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太爱钱了就不值钱王德强有人说钱是个好东西,也有人说钱是祸根,这两种说法都不免偏颇,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钱。自从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货币的出现,钱(货币)便成为人们生活之必需物。因之,谁要说自已不爱钱未免言过其实,说自已不需要钱更不现...  相似文献   

2.
论金钱     
钱这东西的确是个怪物。没有钱寸步难行,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可见。钱对人类生活的极端重要性。自从有了商品交换以后,钱就是财富的象征,有了钱便可以支配好多东西。但是钱有时也张开血盆大口,它可以吞噬人的理想、道德、良知乃至生命。有一副对联说得极妙;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穷则一穴,埋没多少英雄。 其实,钱本身并无什么特别的本领,它的一切优点和缺点都是人为强加于它的。金钱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并不会厚此薄彼。而影响金钱名声的,恰恰是人。追求金钱(财富)是商品社会人们天经地义的、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钱,是实现市场经济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完成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物质的东西所不能代替的。钱,是解决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物质基础,钱无时无刻地不在解决着人们生存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钱,在正常的情况下是劳动报酬的体现,是衡量人  相似文献   

4.
钱,即货币。自钱产生后,人们对于钱的看法与态度就很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有的说它香,有的说它臭;有的说它美,有的说它丑。有的把它奉为万能之神,爱之如生命;有的把它视为万恶之源,恨之如仇敌。明代有人说:“钱是英雄好汉,有了它,诸般趁意;没了它,寸步难行。”而大作家莎士比亚则满腔愤怒  相似文献   

5.
李翔 《共产党人》2010,(21):55+42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就觉得粮票是一种特别重要的东西,甚至比钱都贵重,丢了钱是后悔,如果丢了粮票简直就是发疯。那个困难的年代,人们把粮票看成是命根子,在家里,把它左三层右三层包裹起来,放在最隐蔽的地方;出门时,把它紧紧揣在怀里,时时小心,处处惦记。谁要是有钱,人们只  相似文献   

6.
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明代宋载土育说:“钱是英雄好汉。有了它诸般趁意,没了它寸步也难。”莎士比亚则厌恶地说:“金钱,这人类共同的娼妓。”在那种金钱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人们对金钱的认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拜金主义”,把钱奉为万能之神;另一类则贬斥金钱,把它看作万恶之源。马克思给“钱”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钱,只不过是一种流通与分配的手段。它既非无所不能,又非万恶之渊薮。从货币到资本,又从资本到货币,真正的万恶之源,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至于货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那是另一方面的问题了。列宁…  相似文献   

7.
讨论“向钱看”对不对,我看关键不在“钱”而在“看”。本来,钱是一种货币,用来流通,用以购物维持生产与生活,用不着把它视若洪水猛兽。它既可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为社会主义服务。美元是美国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硬通货,我们照样通过做生意,理直气壮地把它拿来用,用不着怕它烫手。  相似文献   

8.
钱是好东西稍有头脑的人都不否定这一定论钱可以满足普通百姓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的需求钱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满足人基本需求的同时又可以让疯狂索取它的人摔跟头倒大霉从本质意义上讲金钱只不过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流通的一种支付手段罢了然而一旦金钱成了人们追逐物欲的对象之后钱的功能和内涵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货币的简单支付功能更多地体现着一种物化了的社会关系付出劳动并得到一定的报酬本身并没有错问题的症结是因为人所处地位的不同对金钱的看法也就截然相反生活中常常会出…  相似文献   

9.
读钱     
读钱杜渺钱,也是一本神秘而浩瀚的书,人们虽然天天见它、用它,可有许多人却不能读懂它。近几年来,我仔细读了读,才读懂了一部分,便有如下少许感悟。(一)过去,我只知道钱的好处,有钱几乎就有了幸福,就有一切,古语“有钱能使鬼推磨”即是印证。可是这几年,我读...  相似文献   

10.
钱这东西     
钱这东西赵永涛有民谣俚语曰:“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墙里藏,若能冲出这堵墙,能作君子能为王。”钱时这东西实在不简单,它的神通究竟有多大,人们自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我国西晋时期有个叫鲁褒的人写了篇《钱神论》,称外圆内方的钱币为“孔方兄”,说它具有天圆...  相似文献   

11.
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这句看似极简单、很普通的话,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做起来却并非易事。人们往往是看得破,却是忍不过。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离了钱是万万不能的。试问,在现实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死、医,哪一项能少了钱?钱这东西如臭豆腐,闻着臭,但吃着香。就不难理解一些人对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总是说起来义愤填膺,切齿痛恨,而一旦轮到自己,或做了官,或掌了权,或有了便利条件,也经不住金钱的诱惑,照样贪污受贿,照样搞不正之风。其中既有体制、制…  相似文献   

