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实施后,很多医院成立了司法鉴定所,面向社会开展法医学鉴定业务。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法医学鉴定出现了较多问题。作者在此对医院及临床医师是否可以从事法医学鉴定,医学鉴定与法医学鉴定的区别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便同行在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物证鉴定体制改革深层次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证鉴定体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改革的内容将涉及物证鉴定机构的设置、管理、鉴定人制度、鉴定启动程序、鉴定结论的认证、质证制度等,对这些方面的任何变动都将直接作用于所有物证鉴定机构和全体鉴定人员,对他们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的出台将推动我国物证鉴定领域朝着“两种体制,两种机制”并存的方向发展。两种体制,一种是公安机关、检察院内部,以服务…  相似文献   

3.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使我国的司法鉴定体制得到很大改观,公权力的不当分配在鉴定权的统一过程中逐渐得到消减。然而,私权利的滥用以及保护不足使得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治。本文拟从程序性规制的几个角度出发,欲通过加强当事人的参与权和辩护权等程序性权利来遏制多头鉴定、重复鉴定现象的不当发生。  相似文献   

4.
《决定》对法医学鉴定领域的影响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芳  张玉根  何兴宝 《中国司法鉴定》2006,(5):64-64,I0001-I0002
针对原鉴定体制的多头鉴定、重复鉴定及自审自鉴等问题,出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在该《决定》实施以后,其实并没有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反而使鉴定局面更加混乱,使法官对鉴定这一重要证据的认定更加困难。司法鉴定从一种社会公权利变为一种有条件的私权利,加之目前各种监督机制的不完善难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笔者从鉴定机构的合理设置、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鉴定制度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鉴定的定义、本质、体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阐述,对公安机关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公安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5]19号),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鉴定的有关概念与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鉴定科学体制与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鑫  常林 《证据科学》2005,12(1):1-3
2005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并于2005年10月1日生效。其间有半年的准备调整时间。该《决定》对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人资格、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因此,《决定》的出台必将对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体制进行调整,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有积极进步的一而,但也有消极负而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7.
司法鉴定公信力不足源于法医学鉴定意见可靠性的消减。故司法鉴定公信力的提升以法医学鉴定意见的可靠性提升为抓手。而法医学鉴定意见的可靠性评价又以法医学鉴定意见书为载体呈现,规范制作的法医学鉴定意见书不仅能体现鉴定意见的可靠性,还能反向督促鉴定活动提升鉴定意见的可靠性,法医学鉴定意见书的规范制作是鉴定意见可靠性提升的最后一步正向助推器。因此,还需要从微观视角对法医学鉴定意见书的规范制作进行完善,从而助力司法鉴定公信力提升,进而带动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司法鉴定改革自1998年正式展开。第一轮改革由司法部主导并以司法鉴定的社会化和体制统一为核心内容。第二轮改革的基本标志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仍然致力于司法鉴定的体制统一。但改革至今,广受诟病的多头鉴定和重复鉴定等问题依然存在。应当从《司法鉴定法》的制定、司法鉴定行政管理体制的统一、加强当事人对司法鉴定的参与和健全司法鉴定行业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9.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最近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31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 ,未获通过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作为一名司法鉴定工作者想就此问题谈些观点 ,仅供参考。《决定》①关键缺陷 :第一 ,没有明确国家职业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事业就像卫生事业 ,国家不管 ,一分钱不投入 ,老百姓怎么看病 ?医生靠什么诊断治疗 ?) ,没有确立国家职业鉴定机构设置的原则 ,盲目管理 ,必然由目前的混乱走向新的另一种混乱 ,改革终将流产 ;第二 ,对公安侦查部门保留的鉴定机构 ,赋予双重身份 (既…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是在充分考虑了我国传统鉴定制度利弊、现代民事诉讼对鉴定制度的要求和国外立法经验之后,对鉴定问题作出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作为司法鉴定改革成果,解决了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问题。从审判实务看,  相似文献   

