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两段论述阐明了为什么要坚持发展观和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的问题,对于指导我们办好学校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我校多年的办学经验,我认为,中学必须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全面完整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指导城市供水企业改革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接受出现的新情况、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员工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员工的工作。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之所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说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宗旨。氽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员工,当然工作的对象也是员工,因而其根本任务就是启发员工的自觉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随着中国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员工的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付出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领包括文化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2003年10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到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想想”,并写入党章。经过10年实践,十八大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观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张艳玲 《党史博采》2006,(10):51-5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李中华 《奋斗》2009,(1):20-21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身心健康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化事业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必须深入研究和深刻把握其内涵和实质。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全面进步的速度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0.
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负有神圣使命。坚持以人为本、运用道德手段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保障广大人民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是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阶段,要提高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文化产品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力。  相似文献   

11.
李东旭  桑蕾 《世纪桥》2008,(21):19-2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阐明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集成和思想结晶。要自觉落实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中国化最新研究成果。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中,如何实现“经济-自然-社会-人”的共同发展,并确立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永恒主题和最终目标等价值取向.树立和发挥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构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健康、文明的辩证关系,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是涉及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作了科学概括,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又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整体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 ,必须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建设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它主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需、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战略思想.是对二战后经济增长范式的积极扬弃.是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的有益探索。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求.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孟祥久 《新长征》2007,(2):20-21
把企业建设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集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担负社会责任为己任,以加快企业发展为宗旨。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提出科学发展观后,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全党一定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  相似文献   

18.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推进文化建设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较长的篇幅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他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这个论断既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充分肯定,又是对宣传文化工作者的期盼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饶辉明 《学习月刊》2009,(16):41-41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精神实质就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因为。只有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做到了实事求是.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政治保障。而人本、公平、有序、有衡又是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根本要求.因此.践行科学发展要切实搞好文化建设.努力做到养人本之识,树公平之气:铸有序之基,筑有衡之堤。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鲜明地提出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民既是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发展的决定力量。要加快发展,就必须解决好发展的主体问题,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