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青青 《学理论》2022,(9):25-28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旨在阐明共产主义社会人们逐渐摆脱对人和物的依赖关系,真正占有人的本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是激励着我们为此不断奋斗的动力源泉。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以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决定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依然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新时代更要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社会的全面发展来带动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三维关系,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是造就合格社会成员和可靠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既是现实的、复杂的,也是有目的的、普遍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速,城市社区建设发展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不断凸现。一是社区规模扩大。既有社区总量的增加,又有单个社区人口的增长。二是社区情况越来越复杂。主要是人口构成复杂所导致的管理的复杂性和问题的艰难性及长期性。三是社区组织管理手段有限,保障机制不力。  相似文献   

4.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对人的价值而言的,是人的价值关系中相互对应,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特有的构成部分。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分析人的价值也必须在这个“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考察。因为人的价值在本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认识上的一种反映和概括,它只能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只能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把握。所以,就人的价值而言,既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人的个人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所谓个人价值,就是以个人为价值主体,以社会为价值客体而言的。在这一价值关系中,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社会对个人多大程度的回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台湾岛内复杂的政治生态,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在台湾政治生态变化的同时,保持两岸关系平稳发展,进而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有识之士颇费心机的问题。台湾岛内民进党人张百达认为,两岸关系错综复杂,除了经常讨论的政治关系外,也包含许多其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走出人本历史观的思想境地,开始进入科学历史观的大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所认为的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了费尔巴哈在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上的错误与原因,并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阐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7,(7):47-47
罗来武撰文指出,社会稳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社会不稳定表现为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现代化过程进步与复杂的二重性、改革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政府政策失误等是引起中国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持社会稳定,在短期内应该构建一个能够化解、缓解和控制不稳定因素的管理机制;在长期必须致力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韩斌 《理论导刊》2005,1(7):6-9
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质要求。在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政治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差异发展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逻辑前提与现实基点.社会建设是当代的显学,狭义的社会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并列,四位一体.执政党和国家视角的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设主体能动的社会条件和外部机制,构成社会和谐的国家效能基础.而社会建设的基础层面在于自治领域的扩展和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直接管理以及各种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社会建设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互动共生,形成了个人、社会、国家三者之间共同此在并相互交织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的合理化,正是当下社会建设(狭义)的恰当议题,也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外部环境的培育与创设.  相似文献   

10.
贺琦 《学理论》2011,(19):55-57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进行经济研究的前提假设,这一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为经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假设的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性也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单从经济方面去界定人的本性,只有把人看做不断发展的、全面的人才是对人的正确认识,从这一方面来说"理性经济人"假设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应该对"理性经济人"假设作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蓝玉林 《学理论》2009,(2):120-121
一般说来,和谐社会包括几方面内容: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合理地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把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人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既要关心人类,又要关注自然,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要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在用人单位的用人衡量标准中,道德品质在修养维度中排名第一,这反映用人单位对从业者人品的高度重视。对职业的忠诚度是职业理念革命的一种表现,是职业人在更大发展空间的一种科学选择,也是职业人在经济全球化当中的职业定位。在能力维度的诸多选项中,首当其冲的是组织协调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交往日益繁多,由此,沟通联系,调整关系,化解矛盾,协调行动就成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关系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延续,是人类在新世纪特别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寻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其实质,是正确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等。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两大理论课题,从而探讨人类活动的时空偶合、人类活动的理性控制、人类活动的效益准则、人与自然的演化动态、人对环境的调控与改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协调,同时达到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和谐。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当今两大社会主题。社会和谐涵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和谐。其中人与人的关系即人际关系涉及代际关系、种族关系、民族关系、性别关系,性别关系在人际关系中尤为重要,关系到发展与社会和谐尺度。  相似文献   

15.
从人的需要出发考量人的解放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现实依据.与历史上其他思想家否定或片面强调人的需要的某一方面不同,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关系范畴,具有现实性、社会性、发展性.人的解放是伴随着人的需要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在满足需要的实践活动中,人与世界结成了各种关系,人的解放就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随着满足需要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类必将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3,(5):37-38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企业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北辰区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关系调整日趋复杂,劳动争议在法源、主体、诉求、利益格局调整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从劳动争议仲裁实践看,也呈现出劳动关系复杂多样、脆弱善变、时刻博弈的特点,这些都为稳妥处理劳动关系、保持劳资和谐提出了新课题,带来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点。从本体论维度看,人是自然的产物;从实践论维度看,人与自然是对象性关系;从人的发展维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加强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德军 《理论视野》2007,86(4):28-30
发展是一种人的有目的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变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并更好的生存;而人是关系的存在物,人生活在与自然、社会,与自我的多重关系中,和谐是现实人生的理想存在方式。传统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发展的人学向度,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和谐作为基本价值准则,其目的是满足现实生活中人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在探索中国农村农业合作道路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农业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农业合作与社会主义、与农业现代化、与家庭经营等问题存在某种程度的认识遮蔽。为促进新时期农业合作的发展,在理论上厘清农业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农业合作与社会主义、农业合作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合作与家庭经营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内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视角,理解马克思哲学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和价值。马克思“社会关系”人思想提供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微观认识基础,马克思“社会结构”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秩序的范式,马克思“物质性”思想昭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实践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