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孔得婷 《法制与社会》2014,(11):175-17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依据人心理活动及其与生理活动之间关系,通过言语刺激使被测人的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同时运用相关仪器将这种变化记录下来,从而判断被测人与案件的关系。主要包括六大阶段,其中心理访谈贯穿其中,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成功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使心理访谈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了解心理访谈的心理学依据,了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不同阶段谈话的要求、步骤、内容、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观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它是因为他人在场而使个人绩效水平有所变化的现象。观众效应包括社会促进作用和社会干扰作用。对于观众效应的心理机制,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众效应在心理测试技术的测前谈话阶段、实测阶段也体现出了促进及干扰作用,无形的影响着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犯罪调查心理测试技术中的心理信息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说明心理信息概念对犯罪调查心理测试技术的指导作用。方法综合分析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功能演变,用信息论的科学原理对心理测试技术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诠释,详细论述了心理测试技术的心理信息探查功能,对心理信息的主动性和被动性、测试时机提前、测试前对被测人进行生理状态和心理信息受干扰情况评估、案件测试条件选择、测试题目编制、测前谈话控制、测试目的分析和测试技术综合运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述。结果每一部分论述里都结合了具体的案件办理实践,充分说明了心理信息新理论对心理测试技术实践的科学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4.
刑事案件中心理测试出现假阳性错误后果非常严重。本文从被测人、测试人员、测试方法、系统误差等方面分析了假阳性出现的原因,认为进行充分的测前谈话、使用科学的测试方法、进行认真的逻辑分析等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假阳性。  相似文献   

5.
陈世革 《政法学刊》2005,22(3):38-40
司法心理测试应用于刑事侦查时,其最终目的是了解案件的事实真相。心理测试员应根据被测人的心理各不相同的特点,采用同情理解法、激励法、推托罪责法、减轻精神负担法、连累亲人法、摆脱困境法等不同的劝导说服法,来影响被测人说出真情。  相似文献   

6.
正谈话取证是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最常见、最重要、最直接的调查手段之一。科学合理开展谈话取证工作是快速、高效、优质地查办违纪案件的关键因素。在新形势下,严格执行依纪依法安全办案要求,贯彻落实查办案件"抓早抓小,快查快结"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谈话取证工作的重要作用。谈话取证工作不是"拉板车",而是"弹钢琴",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快速突破谈话对象的心理防线,将其由"对抗怀疑"的心理状态转化为"配合供述"的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主  相似文献   

7.
正调查谈话中谈话人员对谈话对象提出的问题、要求以及挑衅行为等被迫做出适度的回应称之为应答。一般来讲,发问是进攻,应答是防御,但是,调查谈话中的应答往往带有一定的进攻性,看似防御,实际上是迂回的进攻。调查谈话中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谈话人员一般应考虑应对回答。一是当谈话出现转机,谈话对象心理出现动摇时,往往会提出一些条件和要求,希望得到回答。二是当谈话对象就某一问题质疑时,需要谈话人员适时应答。三是当谈话对象以言挑衅时,必须有力地予以回击。做好应答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首  相似文献   

8.
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反应理论,开创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科学认识。现代犯罪心理测试研究揭示,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所反映的是被测者对犯罪的记忆状况,与犯罪有关的记忆状况决定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水平,反映被测者是属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还是属于无辜者。  相似文献   

9.
激励测试是心理测试的重要一环,是案件相关测试前的预演,一次成功的激励测试,可以让被测人亲身感受测试过程,提高注意力,尽快进入测试状态,增加其对心理测试准确性的信任,也可为案件正式的测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试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司法对其结论的态度形成巨大的反差.基于心理测试技术的可靠性及其结论的正确性,被测人与案件和事实的关联,以及针对被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所形成的以图谱形式表现出来的痕迹,可以明确心理测试结论具有鉴定结论的证据资格.心理测试结论属于有限可采的补强证据,其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但又对法官心证形成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1.
心理测试技术测试误差主要来自被测对象、题目编制、测试实施过程等三个相对独立的方面,且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权重也不同。对被测对象的个别化、动态化处理,科学的编题,适当的测前访谈,动态、整体、多因素参考的评图等能有效提高测试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犯罪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及生物电子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专用心理测试系统,通过微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参数,以此推断被测人心理上与案件事实相关对应的记忆痕迹,进而判明被测人是否“无辜”或为犯罪嫌疑人。这项技术是通过犯罪心理痕迹的动态描绘,编制测试题目,经过测前访谈、实际操作测试和图谱评判,探查把握被测人情绪记忆心理痕迹的相关程度,以此准确地将无辜者和涉案人员区分开来。我局自购置了SPS型心理测试仪以来,不断地将这项高科技手段运用于侦查破案,相继破获…  相似文献   

13.
在谈话调查中,引入有针对性的案例,对于增强政策法规的攻心力,快速突破被调查人的心理防线.提高办案效率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工作实践,简要谈谈案例在谈话调查中的作用、应用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问有答     
张建兴 《中国监察》2011,(19):50-50
编辑同志:当谈话笔录内容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5.
林国强 《行政与法》2022,(3):119-128
监察谈话发端于党内谈话制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预防型谈话、调查型谈话和处置型谈话三种类型.监察谈话对提升反腐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法律依据不足、性质异化、监督救济途径过窄等问题.在谈话制度由党规入国法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厘清谈话制度的性质及其在监察实践中的运行轨迹,以确保监察谈话在法治化轨道上愈行愈稳.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在甄别嫌疑人过程中使用的测谎方法.但由于测试中的原理机制等问题,反测试手段可以以多种方式对测过程和测试结果进行干扰.加强犯罪心理测试中的监控并提高反测试识别技术,可以较好地应对测试中出现的反测试.反测试的出现本身就是逃避测试的表现,一旦发现被测人存在反测试行为或心理,则应重点对其进行调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脑电测试结合测谎范式进行检测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为今后的测谎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中国法制建设也提出了纲领性的意见,不仅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更在法治建设的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南方谈话在中国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分析,论述南方谈话在我国法治建设道路上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内盗案件系一类熟悉现场情况的内部人员选择在恰当时间、恰当场合、使用恰当手法与行为方式盗窃的案件,这类案件因犯罪嫌疑人对现场熟悉,预审工作常常无从下手,而心理测试由于可分辨是否犯罪嫌疑人,增加犯罪嫌疑人心理压力,甚至可为直接发现隐匿性很强证据提供线索,所以心理测试是侦破该类案件的重要武器.由于内盗案件犯罪嫌疑人有其固有的心理特征,所以对于内盗案件心理测试也应把握相应的测试技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法律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公证谈话笔录作为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公证人员与当事人之间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并将这些交流信息详细地记录到公证谈话笔录中,从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公证谈话笔录是一种与当事人交流的动态行为以及对交流信息记录的静态方式,因此,要将动态与静态进行有效地结合,这样才能全面地提升公证谈话笔录制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对罪犯进行谈话教育是监狱警察的一项基本功,是教育改造罪犯的基本手段之一。谈话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对监管安全稳定也将发挥不同的作用。笔者结合基层管教工作实践和心得体会,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工作经验,就谈话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深入思考,以期对罪犯教育改造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