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5)
梁漱溟站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上来思考中国问题,想通过自身知识、文化传统的创新与改造和兼容西方文明来寻求中国问题的解决。无论是他对东西文化的认识,还是他对东西教育的看法,都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因此可以说梁漱溟的情意教育思想是他东西文化认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情意教育思想的来源、情意教育的内容、情意教育的实质三方面来探析梁漱溟的情意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荀子,名况,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先秦哲学的总结性人物,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从"性恶论"出发.力图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并进而将这种思想诉求贯穿于他所倡导的教育方法之中.荀子提出了外在和内在双管齐下的教育方法,教化内容包括道德教化和知识学习的全面性思想.对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5)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家,通才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也是他终生大力倡导并奉行的教育思想。在他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17年间,以通才教育为指导思想,对清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开创了清华校史上的"黄金时代"。通过对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发现其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玉 《学理论》2013,(8):190-191
尊师重教是儒家学派的优良传统,历史上大部分的儒家学者都是教育家,当代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曾说:"儒家哲学是教育家的哲学",范文澜先生提出"儒家教育思想理应是中国教育史的一条主线"。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儒家教育思想,特别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揭示孔子的教育智慧,对于准确把握孔子教育思想的脉络以及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髓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针对当代中国的教育体制,探讨孔子的教育目标,孔子的教育内容,以及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精神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张静  姚运标 《学理论》2013,(3):173-174
英国著名教育家罗素通过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经历,将他的教育观荟萃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其中谈到了爱的教育思想,爱的知识是正确行为的两种主要因素。在爱的教育中他将亲子之爱与性爱做了区分,以及提出了爱的教育思想与弗洛伊德学派的"俄狄浦斯情结"中的爱的异议。同时他倡导爱的教育要尊重儿童,不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家庭中要树立父母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要矛盾密切相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环境、内在需求及自身的主要矛盾都有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在"如何培养人"的实践中要顺势而变,以变应变:顺应时代条件变化,在教育资源上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方向引领;回应主客体需求变化,在教育理念上以尊重与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价值标准;应对自身主要矛盾变化,在教育重心上着力补齐思想领域的短板。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不是根本性质的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问题上要坚持本质、原则、方针等要求不变,不能动摇思想政治教育之根本。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5)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促进了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而且为后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当代我国的教育发展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巨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孙中山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发展有三点启示: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丰富的教育学知识;结合社会发展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8.
屈青山 《学理论》2011,(14):273-274
教育理论界长期存在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关系相脱离问题,对此病症,笔者寻求一剂"药方":中国古代教育家"言行合一"思想做"药引";近现代教育家"生活教育"思想为第二副;第三副乃"有机教育"哲学思想。笔者嘱咐"患者"需坚持长期服用,无疗程,不间断,止于常态。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位前苏联当代伟大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为了解决就业与升学的问题,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而核心就是培养热爱劳动、有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而劳动教育思想是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这一劳动教育思想对于我国今天农村的职业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刚 《学理论》2013,(18):226-227
董仲舒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思想家。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丰富,实为政治化孔子之思想。董仲舒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其人性论思想。董仲舒的教育过程是一个"正是"过程。其人性论思想也体现了"正是"思想。  相似文献   

11.
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他在著作《爱弥儿》中论述了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他主张以培养"自然人"为目标,并在教育过程中顺应自然,遵循人的天性,努力做到正确地看待和善待儿童,以达到"归于自然"最终目的。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是:遵循自然,顺应天性;尊重个性,善待儿童;崇尚自由,反对体罚;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鲜活的时代话语,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思想教育的转化。高校教师必须根据教材体系的编写逻辑、学科结构,以中国梦为主题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围绕中国梦主题,我们可以构建现行四门课之间的理论教学逻辑是中国梦的"唤醒→展望→演进→实践",实践教学逻辑是中国梦的"参与→憧憬→奋斗→实践"。  相似文献   

13.
将"四史"教育精准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以统编教材的基本逻辑和既定内容为框架,开发多种路径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具体而言,在内容主调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主题,在历史主线上贯穿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在话语导向上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中国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强调唯物史观,解决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迷思。以多元路径促进"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从而真正达到"四史"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3)
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增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坚定大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要转变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实践养成,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要加强制度转化,使中国梦日常化;抓典型选树,注重榜样引领,发挥学生党员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用典型示范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0)
教育心理学化是基于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契合学生内在需求开展教学,并遵从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心理学理论。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观念、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从我国大学生现有思想问题出发,探索在教育心理学化视角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如下:教育视角实现由"功利化教学"向"需求式教学"的转变;教育内容实现由"注重知识传输"向"满足学生内需"的转变;教育方式实现由"群体教育"向"个体教育"的转变;教育途径实现由"直接灌输"向"循序渐进"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朱芳慧 《学理论》2013,(14):246-247
作为享誉世界的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学术研究涉及美学、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并均有卓越建树,尤其值得世人瞩目的是他在教育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极大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程。王国维的教育实践,包括主编《教育世界》、参与并任教于中国建立最早的师范学堂、谋划建立师范学堂等等。王国维早期教育思想为其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些教育实践又为王国维进一步形成自己独特、先进的、系统的教育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慧 《学理论》2009,(21):121-122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重视教育改革的一位学者,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系统地概述了胡适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教育的深沉思考,细细品位胡适教育思想于上个世纪传达出来的深透、理性、现代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1)
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要转变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坚持从严从实,在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方面要从严从实,把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要求,筑牢理想信念"总开关"上要从严从实,在引领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方面要从严从实。  相似文献   

19.
谢雅妮 《学理论》2013,(17):365-366
陶行知是言传与身教和谐融于一体的教育实践家,在教育思想上他推崇"知行合一"、"身教重于言教""、共学、共事、共修养"的和谐教育思想,而和谐进取的学风和校风也是现代高校追求的目标,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和谐校风的保障,更是和谐校园构建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刘丽莎 《学理论》2014,(3):184-186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其作品中不仅探讨了道德的理性根源和组成观点,还着重强调了道德的实践部分——"道德人"的教育,也就是把"人"(a man)教育成为"道德人"(a moral man)的过程。对其教育著作《教育漫话》进行追本溯源,力求从政治、哲学等其他著作中收集他的道德思想,并将这些思想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模式来解释洛克"道德人"教育的内涵。希望这些论述和方法总结能够为中国道德教育如何有效开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