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德法合治”作为一种治国理政模式,是道德与法律相互促进、协同发力的治理方略,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对当下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家庭、个人层面,以道德风尚引领制度完善,提升公民道德修养、促进和谐家庭构建;在国家、社会层面,以道德理念滋养法律制度,促进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形成。新时代“德法合治”思想既是守正出新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论断,本文从中国法制历史的实际出发,结合儒、法两家关于德治与法治的学说,介绍了以德化民的历史功用;同时,阐述了管仲以法治国的提出和法家法治学说的发展历程,指出法治工具论的价值取向及其局限性。本文还着重介绍德法互补、共治的发展进程,以周初明德慎罚为德法共治的发端,以两汉德主刑辅为德法共治的发展阶段,以唐代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为德法共治的定型阶段,借以说明德法共治的阶段性和一贯性,进而论证德法互补、共治是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规律,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强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历史镜鉴,传统中国“德法合治”的成功范式昭示着新时代德法合治方略可行、必要。从法理依据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蕴含着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逻辑必然,既是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各环节,基本进路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科学立法、保障严格执法、裨助公正司法、促成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4.
杨陈 《中外法学》2023,(1):106-124
当代学者倾向于将传统中国的政治模式形容为“儒法国家”,即以儒家意识形态正当化法家化的国家体制。这种“德法合治”有效地降低了统治成本,实现了长治久安。然而,这种纯粹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解释却从侧面呼应了“中国古代专制论”,进而使得从传统中发掘出“依宪治国”资源变得不再可能。事实上,在“德法合治”之外,儒家德治理念有其自主性,这一理念经由法家化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一种清流主义的政治文化与心态,其内容大致包括道统与政统的分离、反绩效主义的治理观以及反形式主义的法律传统。这样的文化与心态虽未能固化为制度性传统,但却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公权力尤其是主权性权力的作用,而这正可作为当代“依宪治国”事业的传统资源。  相似文献   

5.
王勇 《法制与社会》2012,(3):7-8,11
作为人类的导师,柏拉图的德法兼治思想主要集中在其不朽名著《国家篇》、《政治家篇》和《法篇》中,柏拉图德法兼治思想内容是深刻而丰富的,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梁平 《河北法学》2021,39(3):51-60
新时代"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在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需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使然,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当前,我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德育教育、话语体系、教育内容、能力塑造、育人格局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应当紧紧立足于中国法治这个根本,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以"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法治人才培养为目标,推进融合式的"厚德育"铸魂工程,建构"话语+现实"的法治教育资源,创新"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知识+体验"的特色实践教育,深化多维度协同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相似文献   

7.
德治和法治,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德治则通过对社会成员的内在价值引导,来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具有统一的目的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肖泽顺 《法制与社会》2010,(28):159-160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本文从德治与法治的哲学基础、历史渊源着手,积极探索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途径,构建德法并举的治国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有感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所提出的“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有关内容.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法治,其中对法治的历史、法治的内涵及特征、法治的缺陷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为德治,对德治的历史、以德治国的原因以及以德治国的缺陷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11.
公丕祥 《法学论坛》2021,36(1):5-12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进程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法治思想应运而生。面对着新时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东方大国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中的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2.
Morality and Law     
Abstract. The controversy over law and morality between positivists and normativists is largely a result of failure on both sides to understand the idea of authorit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Plato, Aristotle, Aquinas and Hobbes held a common notion of legal authority that was distinctively moral. They all saw the virtue of law (and the source of legal obligation) in the equal protection it provides for all against the disorder to which passion makes men vulnerable, and not in the justice of its provisions. Michael Oakeshott, among contemporary theorists, best illustrates this approach to a resolu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ositivists and normativists.  相似文献   

13.
14.
<正>伟大时代诞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征程。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史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国家治理意义重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最新成果。其汲取了古今中外各类法治理论的有益元素,对法治理论做了七项创新发展,即建设法治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三个核心要义"、坚持"共同推进、一体建设"、完善党内法规体系与实现依规治党、着力实现制度现代化、统筹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还对法治理论做了十五项拓展深化,即关于依法治国方针、坚持党的领导、法治为民、法治经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权力监督、德法并重、改革和法治关系、加强社会治理、政法机关职能、法治环境建设的拓展深化。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系列成果,传承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吸收了世界法治理论精华,且勇于探索当代中国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0月13日-14日,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承办,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具体筹办的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司法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理论与实务界的专家学者46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新时代行政法学的新使命",会议分为开幕式、主题报告、分论坛和闭  相似文献   

17.
Law and Philosophy -  相似文献   

18.
19.
道德和法律的冲突来源于道德的多元化。在专制主义下 ,道德和法律的冲突的调整方式是取消冲突或放任冲突。这两种方式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适度冲突论是解决道德和法律冲突的设想 ,目的就是要在二者适度的冲突中推动法治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历程中,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对法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性思考和历史性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而党的领导、法治体系和信仰法治三个关键词贯穿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实践的思想旗帜和行动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全面继承和创新发展,是对世界法治文明进步作出的中国原创性理论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站在新时代新起点,系统阐释、认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一重要科学命题和重大理论范畴,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其发展脉络、核心要义和时代意义,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强国建设、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更加坚强有力、更加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助推中国之治进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