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1,(4):92-93
黄晓云在《理论导刊》2010年第12期撰文认为,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和谐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调整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我国特殊的体制环境下形成的强国家——弱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对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国家与:  相似文献   

2.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既要引领生态保护,提高环境质量水平;也要加强社会建设,提升环境正义水平。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中引入环境正义评价对于找准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破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环境正义评价指标欠缺,应予以补充和加强。由于环境正义评价相关指标获取难度较大,目前尚难以全面进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但有部分环境正义评价指标具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这些指标包括:生态影响的流入流出值;产业制度的环境正义评价;环境风险设施分布的均衡度。  相似文献   

3.
肖进方 《群众》2013,(4):28-29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近年来,金湖以在苏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为目标,把生态文明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2012年在苏北率先通过国家级生态县省级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  相似文献   

4.
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中共十七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无庸置疑,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确实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也无庸讳言,科学发展观的某些方面,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某些地区也明显存在长期停留在口头笔头、而实际上贯彻落实非常不力,以及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欠账太多而积重难返的问题。这使许多地区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存在发生重大生态危机的隐患,长远而言必定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目前亟需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全面审视和空前重视生态危机隐患。  相似文献   

5.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若干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法治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仍需从宪法和法律的层面上,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立法的战略进行调整。首先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作为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作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准则。其次要研究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框架。从安徽地方实际看,应抓紧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的若干立法项目研究,要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抓紧研究和制定《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条例》,重点研究起草和修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为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支撑。  相似文献   

6.
新疆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区,同时作为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的核心区域,展示了我国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大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新疆生态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包括13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新疆2011-2018年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得分整体呈上升态势,说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上逐渐提高.最后,文章对新疆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必然超越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我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是在执政党领导下,自上而下推动的,这一点和西方国家自下而上由社群推动的生态政治截然不同。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发挥国家职能,需要对马克思国家职能观进行合乎时代的解读,并适时拓展国家的生态职能。  相似文献   

8.
肖百灵 《中国妇运》2012,(12):23-2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写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显示了执政党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信心和决心。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国家批准在湖南设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湖南在全国率先探索“两型社会”建设路子。四年多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澄迈素有“青山绿水廿万顷,十里常逢百岁人”之美誉,是世界长寿之乡、世界富硒福地、中国绿色名县。长期以来,澄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深切嘱托,先行先试创新治理方式,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贸港贡献力量。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正>3月17日,区长谢坚钢主持召开区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研究区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城区建设、街道体制改革等工作。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关于杨浦区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形成共识,全力以赴共同做好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以市相关考核指标为重点,全  相似文献   

11.
传统生态知识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些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技术技能、社会保障和精神支持等四个方面。研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地传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传统生态知识,使这些传统生态知识更有利地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肖祥 《桂海论丛》2012,(4):65-68
发展伦理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指导和内在动力,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是区域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发展伦理视域下区域生态文明共享作为一个伦理价值追求与利益博弈的过程,必须遵循人本原则、包容性原则、公平合理原则、适度原则、互利共生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守生态底线,践行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形成了许多可操作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同时,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成效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实践与探索。尤其是2015年开始的"法治毕节"建设,生态文明法治工程作为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其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探索了一套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模式和样板,为贵州民族地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也为贵州的生态法治建设探索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该文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在论述了建立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大主线为支撑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以厦门市为例对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进行了可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该文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持续难题的根本出路。建议通过完善生态农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健全生态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大生态农业科技扶持力度、深化生态农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大生态农业宣传力度等措施,推动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展》2009,9(5):5-9
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城镇体系较为完备的区域,具有区域联动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坚实基础,也将继续承担引领我国科学发展的任务。与此同时,长三角的发展也面临社会转型的阵痛、金融危机的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等。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合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困境,从国家战略和国际视角的高度,探寻促进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17.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民主党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明显的优势,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选择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的全方位推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避一步增强民主党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作用,需要对中国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参政党整体实力的提升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成为事关人民福祉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对生态文明内涵及生态文明制度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公众参与制度在生态文明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在把握中国公众参与现状基础上,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以促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时空压缩"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时空压缩"给我国生态文明带来影响是双重的:它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择优综合"的外部条件,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合作共赢的国际环境。同时,时空压缩性也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国内外的双重挤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