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现代化、民主、法治、文明及其一体化不仅已成为时代潮流,而且体现了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均已突显出了其特殊重要意义,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是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旺洪 《唯实》2008,(5):47-5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类优秀法治文明建设成果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应当注意把握好三对关系:即把握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内在统一的关系,创新党的政策与法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解决机制;注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高度统一起来;增强大局意识,注重执法和司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关系主要依赖法律来调整,决定了和谐社会只能建立于法治基础之上,无法律则无和谐社会。法律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保障,和谐社会又为法治提供了物质基础,只有法治与各种社会因素实现了在互动中的和谐,才能顺理成章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东方大国,历史上没有经过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只经过短短的七年,就基本上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诞生的独特环境。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政治的建设受到了历史的制约,带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治是民主法治,是以自律性为主的法治,法治的目的是使各种社会关系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注重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和谐法治,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形成,必须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实现,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类期望达到的理想境界.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制度的推动与保障,有赖于完备的运行规则对社会关系进行全面有效的调整.这不仅是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途径,更是保证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胡宝平  郭榛树 《唯实》2011,(7):36-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先进性和广泛性、主导性和包容性的辩证统一。从型塑人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社会成员提出了从低到高具有层次性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指向,具体表现为培育合格的普通人、培育合格的中国人、培育合格的现代中国人、培育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培育合格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者和奋斗者等五个层面。正是通过这样的要求和目标指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了强大的引领和整合功能,从而增强了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王锦 《党史文苑》2006,3(10):59-6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法治保障;完善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和行为规范;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陈纯柱 《探索》2000,1(4):9-12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无产阶级的一个奋斗目标。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有制的实现必然要呈现不同的特征和层次性。对此,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的实现程度划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这样的3个层次。这样划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主体热”,据不完全统计,两三年内国家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主体性”的文章就有一百余篇,召开各类有关主体性哲学的讨论会至少也有三四次。本文仅就主体系统的结构性和层次性特征略陈一、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客观规律运行的特殊性的研究,是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当前社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是真正从本质上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客观运动过程本身,推进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拟从分析规律的层次性入手,对社会主义社会规律运行的特殊性作一探讨,即从客观规律的体系和群落中划分出若干层次,确定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在这个系统中的地位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建国 《学习论坛》2007,23(2):74-76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行法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同时,和谐社会对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新时期,必须加快法律体系的完善,以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党 的 十 五 大 报 告 提 出 :“依 法 治 国 ,建 设 社 会主 义 法 治国 家 ”。1999年 宪法 修 正 案 将依 法 治 国 作为 基 本 方略 载 入 宪 法。依 法 治 国 ,需 要把 坚 持 党 的领 导 、发 扬人 民 民 主 和严 格 依 法 办事 统 一 起 来。在当 代 中 国 , 依 法 治 国 追 求 的 是 建 立 和 完 善 中 国 特色 的 社 会主 义 法 治 体系 。本 文 不 揣冒 昧 ,提 出 中 国特 色 的 社会 主 义 法 治体 系 的 若 干构 想 。 一 二 十一 世 纪 是 法 治 的 世 纪 。 中 国 将 进 入 一 个法 治 的 时代 ,法 治 是 历史 的 必 …  相似文献   

15.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群众、党和政府,都是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这三个主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建设法治中国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全面建设法治体系",这在我党历史上尚属首次。全面建设法治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层次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为显著的特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在其责任主体的结构上体现出层次性,在各个价值目标之间同样具有层级关联.与之相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环节也必须按层次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南巡讲话中,用精辟的语言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概括,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来看,寓于其中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本质必然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层次性,对此,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本质内容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表现划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这样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近年来法学理论界在法治的研究中,肤浅地把法治等同国家机关以法治国的倾向,从立法的主体、法治的内容、法治的最终目的以及国家机关的监督等方面,论述了广大人民才是法治的主体,他们的法律实践活动同国家机关的执法活动一道构成了法治的全部内容.文中论述了广大人民通过立法和诉讼推动法治建设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对目前束缚和阻碍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因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