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维真 《求知》2010,(3):15-16
<正>科学发展观是创新思维的成果。因为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
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科学执政这个中心来进行,围绕党的执政使命来展开,朝着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来推进。科学发展观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党的执政实践中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发展的实绩上,体现在社会的全面发展上。  相似文献   

3.
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正确的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不同的发展观,在实践上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发展观是正确的导向。不同的发展观会导向不同的发展结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和我们领导干部头脑中发展观念的导向作用是有一定关联的。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健康、不协调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在领导干部中一定要破除发展是单一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就是单一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刚 《理论探索》2007,1(5):15-17
经济社会发展分为两个维度: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全球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都表明,发展的价值维度正在凸显,人们逐步开始重视发展对人的意义。我们党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实践,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其中,经济发展的价值诉求表现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表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袁学武 《学理论》2009,(15):11-12
社会的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以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创造条件满足人逐级提升的需求层次,关注人的生存质量,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发展,还要从微观上激发人的内生活力和激情,开发人的秉赋资源,同时引导并实现人的合理需求,培养人的劳动能力和交往能力,缓解精神压力,克服异化劳动,使人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展示价值。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是使人有幸福感和生存价值,从而体现个性的丰富度,促进入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士林 《民主》2004,(5):8-8
“科学发展观”由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8、9月间视察江西时提出,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它的正式表述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冯维和 《学理论》2012,(16):15-1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创新思维,实现由传统思维向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思维转变。实现这种转变,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思维方式提供理论指导、实践基础和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刘长顺 《求知》2004,(6):26-28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新的  相似文献   

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党建方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玉生 《理论探讨》2007,(3):121-123
当前党的建设面临执政资源稀缺性的约束,要实现党建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党的长期执政,党的建设方式必须向集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制度是人的存在方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度创新是对制度的"不合理性"的扬弃.科学发展观自身所蕴涵的创新品质,为制度创新的价值生成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反过来,制度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扫清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是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中国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2.
谢华  罗苹 《理论探索》2006,(2):16-17
我们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新实践的启示,总结探索发展问题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将发展思想概括为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21世纪发展的指导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具有创新品质、科学品质和系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及其战略思维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业周 《理论探索》2006,20(6):21-2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社会发展现代转型的标志和契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维方式层面对发展进行总体性反思,从而规范和导引发展。战略思维契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特质和发展要求,成为规划当代中国发展的主导思维范式和解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旨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理论探索》2006,3(4):20-2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继承和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当代世界发展观的有效整合与超越,同时它还从发展的角度科学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与人类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萃萍 《理论探索》2007,1(6):29-32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是党的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不仅要联系社会建设实践,而且要把发展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与人类理性发展的内在联系,深入认识和探究传统理性主义发展观的困境和出路,从而达到科学发展观与健全理性的统一,使中国现代化进程在科学发展观与现代健全理性的统一中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6.
文化观念创新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文化概念和内涵予以重新界定是现代经济学以及转型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制度绩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握发展的实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实现群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统一。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协调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吕波 《理论导刊》2005,(9):43-45
我国西北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加快西北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回顾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即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能源开发为推动力,大力发展亚欧大陆桥中心城市,加强西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三重维度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理论探索》2007,42(3):16-18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文字表述言简意赅,而其内涵却蕴含着科学与价值、空间与时间、生态与“人态”等多重维度的统一。其中,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赋予了理性取向;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统一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实践路径;而生态维度与“人态”维度的统一则为当代中国的发展确立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