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贷款:有了各种模式 被列入省定金融高风险区之后的几年间,“三难”问题困扰着福建省大田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的三农工作:农民要发展生产项目,常因资金短缺而搁浅;县乡干部有心帮扶农民发展生产,也苦于无钱而不能使技术发挥作用;银行想给农民放贷又怕收不回。大田县农村信用社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开拓创新,将“三难”变成了“三赢”。  相似文献   

2.
地头、炕头是农情民意的“窗口”,也是农业的寒暑表。这些地方虽是一隅之地,却连着农民的心头,也连着农业的大头。农民愿意干啥,不愿意干啥;先干啥,后干啥;需要啥,反对啥,都可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农民在这些地方见到干部,才更知心、更愿意掏心里话;干部也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农民的喜怒哀乐。作为民政干部,尤其是主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干部,如果经常到地头看看,炕头坐坐,和农民拉拉家常,支交朋友,吃吃百家饭,听听百家言,就能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就能及时把党给农民朋友的一项功在国家、利…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民主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青年农民的比例增大;二是文化程度提高;三是生产技能增强;四是从事其他产业的人数增多;五是收入增加。农民主体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但同时也给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①农民主体参与思想教育的兴趣减弱。②农民主体对思想教育的信任程度降低。③农民主体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有迫切需求,而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弱…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名不少地方农民的生活水平已赶上和超过城里人。但是,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令城里人十分头疼的“城市病”也开始传到农村,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农村广大干群的注意。人情淡薄病。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有不少住上了小楼,砌起了围墙.备齐了农具、家俱.购置J电视、音响,坐在家里有吃有用有玩有乐,邻里关系也开始冷漠起来,常常几大不见一次面,成月不说一句话。帮助他人或受人帮助越来越少了。体力恐惧病。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挣钱路数的增多,许多农民脱离了体…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对农村干部队伍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不稳定现象比较突出,不少人不安心本职,甚至要求辞职。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农村“老大难”问题增多,感到工作不好做;干群矛盾多,各种破坏村干部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增多,感到不安全;经济待遇低,感到没干头;后顾之忧缠身,感到没有盼头。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抓好以下四点:1、稳定农村政策。农民对政策的敏感性很强。政策变动频繁,既加大干部工作难度,又容易引起干群矛盾。因此,政策应相对稳定,保持连续性、严肃性,以取信于民,并做到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配套,块块政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虽然出现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进步的良好局面,但是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尖锐激烈表现形式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增多出现不稳定情况;企业改制中卖企业风使群众产生不满情绪;农民负担过重“反弹”现象屡见不鲜;少数干部腐败使干群矛盾激化;人民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形成各种矛盾;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构成威胁。另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特别是敌对分子利用人民内部矛盾扩大事端,比如,有组织犯罪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破坏;李洪志与我争夺思…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基层干部是党的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郑仕全 《新重庆》2006,(11):45-46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干部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中央首次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定位.同时表明接受教育培训既是干部应有的权利,也是干部应该履行的义务。这一规定.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常人们认为当干部的人天然就具有领导能力,其实这是错误的看法。领导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等领导干部往往是在一些方面能力较强,而不是是方面都很强。因此,在加强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搞好干部领导能力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干部领导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进入了领导岗位,不少专业技术干部担任了党政领导工作。工作环境和地位的变化,要求这些干部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专才向通了转变;从考虑微观向考虑宏观转变;从适应局部低层的工作向适应全局高层领导工作转变。不少人在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昌 《江西政报》2006,(24):45-4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新农村建设方针后,各省市自治区及基层政府都制订了本区域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规划及实施措施;在这样的形式下,我省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的具体思路,笔者经过在乡镇工作的实践,结合宜春市委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兴产业、生活富裕兴家业、乡风文明兴新风、村容整洁兴新貌、管理民主强堡垒”的“四兴一强”目标要求,对建设社会新农村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启示、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方虹 《公民导刊》2006,(4):54-54
近年来,农村一年到头不开或很少召开村(组)民会议,成为当前农村的普遍现象。而对农村出现“会荒”现象,笔者在基层挂职锻炼时了解到,有两种对立的说法。一方面,乡村干部认为,现在的农民的想法是如何发家致富,不愿意开集体会,再加上广播电视的普及,农民足不出户,天下大事都知了,没必要开会;而农民群众则认为,不是我们不愿开会,而是现在的会变了味。一开会就是要钱,一旦村干部要召集开会,准没有好事,所以我们都不愿开会。  相似文献   

