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播报     
《台声》2007,(5)
吴清源,出生于民国年代的围棋神童。11岁的他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棋客,以天才棋艺养活家人。14岁初渡日本,乍来即与日本棋院大赛刚出炉的冠军较量,并中盘获胜:五年后,吴清源与日本新锐棋手共同创立围棋新布局,掀起一场围棋革命,1939至1956年间,吴清源凭个人之力打低全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十次大胜“十番棋”,被誉为“昭  相似文献   

2.
2014年11月30日,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在过完100岁生日后仙逝,在国内媒体引发了超乎想象的关注,成为2014年末的焦点事件之一。把输赢交给自然深夜听到吴清源老师辞世的消息,泪流满面。离开日本之后,每年都会去日本拜见吴老师,这似乎已经成了生活中的定式。在浦东的工作室里,现在还摆放着2013年我们拜访他时他给我们讲棋的  相似文献   

3.
下满的围棋     
《创造》2016,(6)
正公园里两位老人下围棋,他们下棋的速度非常缓慢,令围观的人感到不耐烦。第一位老人说:"嘿!是你们在下棋,还是我们在下棋?我们一招棋考虑十几分钟已经是快的,你们知不知道林海峰下一颗棋子要一个多小时。"旁边的老人起哄:"拿自己比林海峰?"第二位老人看起来很有修养地说:"你们不知道,围棋要慢慢下才好,下得快则杀气腾腾,不像是朋友下棋。何况,当第一个棋子落下,一盘棋就开始走向  相似文献   

4.
王晶晶 《今日广西》2012,(12):46-47
这位被称为围棋界泰斗的老人,曾和陈毅、金庸、吴清源交过手,战胜日本“棋仙”时只有19岁。就连如今声名显赫的聂卫平,也曾为了观看他与别人对战而翘课,被妈妈追得躲进了公园的男厕所里。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辈子会走进很多次误区。其实,走进误区也没什么可怕,退出来不就行了。可怕的是人明明走进了误区,还不知自己在哪里,结果一路错误地走下去……人生,很像下棋。围棋大家吴清源先生讲过这样的话:下围棋就是两个人接连地犯错误,犯得大的,犯得多的输棋。人生亦如是。  相似文献   

6.
问:连日来,日本和台湾媒体围绕李登辉访日问题作了大量报道,日本国内有人认为他已是"一介平民",又是去治病的,应该允许他赴日,你对此作何评论? 答:中方坚决反对李登辉以任何名目到日本  相似文献   

7.
旷文清 《黄埔》2013,(6):17-19
1939年我刚满16岁,参加了在南岳举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此间我被一位将军看上了,因为我会书写、勤奋又老实,他希望收编我做他的随身侍从。以后的11年里我一直跟随着这位将军,出生入死,寸步不离!甚至我28岁成家后,仍住在将军寓所附近,尊敬他尤如父执,而将军也由始至终待我如同家人。这位将军就是余程万。  相似文献   

8.
《玉泉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吕元膺在任东都洛阳留守时,有个门客常陪他下棋。一次,两人对局时正来了紧急公文,吕元膺只好边下棋边批阅公文,不料该门客趁机偷偷地更换了一枚棋子。这样一来,局势顿时大变,门客就稳操胜券。心明的吕元膺没当即说破,只是打着哈哈结束了这盘棋。本来,吕元膺赏识他的才华,准备留他在身边供职,这一来便改变了计划。第二天,他客客气气地对那个门客说:"我这儿人浮于事,难免会耽误先生的前程,还是另请高就吧!"说罢,给他准备了一份礼物,为他送行。门客只好红着脸,讪讪地走了。十多年过去了,吕元膺一直闭口不谈  相似文献   

9.
一生磨一镜     
很久以前,荷兰的一个小镇里来了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他找的差事就是为镇政府守大门。而且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呆便是60多年。这位青年工作之余。一不打扑克下棋消磨时间,二不去泡茶馆酒馆聊天,而是选择了打磨镜片这种业余爱好。虽然既耗时又费工,可他却乐此不疲,兴趣盎然。就这样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八年底,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高级农艺师赖俊铭与妻子一起去日本探亲.日本是他妻子的故乡,是他求学的地方;五年前,又有两个孩子去到那里读书.一些人议论纷纷:“这家人肯定不会回来了.”“日本生活舒适,工作条件也好,谁还回来!”亲友们也劝这对夫妇留在日本.赖俊铭本人也闪过这样的念头:“岳母半身不遂、卧床不起,两个孩子也需要照料.我在日本的许多老师和同学现在在社会上也有较高的地位,求他们帮助谋个职业并非是难事.留不留下呢?”……  相似文献   

