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嘉璐 《民主》2006,(3):4-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上,对走中  相似文献   

2.
8月18日,第一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召开。此次大会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环保科技发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国家环保总局出台了《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大会期间,成立了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李秋生 《民主》2006,(11):8-9
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关于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对此深思熟虑已久。200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明确提出了“自主创新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在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是把自主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上加以调整和部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历时五天的中国科协“三大”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了。大会发出的“团结奋斗,为实现‘七五’计划贡献才智”的号召,振奋着全国七百万科技工作者的心。 今年五月,赵紫阳总理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直接为翻两番服务,长远目标是发展高技术为振兴经济服务。这意味着科技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科学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4,(44)
说起“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两弹一星”。长期以院史为研究课题的樊洪业研究员认为,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科学院历史上一个大发展的“火车头”时代。当时,国家提出了“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在纵观世纪之交的形势时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他还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当今科技的发展,特别要提倡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文化氛围。 正因为科技这么重要,而且科技本身的发展迎来了产业革命,迎来了社会的转机、变型,因此,各个国家都把科技本身的发展提高到国家的决策层。并且,很多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比如美国科技投入已经比其他国家都大,但他们还在进一步加强科技投入。日本提出了要圆科技大…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 《求知》2022,(5):4-9
<正>今天,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是我们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各个岗位辛勤奉献的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慰问!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我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  相似文献   

8.
今明两年是“九五”期间科技攻关的攻坚阶段,也是全面完成“九五”攻关任务、做好与“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衔接的关键时期。“九五”期间科技攻关计划预计总投资190多亿元,其中国拨经费约50亿元,参加实施攻关计划约7万人次。这是我国国家科技计划中投资最大、投入人员最多、在国民经济中影响最大的科技计划。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为促进我国科技大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对科技攻关计划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步伐提出了迫切要求。认真抓好“九五”攻关计划的实施,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科技产业化工作,对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迎…  相似文献   

9.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国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潜力上看,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有可能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之一用15年时间,把中国带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今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了这一宏伟目标。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中科院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表示,中央明确提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9,(23)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今天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加快科技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尽快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迅速富裕强大,才能更有力地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才能在充满挑战的新世纪中立于不败之地。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据悉,将要召开的首次“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突出的主题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实力,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党中央、国务院一向高度重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不久…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6,(7)
正认真学习习深近入平学总习书贯记彻关习于近科平技总创书新记的重要论述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各级党委要认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科技创新大会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意产业“历史性出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改变了一切,特别是在静悄悄地改变着财富的生产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仅需要科技创新,更需要文化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把中国从“制造大国”带进“创新大国”的行列。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选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是选择了一条当今世界的高端发展路线。五六年前,世界上还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在当代信息社会里,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命运会如此紧密地联系甚至取决于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形式的创意能力;很少有人能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才  相似文献   

14.
李历 《瞭望》1992,(47)
14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精辟地阐述了“科技是生产力”的观点,道出了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中国科技大军指明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方向。近十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组织科技力量,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正在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创造了条件,为科技面向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为确保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人们在呼唤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的一场“金融风暴”,以不容置疑的结论结束了一场争论——对于一个不富裕却急于想把经济搞上去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在各方面、特别是科学实力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有着较大差距的国家,基础研究向何处去?国家要不要把非常有限的资金、资源投入在不可能立刻看到效益的基础研究上? 诚然,即便在人们认识分歧最大的时侯,也不曾有人“彻底”地认为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可以抛弃基础研究。当时人们最普遍的看法是,发展要有轻重缓急,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把经济搞上去,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第一生产力”不一定要是自己的。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青年科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特别强调说:“当一个国家基础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别的国家,而这个国家又想很快地在经济上崛起,那么,COPY(直接引进)就是最有效的捷径。日本、南朝鲜以及新加坡都是靠COPY别人的科学成果发展起来的,这样可以节省许多基础研究的投资。” 至少在当时这是事实。尽管这个事实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过各级决策者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的决心不得而知,但人们看得见和感受得到的状况是,一个时期中,我国的基础研究的确陷入了深深的困惑——科研经费紧张,整个社会“脑”、“体”倒挂严重,大批优秀年轻科技人才外流,科学界面临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34)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于本月23日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日益深入人心的“科教兴国”战略将进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大规模全面实践阶段,科技体制整体改革也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是继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科技界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好雨知时节”。这“好雨”下得正是时候。一方面,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经济优势,使得我国传统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正经历由长期短缺向相对过剩的历史性转折,经济发展则由过去主要受…  相似文献   

17.
蓝海 《理论探讨》2002,(2):31-32
20年前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眼光没有停留在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满足于发展现有生产力上 ,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层次。1 988年 1 0月 2 4日 ,他提出要“发展中国的高科技”。他认为 :“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 ,中国不能安于落后 ,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的发展。你不参加到发展的行列 ,差距就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工程 ,我们不要失去时机 ,要一开始就接触 ,这个线不能断了。”我们要“从长远发展的利益着眼 ,不能只看到眼前” ,“这些东西(高科技 )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  相似文献   

18.
汤华  林利 《瞭望》1992,(16)
36年前,周恩来总理主持和组织全国科学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追踪攻克半导体、自动化、喷气和核技术等“科技高地”,为摘取“两弹一星”等令人注目的成果,为急起直追的共和国科技发展铺垫了坚实道路。 如今,世界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竞相实施庞大的国家级科技计划,力图抢占世纪之交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中国科技界又到了一个非常重  相似文献   

19.
张高丽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光明日报》1月25日刊登了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的文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希望所在》。文章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尺。深圳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子。文章指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①必须真正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上振兴经济的战略位置;②必须重点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③必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主体和研究开发主体、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相似文献   

20.
宋宏 《理论参考》2010,(5):26-28
宋宏:作为国家战略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政府究竟要不要在自主创新中发挥作用? 侯永志:在自主创新中,政府不仅应该发挥作用,而且应该在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首先,自主创新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