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放 《理论探讨》2007,(4):9-11
一、编纂本书缘由、原则和目的1944年,我在福州英华中学读高中一年级,暑假里从陈衡庭老师处借读到《共产党宣言》和《西行漫记》,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1946年考进北京大学后,在学生民主运动中学到更多的马克思主义著作。1947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民主青年同盟,1948年投奔解放区,原想当随军记者报道解放战争盛况,想不到却被送到华北大学当上研究生,在著名学者何干之指导下钻研马列主义理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伊始,我就一直在这里从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的教研工作。长期因深受个人崇拜、个人集权体制之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十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自信问题,并且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来自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崭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内涵,使之充满实践活力。  相似文献   

3.
时代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探讨它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正确认识当今的时代,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时代新论》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观点,结合当今人类社会现实的发展,从时代划分的标准,大小时代结合、过渡时代的基本特征和  相似文献   

4.
我对这个大问题只能作一个简单的概述,因为我对它的了解还非常零碎,不可能作真正系统的综述。我曾求助于法共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的集体智慧——我要特别感谢科昂(F.Cohen)的指教。然而,应该看到,即使是集体智慧本身也会受到客观情况的限制。这种限制首先来自法国方面,意识形态领域反社会主义的斗争已经渗透到教育、研究以及诸如出版等传播领域,事实上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情况一无所知。早在15年前,曾经出版过一本由贝尔纳·若(B.Jeu)所著的题为《苏联哲学与西方社会》一书。虽然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刘险峰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重要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凡引该书只注页码)这一论述科学地概括了社...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著名专家都承认,马克思主义为现代化理论的重要源流,但是迄今为止,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很少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认识马克思主义。作者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圣西门的工业主义,深入研究和高度赞扬了当时蓬勃兴起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世界上首次全面肯定了科技和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造成的巨大社会变革。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设想,甚至揭开了探寻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篇章。马克思主义促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形成,对这一模式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现实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武一、继承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两大重要贡献──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这种贡献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这个基础理论的运用结果,也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论库》(许征帆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其博大精深的体系,独树一帜的风格,别开生面的编纂体例,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人一种完全清新之感。《社会主义论库》是中共北京市委提出并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编纂的北京市“八五”期间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项目。它的出版,是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界的一项丰硕成果,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将会起到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下称《宣言》)丰富的哲学内涵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对我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影响深远。文章从《宣言》所包含民主革命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等层面出发,对《宣言》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我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内涵思想)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日本渠道十月革命前,中国人主要接受的是日本式阐释的社会主义理论.如久松义典的《近世社会主义评论》,福井准造的《近世社会主义》,村井知至的《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原著的节译文,也是从日本译介而来的.当时宣传社会主义的许多报刊如《民报》、《新民丛报》均在日本.十月革命后,由于中俄交通隔绝和新闻封锁,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仍然主要是通过日本.1919年中国人译介的日文马克思主义文章主要有9篇,1920年为9篇,1921年为12篇,1922年为7篇.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多是通过学习和研究从日本传来的马克思主义典籍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大多也是根据日本译  相似文献   

11.
王立君 《学理论》2009,(5):28-29
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地位有其历史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必须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必须正确处理“一元化指导思想”和“多元化社会思想”的关系,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引领和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发表的《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一文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这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来说,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吴江同志又就这篇文章写了《关于目前社会主义自身改革的性质》一文(《晋阳学刊》1986年第4期),表示了他自己的意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本文打算就社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86年第2期发表的辽宁省委宣传部常卫国同志所写《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科学》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的传统观点提出异议,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曾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组成部分,而且不曾是一门科学;他主张现在要另外建立一门社会主义科学。在1986年4月召开的北京师大、天津师大、华中师大联合发起和组织的科学社会主义学术讨论会上也  相似文献   

14.
正1968年,因《历史与阶级意识》而声名鹊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者乔治·卢卡奇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后,决定终止《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的写作,转而研究一项在他看来更为急迫重要的现实性问题,即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他在未完成的书稿《民主化的进程》中,尖锐批评说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最大危机在于漠视民主的价值。120多年后,社会主义政权在苏联和东欧轰然倒塌,似乎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卢卡奇忠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地位,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理论,切实做到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这个题目里的一般文化,是指对我们社会主义建没有用的文化。其实,马克思主义也是文化。列宁曾经讲过,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总汇、总计、总合,总结。既然马克思主义也是文化,为什么还要把马克思主义提出来呢?因为马克思主义重要,有必要把它突出来。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我们的国家是党领导的国家,也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进行建设的国家。毛主席讲,我们中国这样的大国,得有一个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统一我们的行动,否则,我们的建设是不可能顺利发展的。所以在文化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突出出来。至于一般文化,就无所谓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只要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都需要、比如说水利建设的水工学,这不能算马克思主义,但没有它行不行?不行。所以这个题目就变成这么个别扭的题目,叫“马克思主义、一般文化与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7.
后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和基本原理进行批判性解构,一方面又试图从当代问题出发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最新成果来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政治图景。这突出表现在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策略之中:它全面质疑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哲学基础并消解其主体承担者的本体论规定,同时它又坚定地捍卫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力图以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念来延续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批判精神。后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界定为“多元激进民主”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策略描述为霸权结合实践。在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社会主义事业不再是由普遍主体宰制的特定的阶级政治,而是以等同逻辑为链条的对抗性民主话语的不断阐发与建构。  相似文献   

18.
1920年到1921年爆发的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其实质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是否是中国必然的革命前途的问题。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我们坚定马列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有现实意义的。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当时,全国有许多种进步刊物,如《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民国日报》、《星期评论》和《共产党》等报刊,都以大量的篇幅介绍和探讨马克思主义。这就引起反  相似文献   

19.
精神动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赵厚钊一九八四年六月,邓小平同志在回顾我国革命成功的历史经验时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3页)现在,我国进入了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精神力量还能不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恩格斯指出:"现代的唯物主义,它和过去相比,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终结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73页)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现代唯物主义不象过去的唯物主义那样,只是说明世界和解释世界,而是以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论证和建立社会主义新世界为目的的.从这个道理出发,今天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不能离开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而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又必须建立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