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年第26届联大,由于判断即便全力支持,台湾当局也将在短期内失去联合国席位,美国以基于“两个中国”设计的“双重代表案”作为因应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蓝本,并主张将安理会席位交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以此换取国际社会对美案的支持;但台湾当局的代表将能否继续保有安理会席位视为应否继存于联合国的底线,双方围绕代表权问题经历了一段长期交涉。出于秘密运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的需要,同时也为迫使台湾当局接受“双重代表”安排,美国在对台交涉上采取了拖延策略。随着基辛格两次访华消息的相继公布,台湾当局在代表权问题上完全陷入被动,最终选择了对美国所主张的“复合双重代表案”持消极默认态度。  相似文献   

2.
3.
许刚雁 《长白学刊》2010,(6):119-122
20世纪70年代中关关系的改善,起决定作用的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很大程度上又是由美苏关系的变化决定的。因此,研究60年代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不能不把关苏关系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察。这对了解中关两国关系“解冻”的艰难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推动21世纪两国关系的艮性互动与发展,乃至处理好中、美、俄三大国间的关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峰  黄华莉 《理论月刊》2007,18(9):138-140
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因素等,其中文化因素现在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虽然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仍以美国利益为最高原则,但是其每个时期的外交政策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宗教、意识形态和公众舆论是文化因素的三个重要层面,这三者都从不同方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钱文荣 《时事报告》2012,(11):67-69
过去,我们对美国的民主、共和两党一直抱有这样的看法:民主党历来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同时受中小企业和工会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较强,而且政策多变;共和党则更重视安全问题,意识形态色彩不那么浓,更重要的是共和党代表着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更强调自由贸易。然而,由于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今天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与以往已有很大变化,两党在对内政策上严重对立,在对华政策上渐趋一致,只有策略上的差别,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这样的转变在本次美国大选中就可见端倪。在以往的美国大选过程中,虽然竞选双方也少不了要拿中国说事,但中国问题都被置于外交政策的范围内,对中国的攻击主要集中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安全等方面,经贸方面也有,而在今年的大选中,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孕育并成就了联合国这一战后最大、最有影响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在联合国的成立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联合国的成立为战后世界提供了一个解决分歧的机制和场所,而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也自此取得了为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大国地位。  相似文献   

7.
李晓伟 《思想战线》2001,27(2):19-22
在美国的外交决策中,利益集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冷战后,利益集团更是公开走到了前台,通过游说等手段间接地影响着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为此,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必须把美国各利益集团因素考虑进去,大力开展第二渠道外交.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媒体作为“无冕之王”,美国政府的“第四部门”,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日益增大。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媒体涉华报道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倾向、鲜明选择性等惯有特点以及与推特等网络工具相结合的新特征,并深入探究其涉华报道具有政治倾向性的原因,进而揭示出其如何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从1931年9月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美国基于自身的远东战略利益,其对华政策先后经历了在中日之间保持谨慎中立(1931~1938)、援华制日(1938~1941)、与中国结盟并使中国成为大国(1941~1945)三个演变阶段。在中日之间保持谨慎中立阶段(1931~1938)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联合国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同时,美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干预也达到了绝大多数成员国难以容忍的程度.本文认为,美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干预,甚至搞单边主义,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是综合因素的结果.联合国改革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元化,终将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智库与政府的关系密切,保守派智库与美国共和党政府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哈德逊研究所为代表的保守派智库强势崛起,基于长期对中国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多元化的决策服务机制,深度参与了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制定,在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影响。通过对保守派智库影响特朗普政府决策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美国智库的作用和影响中美关系的源流,从而更好的作出战略判断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人民公安》2010,(2):56-56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为我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开端。同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实施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逐步开放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协定的主要活动是通过主持多边贸易谈判来削减关税,限制非关税壁垒,调节贸易争端。 中国是总协定的23个创始缔约国之一。1950年台湾当局非法以中国的名义宣布退出总协定。1965年,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总协定的活动。但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恢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待尘埃落定"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是:以阻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为政策目标;逐步拉开与蒋介石政权的距离,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对中共新政权持犹豫观望态度;暂时放弃分离台湾的计划."待尘埃落定"是含有现实性成份、具有中立化倾向的过渡性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世界著名的麦当劳前学门人吉姆坎·塔卢波说:“美国任何一个乡村老太太都会做汉堡包。但她们做的汉堡包只能自己吃,而我做的汉堡包能卖遍全球。”  相似文献   

16.
17.
18.
小布什政府执政初期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强硬性、内向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整体框架上仍沿袭已往的防范与接触并存的政策。他们企图通过对两国战略关系的重新定位,在未来两国关系发展方面获取更多的主导权;通过构筑防范、围堵中国的新防务体系,威慑中国,防止中国将来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在继续巩固和扩大美国在华经贸利益的同时,防止崛起的中国挑战美国在亚太的经济利益,从而使美国在21世纪的国际事务中确保绝对优势,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拓展美国的全球利益,因而小布什政府初期的对华政策存在缺陷是必然的,它也必然被一种更具整体性、战略性的政策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近来,国际社会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强烈反感不时可在联合国得到见证。较突出的一次是2月14日,安理会在听取监核会主席布利克斯核查报告后,法国外长德维尔潘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进行了辩论,前者声称“今天对伊拉克动武是无理的”,应通过核查对伊“解除武装”,后者强调,核查受了“欺骗”,“必须保持武力威胁”。当天美《时代》周刊报道,法外长的讲话博得“满场掌  相似文献   

20.
布什2007年的国情咨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不少新意。从国情咨文中可以看出,2007年美国对外政策的两大支柱依然是反恐和推进民主。布什向伊拉克增兵两万的举动犹如一场大赌局,其对华政策也以合作为主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