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运行中的负面因素聚积到一定量之后裂变的结果,具有"突发性"特质。防控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维度是,在正确认知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提高风险意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构建社会利益均衡与诉求机制,积极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等方面多维发力,防止各种矛盾和冲突因子积聚而发生"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倾诉类文章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文字作品形式。由于倾诉类文章的署名比较混乱,导致此类文章著作权归属不明。按照倾诉类文章的性质判断,署名采访人或者撰稿人的做法并不妥当。一般而言,倾诉类文章多是由记录整理人在倾诉人口头陈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因此,倾诉类文章属于整理作品,倾诉人享有口头作品的著作权,记录整理人享有整理作品的著作权。考虑到倾诉人的实际情况,为了有利于倾诉类文章著作权的行使,记录整理人可以与倾诉人签订著作权转让或许可使用协议,将倾诉人享有的著作权转让或许可给记录整理人使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基层干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相当部分人持忧虑的态度。忧虑矛盾增长的同时,忧虑在处理矛盾中部分群众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激进行为",忧虑干群关系不融洽、得不到上级的理解、被"污名化"等,由此产生"不出事"的消极心态。社会矛盾的全面压力、行政体制的压力、群众的压力是导致基层干部忧虑心态的重要原因。基层干部忧虑心态的疏导可以从完善考核机制、改善自身形象、教育群众依法办事等方面入手,在"亲民"的同时也要"亲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三维空间场,当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现象在进入民事诉讼的空间和时间“隧道”之后,各种矛盾便会应运而生,形成“矛盾群”。“矛盾群”发生的基本缘由在于,在民事诉讼中交织着不同的规制、价值要求和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民事诉讼成为“万花筒”式的空间场景。  相似文献   

5.
哲学界一直以来偏重矛盾分析法的研究,对矛盾统一法则研究不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矛盾统一法和矛盾分析法一起构成认识事物的完整方法。矛盾统一法首先要求"从对立中把握统一",要求我们把统一理解为对立面的统一,并认真分析研究对立面的"统一"状态。矛盾统一法重点要求"从对立中把握转化",要求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矛盾转化的过程、矛盾转化的方向、矛盾转化的原因、矛盾转化的复杂条件。矛盾统一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大学生择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行改革,传统的"统包统分"被取消之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困惑,导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预防和化解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考验。当前,农村社会矛盾仍然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处理这些矛盾,一定要贯彻"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方针,立足于一个"防"字,在预防上下工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矛盾产生,防止矛盾激化,防止事态扩大,防止矛盾转化,防患于未然,才能维护农村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新常态及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面临农民对土地实现平等交换的要求与地方政府仍维持低价征地制度的矛盾、劳动力平等就业和同工同酬的要求与企业对人工成本承受能力的矛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高要求与财政负担能力的矛盾、资本进入农业对平均利润的要求与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城乡要素市场化与农民市场主体地位弱势的矛盾等。纾解这些矛盾,需要通过推进"三地联动"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和劳动力素质"双提升"、构建农民"进城"内生动力和政府财政分担"双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双结合"等路径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监狱设计质量随着两版《监狱建设标准》的发布与执行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当前我国监狱规划设计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有五对矛盾需要解决:设计标准高与低的矛盾、监狱规划设计"普"与"特"的矛盾、设计理念中功能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监狱的公共性与经济性的矛盾、底线安全观与治本安全观的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有利于提升监狱的规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矛盾纠纷的新变化对诉讼的解纷功能和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机制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法院面对沉重的受案压力,不堪重负,而诉讼外的纠纷解决机制正成为化解矛盾的重要社会解压的重要良方。新时期矛盾纠纷的变化也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运作提出了挑战。如何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适应矛盾纠纷的变化,担负起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大调解"机制正是适应纠纷解决的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对传统三大调解的改良和整合,而"诉调结合"是"大调解"工作切入点和重要工作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三大调解工作在"大调解"机制中的作用"、大调解"衔接机制特别是从诉调结合的角度来讨论"大调解"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善于研究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他不仅较早地注意和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且具有许多独创性的见解,他的主要贡献体现在:最早提出“人民内部矛盾”的概念,开拓了两类矛盾学说的先河;明确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论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群众闹事的原因;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对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狭义的角度看,解决矛盾即解决成为问题的矛盾,而最成问题的矛盾即怪圈式矛盾.怪圈式矛盾双方,每一方的解决都以另一方的解决为前提,互相连结环扣,形成循环的圈.矛盾怪圈有客体与客体、客体与主体、主体与主体三类,无论那类怪圈,其线型循环都是受线型思维所致的主观臆断.实际上怪圈的循环是非线型的,其前行中必有一"拐点"存在,一过"拐点",怪圈性质便发生转换.解决怪圈式矛盾就是研究怪圈变化的规律,寻找怪圈变化的"拐点",创造条件,促使怪圈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化,并防止其逆转.  相似文献   