11.
云鹤 《中国保安》2008,(12):46-46
案例:因为李大爷的一时疏忽,整个2号楼的11层已经被浓烟笼罩了近三个小时。当消防队员赶到时,2号楼大部分的居民都已经跑了出来。就在几个小时前,李大爷在家里做了一锅粥,他打算用小火煮。由于上了年纪,70多岁的李大爷很快忘了自己在做饭,而是到楼下找老兄弟们去下棋,家里这时一个人也没有,直到锅被烧干,引起了厨房着火,而且一直蔓延到了邻  相似文献   

12.
臭棋王     
臭棋王,保安员王哲的绰号。王哲是铁杆象棋迷,这是队友们公认的。他对象棋到底迷恋到啥程度?这么跟您说得了,就连梦中地都常常“跳马”、“出车”地喊叫。据说,有一次因为下棋,他意忘记了跟女朋友的约会时间。别看王哲这样痴迷下棋,对工作他却一丝不苟,从没因下棋耽误过上岗时间。王哲虽是棋迷,他的棋艺却不敢让人恭维。日子久了,队友们就送给他个“臭棋王”的绰号。由于他棋臭,队友们谁也不愿跟他“过招”。没人对招,王哲就在休息时有滋有味地翻那本棋谱。日子从指缝中慢慢地流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哲认识了厂里的工人大老马…  相似文献   

13.
一位日本心理学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去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他为自己发现新大陆而兴奋,手舞足蹈地尽情调皮了一阵子,后来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于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20,(8)
正苏子蘅,台湾彰化人,1905年出生在一户读书人家庭。他在兄弟姐妹中最小,七八岁时父母相继离世,他是在几个兄长的呵护下长大的。几个兄长都是医生,家境还算不错,所以能送他到日本去读书。1924年,苏子蘅考入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3年苏子蘅:这里通往晋察冀  相似文献   

15.
阿西从日本回来,问起同学,我告诉他:"麦德哈来北京了,有一句话他重复好多遍:18年了,别提它了。"阿西摇着头说:"哪有18年呢。"我只好用2005减去1986。两个人顿时神情落寞起来。毕竟时光在飞逝。  相似文献   

16.
丈夫每次去登山,家里便只剩我一人.寂寞如同一间空屋。艾夫有两大爱好:一是登山.二是下棋。他的棋艺很一般,然棋臭瘾大,找不到对手时.他便夜夜自己打谱。棋慰藉了他许多无眠的夜晚。然而人终究是要出门的.需要写人交往。憋闷久了;他便生出许多焦虑与烦躁来。这时候,他就说:“我该去登山了。”然后就长久地站立在窗前;目光穿越都市高耸的建筑,停留在某个莫名的地方。我常常探究他的两大爱好;绥而出就释然了。我知谭.他是在逃避入群。丈夫是寡它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少百的寡零。他的暴富不尽水四,而显出于一种恐惧。他的国热…  相似文献   

17.
高考前失明的中国小伙子陈心健,成为了一名盲人大学生后,他自学日语,想毕业后去日本深造。63岁的日本老教授丰竹香子热情帮助陈心健两年的时间里,陈心健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带给他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曹汝霖:民国头号律师曹汝霖出生于上海,为家中独子,曹家书香门第,但家境并不宽裕。年轻时的曹汝霖厌倦八股文,一心想学造铁路,他执意自费去日本留学,家中无钱,双亲为了让他如愿,卖掉两亩地送他去了东京,就读于东京法学院。辛亥革命后,政府成立了司法部,已辞去公职的曹汝霖遂申请律师证书,居然是"第一号",成了民国的"头号"律师。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海峰毕业于中国第一名校的经济系一那时,他是一个追求独特个性,充满了抱负和野心的年轻人。他崇拜比尔&#183;盖茨和斯蒂文&#183;乔伯斯这两个电脑奇才,追随他们的牛仔、T恤等不拘一格的休闲式穿衣风格,他相信“人的真正的才能不在外表,而在大脑”对那些为了寻求工作而努力装扮自己的人,他嗤之以鼻他  相似文献   

20.
孙宇 《台声》1998,(10)
离别京城51年,孤居台湾的王振林先生终于回家了,圆了他半个世纪的团圆梦!王振林先生于1946年只身一人去了台湾,当时他仅仅16岁。半个世纪过去了,他已步入老年,家对他来说,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为了排遣乡愁,他将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与老友聚会、看电影、或与棋友下棋。当他与赴台探亲的朝阳区台办干部关欣母女结识后,同乡之谊,使他们相谈甚欢,随着相互了解的加深,听着悦耳的北京乡音,激发了他强烈的思乡情感。一次,他终于向关欣母女流露出想回家,怕回家的心理。王先生离家时,父母双亡,只有两个哥哥,不知是否还健在?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