11.
"司法会计侦查"是法律界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名词.笔者认为这一名词不符合法律关于侦查的界定,与司法会计原理也不相符.  相似文献   

12.
司法鉴定是打击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类活动智力含量的提高,违法犯罪活动技术性也大大提高,因此,司法鉴定对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件用。如何科学、规范、客观、真实地做好司法鉴定工作,依法保护无罪者,严厉打击犯罪嫌疑人,促进司法鉴定的权威、公正、高效,显示出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鉴定证据”时代的来临——一个社会学进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诉讼证明经历二次重大嬗变,第一次是由神证转向人证,第二次是正在进行的由有人证中的普通人证言向以专家证言即科学证据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通过科学证据对其他证明方法替代功能以及科学证据在其固有领域的扩展功能两种方式而实现.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封诊式》与古代司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存出土文献资料来看,产生于战国时期秦国的《封诊式》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详细地记载司法鉴定情况的法律文献。《封诊式》是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中的一篇。"封"是指查封;"诊"是指诊察、勘验、检验;"式"是指格式、程式,足古代法律文书的一种形式。因此,《封诊式》实际上就是关于案件调查、勘验、审讯等方面的方法和程序的著作。从有关法律文献的记载来看,战国时的秦国在对案件的侦查、审判等方面,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注意到了运用法医学的相关理论知  相似文献   

15.
《折狱龟鉴》与古代司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狱龟鉴》又名《决狱龟鉴》,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郑克所著。郑克字克明,宋开封人,历任北宋徽宗年间进士,南宋初仕郎、湖州提刑司干办官等。《折狱龟鉴》是在五代和凝父子的《疑狱集》的基础上编篡而成的,共20卷,分释冤、辩诬、鞫情、议罪、宥过、惩恶、察奸、核奸、掷奸、察慝、证慝、钩慝、、察盗、迹盗、谲盗、察贼、迹贼、谲贼、严明、矜谨。收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北宋大观、正和年间各类案例故事276条,395则。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狱讼案例选编,其中的严明、矜谨属于治狱之道;议罪、宥过与惩恶属于定案之法;其他15门都是介绍破案之法,是《折狱龟鉴》的中心内容。每条目录均仿刘向《晏子春秋》的目录体制,举其纲要,如“孙登求过圆比佩释操弹冤”、“子产闻妇人哭知其有奸”等,读目录即可知  相似文献   

16.
Chen L  Qiu GL  Ge ZK 《法医学杂志》1999,15(4):220-221
报道了1997年5月8日深圳黄田机场发生的重庆至深圳B-2928号客机降落时撞击地面起大爆炸,造成35人死亡和37人受伤的空难事故,对遇难者的死亡时间、损伤情况、死亡原因、事故原因和个人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处理类似重大事故的法医学鉴定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司法部2000年1月1日实施的《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试行)》的规定,将知识产权诉讼中的技术争议问题纳入了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的范畴。而“商标近似”的认定既是一个法律问题,也包含并符合了作为一个知识产权争议所需求的司法鉴定的内涵;其既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也是一个含“有非技术性介入”的技术边缘性的问题。因此,对“商标近似”的司法鉴定的特殊性,必然要求我们探讨鉴定的方法及路径所具有的特殊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解决重大疑难案件的一名特型“国家队员”——访上海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阳春三月,本刊记者采访了第一批被遴选为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的上海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张玉荣主任法医师。记者:张副主任,首先祝贺你们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你作为机构的负责人对此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19.
论“司法鉴定“的名称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当前司法界和法学界对“司法鉴定”概念及适用范围认识上的分歧,从诉讼法和司法程序的角度,论证了“司法鉴定”概念确定的依据、适用范围以及在司法实践中的积极意义,著重阐明司法鉴定只适用于司法程序并依据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同时分析比较了其与此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