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1年7-8月间,我们对江苏省如皋市、四川省绵阳市、湖南省桃江县、陕西省西安市及北京市的青年做了一次职业观念的调查。对象为该地区非农村户口的青年,年龄在14岁-30岁之间。问卷采用定层、分比、随机抽样的方法,按青年工人、青年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和待业青年各占1/4的比例分发。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回收率为97.2%。本文将基于对问卷的数据分析,拟从以下3个方面来探讨城镇青年职业观念:一、青年的就业动因;二、青年的职业理想;三、青年的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2.
上海“白领”青年职业生活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487位“白领”青年的抽样调查,考察了“白领”这一职业群体的职业流动状况、职业满意度、择业标准及职业观念等方面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并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单位等因素对这一职业群体的影响作了进一步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如何看待“白领”青年的职业流动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的主力军——农村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持。青年对个人与社会、人生观念、婚恋观念、金钱观念及新伦理观念等5个方面的认识,表明当前农村青年基本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思想道德素质,融合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其思想道德的“断裂带”也突显。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建设日益显得重要。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来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育,这不仅关系到能否卓有成效地引导农村青年投身改革、促进改革,在积极发展商品生产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年农民的政治、文化、道德等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因此,切实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教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在城镇中的就业状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青年在城镇中是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他们虽然从事非农职业,但农民身份决定了他们与城镇青年在就业机会、就业类型、就业保障等方面的天壤之别。本文在讨论了农村青年在城镇中就业的总体状况之后,认为农村青年在城镇中就业的主要问题是就业行为短期化、职业不稳定、流动性强、职业稳定感差以及劳动权利得不到合理保障。这些问题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的户籍制度,农村的土地政策、城镇的劳动制度等一些问题。也反映了进  相似文献   

6.
刚踏上人生旅途不愿受命运摆布的青年都会考虑个人职业选择问题。职业选择不仅牵涉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能反映出青年人的人生观和政治倾向。马克思指出:“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马、恩、列、斯论青年》70页)我国是一个年轻型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还相当低,必须把大量劳动力放在农村,所以农村青年的职业选择范围比较小。这就要求农村青年正确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祖国需要之间的矛盾。目前青年的职业选择有行业外的不同部门选择和行业内的不同工种选择。农村青年除了参军、上大学以外,一般都很少能在父母的行业外选择职业。社办厂的工人、民办教师、大队医生、社队干部,应该说是农业内部的分工。因为他们并未脱离农村,大多数人并未变换  相似文献   

7.
王金玲 《学理论》2010,(19):131-132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青年成长的舞台,以文化概念建设社团,构建社团组织管理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对青年学生人力资源的开发,青年干部的成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欠发达地区青年农民素质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调查了青年农民在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探讨了青年农民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并寻求青年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年的一些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研究青年职业观念的变化,不仅能够掌握青年的思想意向和社会行为趋势,同时还有助于我们探讨新时期青年职业思想教育的新规律。使青年的思想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皖北农村马村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当前皖北农村青年生育观念的转变是国家宏观政策、现实生活压力和农民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生育观念的转变正是农村社会变迁的体现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他农村经济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随着农村深刻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农村的社会群体在分化,在体制改革下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在改变,农民社会职业在变化,农民的角色地位在演变,价值观、生活态度、自我意识、习惯这些心理因素也在变迁之中。社会、文化的变迁不免使农村青年在扮演各种社会角包时出现某些困境和冲突。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大五"人格特质分类中的开放性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情绪不稳定性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尽责性、外向性以及亲和性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没有显著影响;开放性人格特质对青年女性职业地位的影响更大,情绪不稳定性人格特质只对青年女性职业地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开放性人格特质可通过个体社会资本的积累对青年职业地位产生正向影响。要重视对青年的人格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2)
自20世纪90年代,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选择在城市工作、生活,但由于自身生活经历和经济文化上的差异,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游离出农村社会体系和城市社会体系,成为心灵上"漂泊的一代"。本文通过对农村青年身份认同、家乡认同、城市认同和未来归属的分析,提出从经济层面、生活层面和文化心理层面采取措施,积极帮助农村青年消解社会认同焦虑,加快农村青年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年和2015年数据,分析青年自身及其父辈受教育程度对中国青年同居观念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青年的同居观念在2005-2015年期间保持了相对稳定性且较为保守;青年自身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提高其对同居行为的接受度;父辈的受教育程度具有间接影响,表现为父辈小学教育程度对青年同居观念的正效应通过影响子代青年的受教育程度实现;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不因子女性别存在差异;青年自身及其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均受到同居观念外在环境的调节,在同居观念较为开放的环境中,受教育程度对提升青年接受同居的正向影响更弱。  相似文献   

15.
曹迪  吴莹 《青年研究》2023,(1):23-34+94-95
职业康复是促进青年精神障碍者重返社会的有效路径。基于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探讨职业康复与青年精神障碍者再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职业康复通过学习技能知识、重构职业期待、重塑行为方式和转换自我认同,促进了青年精神障碍者的“再社会化”。但管控性制度逻辑、区隔性污名文化、家庭支持匮乏制约着青年精神障碍者的社会融入。在职业康复过程中,管控性制度逻辑表现出维稳与安全的管控特征;区隔性污名文化体现为青年精神障碍者的自我污名化与社会性排斥;家庭支持匮乏导致家庭的经济与情感支持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影响青年精神障碍者的再社会化过程。研究为探索本土化的职业康复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经济正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转变,现代化生产手段广泛运用,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充分发展,为农村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和用武之地。然而,诚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所说,如果人们“自身没有从传统的、超稳定的价值文化模式、文化心理定式乃至就业观念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现代化本身只是一个空的躯壳”,机遇再多,物化条件再丰足,也只能导致社  相似文献   

17.
面对扑面而来的知识经济大潮,为提高农村青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与挑战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江苏响水县委宣传部、县团委于1997年开始试点,创办农村“青年读书会”。到1999年底,全县16个乡镇254个行政村都建立了“青年读书会”,长期组织青年农民学文化、学政治、学法律、学科技、学市场经济知识,为全县农村实现脱贫致富达小康的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读书活动领导。各村的“青年读书会”由村党支部书记任名誉会长,团支部书记任会长,两名村委会青年委…  相似文献   

18.
广告文化与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已成为现代商业社会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市场活动形式。对广告作为营销手段的品味、真假、优劣的研究和评论颇多,但将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现代商业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价值倾向、观念特征、社会效应,却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尤其是对于广告文化对青年——现代社会消费的先导群体、时尚的主要载体、商业广告的主要目标受众——的影响,缺乏自觉的认识和观念疏导。这使得我们面对潮水般涌出的广告,面对广告文化对青年日益强烈的观念渗透和行为塑造,缺少起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本的资源优势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重要举措。而由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城市优先发展策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非正规就业等原因,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故而,笔者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从而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一大批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年,学科学用科学,积极推广新技术,逐步发展成为青年科技示范户。这些青年科技示范户,冲破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受封建传统观念束缚的堤坝,推动和促进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的更新,青年科技示范户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给中国农村带来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一) 青年科技示范户是农村改革的客观产物,充分展现了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已有青年科技示范户11,600多个。这些青年科技示范户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精神风貌,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相信科学,尊重知识;另一方面传技帮贫,带动了更多的农村青年以及广大农民学习科学技术,为农村发展商品经济显示了广阔的美好前景。青年科技示范户的成长和发展,受到社会形势和社会需要的强有力的推动。这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