12.
另一种存在     
“遇到喜欢的东西,就把它买下来.钱不是真的被花掉了,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在你的身边.” 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更新了我的消费理念,让我终于买回了心仪已久却又犹豫不决的那套价格不菲的花梨木书柜. 是的,钱不是真的被花掉了,只不过它换成了几组我爱不释手的书柜,陪伴在我身边.这比让钱化为一组数字躺在银行卡里更能让我感到踏实与舒服.这已经演化成了一种触手可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繁星 《前线》1960,(12)
“太岁之书,传世不灭”“誰敢在太岁共上动土”?可见“太岁”是个极厉害、极凶恶的东西,谁都动不了它;如果动了,就会自己倒霉。“太岁”是个什么东西,考据家们倒不妨去考证考证。看来这东西在中国的书上出现得很早,“尔雅”上就有“太岁在甲”、“太岁在寅”的说法。据说它是天上的一颗星,它所在的方位,就是凶方,“太岁”当头,人们动不得土,盖不得房  相似文献   

14.
提到银行,人们自然想到钱,那个把人分成穷人和富人的东西,那个让富人骄傲,让穷人窘迫甚至屈辱的东西. 穷人走进银行存钱,银行或许笑脸相迎,因为银行这时看到了钱,而不是穷人,哪怕穷人手中的钱是拾破烂、卖血赚来的.  相似文献   

15.
提到副作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药物,是药三分毒,连植物炮制的中药也如此.这是没人怀疑的。但好东西的副作用永远被人忽略.诸如金钱.无论是强大的国家还是渺小的个体.没有抱怨钱太多了的.财富的副作用没有人把它算在“负成本”之中。  相似文献   

16.
解酒     
问世间酒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都与酒恩怨相连。酒,这个多少年来给人类带来大悲大喜、大福大祸的水状物,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为何有如此之魔力?说白了,酒是用含醣类的植物做原料,经发酵制成的含有酒精的饮料。说起来并不复杂,可酒喝得年头多了,就喝出了一种叫“酒文化”的东西,一和文化靠上,它就变得博大精深了。在西安出土的商代文物中,已有大量的酒器,且  相似文献   

17.
自打“孔方兄”来到这个世界上,似乎一直遭到人们的“口诛笔伐”,被看作是“万恶之源”。其实,“孔方兄”何罪之有?它无非是一种“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人之恶,完全是人自己在它面前的表演和暴露。从这层意义上说,我们倒应该感谢“孔方兄”,是它作为一种试金石,把真假、美丑、善恶分个一清二白,使我们能够及时地铲除恶人,或者说让他们不再作恶。 倘若没有十五贯钱,娄阿鼠恐怕不至于很快露馅,不仅有可能继续匿藏下去,而且有可能残害更多的人,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是那沉甸甸的十五贯钱,把娄阿鼠那颗原本就贪婪、凶残、肮脏、丑陋的贼心暴露无遗,为人间除去一害。当然,像娄阿鼠这样的角色,毕竟属于恶人中的“鼠辈”,无权无势。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书籍几乎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是唯一的知识“保护和传播”方式,因此,人们要了解“外面的世界”,要与同时代或过去的人们进行活生生的对话,书籍便成了唯一的媒介,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异军突起,这种“一统天下”的局面渐渐被打破了,人们的文化兴趣也呈从书籍向屏幕转移的趋势。 电视文化的长驱直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壮观。且不说在政治、经济以及对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单就对人类的文化方式的选择来说,电视文化也掀开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地集在自家的电视机前,他们毫无吝啬地把大部分闲暇时间,奉献给了这个被视为“侵入圣地的魔盒”的东西,并无怨无悔、气喘嘘嘘地追逐着它,依恋着它……这显然是人类文化生活方式的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交行圆梦宝,圆您人生梦”,这句话是交通银行对消费贷款富有诗意的服务定位。消费者只需预先付出一间厨房的钱,就可提前入住宽敞、舒适的住房;交出两个车轮的钱,就可先将四个轮子的轿车开回家等等,消费贷款为老百姓带来了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20.
徐朝 《奋斗》2020,(2):74-75
“先贴门笺次挂钱,撒金红纸写春联。竹竿紧束攒前帚,扫房糊窗算过年。”过春节,贴春联、粘挂钱,这是北方地区民间的一大习俗。挂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人们追求美好愿望,祈福纳安,希望丰衣足食,喜庆吉祥,避瘟驱邪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