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是有效维系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权利的重要制度。从山东德州开发区的农民宅基地进入建设用地市场的经验出发,本文通过对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机制,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得到合理的利用的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宅基地立法是宅基地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土地制度演变与土地管理体制演变,可将宅基地立法分为宅基地私有时期的立法、人民公社时期的宅基地立法、改革开放初期的宅基地立法、城乡土地统管阶段的宅基地立法、城乡土地管理体制转轨阶段的宅基地立法等5个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立法内容,不同的立法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北京市作为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郊区县农村宅基地制度运行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也较为突出。据此,本文以北京市部分区县农村宅基地制度运行实证研究为基础,分析当下宅基地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特别是使用权的流转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性权利。目前形势下,宅基地使用权不能自由流转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在实践中引发了大量的纠纷与矛盾。因此,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解决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当务之急是立足于现有法律制度和农村实践,制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的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应体现现代物权制度的激励功能以及对集约节约用地的激励;应对僵化的无偿取得、一户一宅原则予以突破,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按他物权设定的程序——合意+公示来规范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程序,并扩大宅基地使用权人取得权利的处分权能、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期限;同时从土地利用规划、用途管制和完善法律责任等方面约束宅基地使用权取得。使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的基本人权、平等、自由、效益、权利、秩序等价值分别在公法和私法框架内予以体现并得以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立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反映,全体劳动人民都是立法的主人,立法对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可能满足所有利益群体的利益,因此在立法过程中各方利益博弈在所难免。农民工群体由于其弱势地位,在利益博弈中难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立法过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倾斜,以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亟需的社会稳定大局的维持。  相似文献   

7.
农村宅基地的流转问题是物权法草案的争论焦点之一。本文关于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流转的现状及其法律依据进行了分析论证,并且论证了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力图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历经数次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包括现有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有些规定在内已不合时宜。因此,重构一个公平合理的法律制度框架,以保障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益,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文维  游恒涛 《法制与社会》2011,(21):250-251
我国现行农村宅基地指的是农村房屋所附着的地面土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仅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用益物权,而且是农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日渐增多,使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亟待完善与解决。本文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出发,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完善进行法律探讨,促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使其通过流通达到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流转:农村宅基地的改革路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利用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激化。本文在厘清了农村宅基地的内涵的基础上,从土地景观、法律法规、产权状况三个不断推进的层次来分析农村宅基地管理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并认为产权不完整,限制了流转权,而导致农村宅基地地租无法实现是造成目前农村宅基地管理利用问题重重的关键要害。完善农村宅基地产权,推进农村宅基地的合理有偿流转有利于农村筹集发展资金,有利于土地生产要素流动,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满足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成员的生活和从事家庭副业生产的需要而分配给其家庭使用的住宅用地及附属用地。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不相适应,这对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拟通过阐述沪郊宅基地现状看我国农村宅基地法律的缺失,窥点见豹,提出完善宅基地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巧玲 《山东审判》2008,24(2):85-88
该文就我省农村社会保障立法作出可行性分析,认为立法条件已经成熟.并对我省农村社保基本法的立法体系和立法原则提出了建议,认为我省农村社保应取统一综合性立法方式,贯彻农保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比增长、强制保障与自愿保障相结合以及保障基金的个人缴纳、集体补贴与政府资助相结合等原则.最后,还简要论证了保障立法成功的三大社会衔接,即分别做好地方立法与全国立法、农村社保法与城镇社保法、现代社会保障与传统家庭保障三大衔接.  相似文献   

13.
柴红艳 《法制与社会》2010,(28):237-237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指出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一户多宅和宅基地超占、大量“空心村”存在的问题等,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居住条件,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智 《法制与社会》2013,(22):211-212
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仅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农村集体内部之间有限流转。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城镇不断崛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和肥沃的现实土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有了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需要,城镇居民有了受让宅基地使用权的需要,但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还没有回应这种需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倾向于在城市购房,其在农村的宅基地及其住宅因此被荒废,一些地方甚至出现“空心村”.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功能逐渐弱化,很多地方开始出现宅基地使用权的隐性流转,有必要将这些隐性流转行为置于法律的规范与调整之下.本文以维护交易安全为目的,从健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建立有效机构服务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洁 《法制与社会》2013,(30):211-2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城市住宅建筑的统一规划,需要时农村宅基地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分配,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城市化进程对其产生的影响.对相应的制度进行创新,以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宅基地作为中国特色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一部分,虽然随着国内实时环境的变化而对相关法律、政策进行相应的修改,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宅基地证的管理上存在着众多漏洞,致使在这方面的纠纷一件接着一件发生,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和国土局的正常工作。本文试从在宅基地方面产生的法律纠纷中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以期能够对宅基地的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宅基地上房屋的买卖——"小产权房"的另一种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房屋出售给城镇居民是"小产权房"的另一种形式,其涉及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问题.<物权法>在此设置了开放武的衔接性规定,<土地管理法>未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国务院有关文件则明确提出城镇居民不得购买宅基地及农民住宅.解释论上,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的合同应根据<合同法>第52条认定有效,以调整双方债的关系;立法论上,在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社会条件等问题解决前,可在<土地管理法>修改时增设宅基地法定租赁权,以解决农村房屋买卖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何博 《政法论坛》2012,(2):152-160
宅基地制度的关键在于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市场收取"暗税",在不挑战这一实质立法目的的情况下,地方的变通行为是可以被容忍的。维持这种垄断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与基层政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并不相符,基层政府因此有制度改进的动力。在政法传统中,法律主要并不是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而是国家自上而下贯彻其理念与治理技术的工具,因而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又不得不对现实做出妥协与变通。"政法传统"中存在着另一种脉络,对中央而言,鼓励地方探索新模式、甚至突破中央立法是主动应对社会变迁的一种治理方式,在功能上能够替代法治传统中的立法博弈,取代立法过程中民众的自主性参与。这正是政法治理传统在"分散烧锅炉"式的中央地方分权模式下的本能反应。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立法的科学路径——以价格法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本 《法学家》2007,1(2):84-9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立法的正确的体制条件,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经济立法成绩显著,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体制发挥配置资源作用的核心机制,从价值规律到价格机制、再到价格法律机制,是价格立法的科学路径.价格法律制度具体由价格形成制度、价格运行制度、价格监管制度、价格调控制度四个部分构成,并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