跨区域重大工程项目横向府际冲突管理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利于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常修泽 《理论视野》2010,(10):10-12,59
中国正面临着"第三波历史性大转型"。此次转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在内的"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它始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在未来"中期"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基本方略应实行八字方略,即"人本"、"绿色"、"创新"、"协调"。"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新的理念与思路应包含:(1)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核心层面的转型;(2)以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层面的转型;(3)以内外协同、产业协同、区域协同和城乡协同为内容的结构层面的转型;(4)以"五环改革"为重点的全方位体制转型,从而为上述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体制支撑。  相似文献   

4.
高效生态经济是 2 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主题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选择。高效生态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可以促进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诱发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9,(6):139-146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公共管理的跨界区域治理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和整合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五年之际,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审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可以看出,京津冀在协同治理取得进展的同时,还面临治理目标粗犷、治理主体单一、治理客体失衡、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资源等显性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资本、文化等隐性因素的影响,还受体制、制度等共享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平衡地方利益,培育合作文化与社会资本,建立跨域协同治理机构及差异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资源协调的跨域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6.
区域社会数字治理以数字信息为支撑,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区域社会治理方式深度融合,使数字化转型这个“最大变量”成为驱动区域社会治理的“最大增量”。在区域社会协同治理中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动态分析,能够重构区域社会治理范式,促进线下线上融合的协同治理创新,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结构的改善、治理机制的创新、制度机制的协同,以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应对跨域数字治理的复杂性。在探讨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的必然性和基本特质的基础上,可从进一步优化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结构、构建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的规范体系、夯实区域社会协同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等方面探寻区域社会数字化协同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以知识、智力、创意为资源的高增值产业,创意产业以物质低消耗、效益高产出为特点,是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因此,发展创意产业对解决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目前发展中面临的环境和土地问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广东争做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必然选择。但是,创意产业作为广东面向国际的产业选择,无论从广州、深圳还是佛山单个城市来看,其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目前都难以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抗衡,而这三个城市在创意产业的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上都各有侧重和特色,且政治、经济、文化和地域联系上都有条件进行产业整合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指出:“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统筹跨行政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构建错位发展、互补互促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基石。十八大以来,各级地方政府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的重点。但由于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具有多元性、跨行政区域的共生性等特点,我国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治理单元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因此,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创新。当前,要注重通过打破行政区界、构建跨区域管理机构、做好顶层设计、健全发展机制等举措,切实推进我国跨区域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加大、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以政府为主导的地方本位主义人才政策,有的对产业发展需求无法做出快速反应,有的对"大区域"发展有明显制约。人才政策改革势在必行。研究针对地方人才政策制约区域协同发展这个问题,以国内外研究为先验知识,提炼出区域协同创新的三种模式,并就三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在归纳我国人才政策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现实路径的基础上,对理论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大区域"人才政策协同创新的多元治理模式。最后,结合我国发展实际,给出以人才政策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新峰 《行政论坛》2023,(3):115-123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以跨区域整体性治理为特征的贵州省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业已成为我国深度贫困区脱贫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这种整体性治理通过跨区域布局的整体性治理、跨区县协作治理、跨部门多元联动、农民变市民的城乡观念转型以及跨服务半径的基层协同治理等方式的联动与聚合,在深度贫困区实现了长效脱贫目标。贵州省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治理,以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整体性治理实现了治理绩效的最优化,通过城镇化集中安置实现区域产业集群化,通过精准就业和城乡福利保障的对接实现搬迁群众的福利最大化,进而实现了深度贫困区从就地被动脱贫向主动长效脱贫的模式转型,为加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严琼 《学理论》2011,(12):75-76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要求与健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促进促进青藏高原绿色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要求与健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因此,通过转交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促进促进青藏高原绿色经济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发展阶段,数字经济随之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业态,既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也给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加强数字经济治理,需认真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特征,构建符合中国数字经济治理实际的理论框架;以中国数字经济协同治理理论框架为指导,构建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协同、主体协同和机制协同,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协同治理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
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客观需要,京津冀一体化能够进一步解决北京、天津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能带动河北经济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网络舆情是顺应信息化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治理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协同度模型分析了山西省、东营市、淮南市等典型资源型区域在2002-2014年间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现状,且检验了这种协同发展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结果显示,山西省、东营市的协同度基本呈上升趋势,而且东营市的绿色技术协同能力明显高于山西省;淮南市协同度波动却较大,其绿色技术创新协同能力虽较高,但产业协同程度较低。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区域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协同程度较低的根源在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其对资源型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较弱。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相关动力因素,构建官产学研体系,提升资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政府部门也需完善市场机制及产业配套设施,拓展融资渠道,以此降低产业转型的阻力。  相似文献   

16.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镇化发展是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可以分为根本动力、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以此对照分析武陵山片区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具备的优势以及不足,发现武陵山片区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先天优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如:绿色城镇化发展要素支撑不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城镇化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协同推进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缓慢等。因此,应从促进人的城镇化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绿色城镇化的要素支撑体系等方面着手,推进武陵山片区绿色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炜光  柳妍 《理论探讨》2020,(2):120-125
区域协同是新时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不但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平稳发展,而且对于实现区域充分平衡发展以及构建新常态语境下具有可持续发展动能的区域"增长极"大有裨益,并影响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探索。基于区域协同创新和"增长极"的理论视角,在阐释区域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基础上,以沪港通为例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了大力发展沪港通对于推动我国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未来又面临哪些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跨区域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大量兴起,地方政府间的开放和合作趋势不断深入,但由于制度惯性、市场竞争、资源稀缺等原因,府际间的合作治理出现一定的路径依赖,如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克服区域发展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效应,以合作治理的形式提供优质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地方政府间应构建新型的跨区域合作治理的行政制度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增强跨区域合作的动力,以实现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9.
杨健  张金峰 《求知》2015,(4):53-55
为了提高京津冀整体的经济竞争实力,2014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这是继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后对京津冀战略发展的高度升华与最高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与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相适应,这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应为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有力的支撑。然而,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内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突破之地,中西部地区面临着产业转型、竞争加大等影响,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中小企业也承担着更多的社会和发展责任。在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巨大变革带来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势在必行,转型突围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不二选择,必须坚持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