13.
实体法上的想象竞合犯表现出较为特殊的结构矛盾,亦即一行为与数犯罪之间的内在矛盾。在付诸刑事司法实践时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进路:从处断结论为一犯罪出发的诉讼进路实际上预先地限定了单一诉讼客体的范围,事先对犯罪事实进行了取舍;从结构解析出发的诉讼进路则将想象竞合犯所涉及的数罪均作为独立的诉讼客体分别予以确认,很好地实现了犯罪构成的整理功能,虽然也需要对想象竞合关系与"一行为"进行揭示,但整体上符合人权保障的基本要求,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产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是当代农业的根本矛盾,着力克服弱质性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农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农业生产力独有的特殊性。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对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经验、世界农业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体现了生产力特点、生产关系形式、市场机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出路要靠科技创新和组织形式的优化,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统筹城乡发展。中国现代农业的模式应是以高科技为支撑、高度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相结合的多元生态循环农业。建议运用好“两只手”实施“双补贴、一回收、一专营”的大政策,大幅度增加农民收益,使农业变为一个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5.
郑观应既有民族优越观,又有民族平等观,二者的对立,在他资本主义商业民族观中又得到统一。这种以“对立”、“统一”为鲜明特征的民族观,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他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着眼世界军事的发展趋势,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有:揭示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观;确立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发展道路;首次提出了国防建设发展战略;指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国防法规体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关于物上请求权是否适用消灭时效的问题 ,各国民法存有多种立法例 ,理论上亦是众说纷纭。而制度适用的矛盾只是深层次的制度价值冲突的外在表现 ,矛盾的化解也只能求诸价值冲突的妥善解决。解决价值冲突应坚持法的基本价值优先实现原则。物上请求权应适用消灭时效 ,但对具体的物上请求权应区别对待 ,即适用消灭时效的类型仅限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和恢复原状请求权 ,而不包括排除妨害请求权和妨害防止请求权  相似文献   

18.
当下流域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实现流域治理的政府间合作因此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受制于传统闭合状行政区行政模式的羁绊,流域政府常常采取机会主义的策略选择以及内耗的行动逻辑,这使得流域治理的政府间合作实际上很难达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对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作了大量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凸现了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研究的现实、历史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育范畴与智育和美育范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区别.德育主要解决"信"与"不信"和"行"与"不行"的矛盾,智育主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以智育模式解决德育问题的弊端,重道德认知,忽视道德实践.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理性层面,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层面,着眼于保持个体自身的精神平衡、和谐与健康.高校德育中存在着把德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美育为德育的一部分和把美育范畴界定得过宽、视德育为美育的一部分两种偏向.应明确德育与智育、美育的区别,确定阶级价值、"信"与"行"为德育的基本范畴,以利加强和改善高校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把“公民”人为地分成了“农民”和“市民”两部分,这种做法严重地阻碍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及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对农民进行市民化改造,在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实施“三步走”的解决思路,并根据每一阶段的不同特点从原则、理念和制度完善进行不同的法律设计,从而为农民市民化的解决提供可资借鉴的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