12.
薛驹 《今日浙江》2008,(19):18-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浙江省委就开始抓农村改革。那时安微省小岗村“承包到户”的经验,已经开始介绍推广,但是干部中认识很不一致。到1979年9月,中央召开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普遍推广安徽经验,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农村改革。当时还有不少人不同意承包到户,省委内部也有争论。对此,我也到过绍兴、慈溪等地农村进行了调查,找了一些农村劳动模范、农村基层干部,与他们探讨,谈起包产到户,他们都表示摇头和怀疑,有的干部发牢骚,“辛辛苦苦三十年,一退退到解放前”。但在温州、台州等地,不少地方干部和农民是赞成的。在新昌、仙居、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0,(8):90-90
王国胜在《理论探索》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目前我国农民的公民意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公民意识缺乏系统性,呈现碎片化状态;不能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关系,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相似文献   

14.
笔者常跑农村,发现不少农民对党的一些富民政策知之不多。应该肯定,绝大多数乡村干部都有一定的文化、政策水平,又有为民多做实事的良好愿望。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做群众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多动些脑子,多花些心思,对政策作深入浅出的宣讲。农民因居住分散,很难集中开会传达政策,大都是靠广播或口头传播,容易误传、漏传,这也易造成政策盲区。这就需要各级干部深入下去,蹲下来,多走村串户宣讲政策,做到不漏传、不漏户,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得到实惠。扫扫农村政策的盲区@子容  相似文献   

15.
陈伟宁 《现代领导》2006,(11):17-17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这是关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大计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需要一大批致力于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领头羊’,将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双强’、‘双带’的能人.这是目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房县县委副书记吴开轩撰文指出:近一个时期以来,农村有些地方一些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不那么社洽、密切,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下降了,直接影响到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为了有效地解决好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最根本的还是要教育全体干部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人民群众利益和实际出发,处理好干群关系。第一,客观地估价农民的富裕程度,处理好需要和可能的关系。农村要办的事很多,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地方财政和集体无力扶持,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往往在这些地…  相似文献   

17.
黄琳  唐孝东 《前沿》2009,(12):169-173
传统社会中,农民客观上是物质生产的主体,也是历史循环的推动力量。但模仿和宿命打击了他们作斯的尝试的努力,清官意识满足了他们求保护的心理也剥夺他们自我代表和自我保护的权利从而冲淡了权利意识,大家庭给予他们温馨也把他们异化为家族绵延的工具,生存需要的不满足制约了主体的性质,神性是对人性的剥夺,均平有利于整体的存在也使张扬的个性毫无踪影。这些决定了传统农民的主体性距离独立的、自由个性的现代的主体性有很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大月刊》2006,(8):11-11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应该也必须有现代化的新农村;上海有现代化的二三产业,应该也必须有现代化的第一产业;上海有富裕的城市人口,应该也必须有富裕的农村人口;上海有繁荣繁华的城市环境,应该也必须有适宜人居的农村环境。这四个“应该也必须有”,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作为关系上海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大计。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09,(4):16-17
致公党中央委员、福建省龙岩市主委、龙岩市副市长张秀娟代表——出台《农民权益保护法》尽快制定出台《农民权益保护法》,用法律手段严格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农民权益保护法》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农民享受公共设施的权利;保护农民依法享有医疗卫生的权利;提高进城农民待遇;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及农村义务教育;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的监督保障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农民对“白条”现象和日益加重的负担,反应越来越强烈。“白条”指的是地方农副产品收购部门在收购时,不能及时付给现金,而向农民打的“欠条”;日益加重的负担则是指名目繁多的乱收费和乱摊派。加上粮食生产收入的偏低,不少农民开始涌向城市打工,不愿意在农村种田了。这些情况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