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建"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史中的一股重要思潮。理性全面地看待种种"重建"观点,透析其理论本身,"重建"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否定"实质与理论阐释开启新视角的积极意义共存。中国语境与中国发展现实决定了中国道路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休戚与共的关联。唯有对历史唯物主义百年发展史进行全面、准确的梳理和反思,才能真正为中国发展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25)
通过阐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异同以及交往行为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对交往行为理论加以分析。并提出,现当代社会应当站在"交往理性"的角度考虑社会发展和人的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历史唯物主义的"合法性问题",柯亨开始着手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建。他的重建任务之所以能够实现,凭借的是功能解释的方法,而柯亨的功能解释方法能够奏效的原因在于他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等基本概念的重新界定。经过柯亨"重建"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意味着范畴框架的改变,以满足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看起来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基石。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本身也应该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坚持和发展。汤建龙的文章对西方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路径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张亮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在本土化过程中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经验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理论意义;付清松通过对"工人阶级消亡"论的分析,揭示了  相似文献   

5.
唐红茹 《学理论》2014,(4):76-77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历史唯物主义看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并作为社会进化的全部。而在哈贝马斯看来这种历史唯物主义是片面的,只是适合于解释社会运动和阶级冲突。尤其是斯大林时期把历史唯物主义法典化使得这一理论教条化,所以有必要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6.
何文婷 《学理论》2015,(4):86-87
哈贝马斯是一位现实感极强的思想家,他在理论研究中始终追求的目标是为现实生活寻找具有指导意义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规范。他以社会批判理论为基本出发点,立足于交往行为范畴,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的社会劳动、类的历史的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假说的批判性考察来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议总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有关.回应科学的客观性要求,体现人和社会历史独特性的历史性思维,二者的结合促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这二者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背后的学术动机.在理论结构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包含一个"前提一理论(纲领)一解释"的架构.呈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考的表述逻辑.在理论性质上,历史唯物主义则具有科学、哲学的二重性.这一二重性也预示着历史唯物主义未来发展的二重路径.  相似文献   

8.
保尔·拉法格是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开拓是一个动态演进、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遵循着由表及里的发展逻辑,从"副本"批判走向"原本"批判再到"本质"批判,系统论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最终完成对各种论点的超越。拉法格将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于诸多领域,重建哲学革命与资本主义批判的内在统一,拓宽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和研究领域。系统研究拉法格的唯物史观不仅是正确理解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参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9.
揭英荣 《学理论》2010,(4):37-38
哈贝马斯通过交往行为理论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并通过工具理性和交往理性的结合分析了政治秩序和政治系统印国家的起源、产生、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民族福利国家的总体危机,这对我们现时代思考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凯·尼尔森看来,对马克思道德观的社会学解读是透视历史唯物主义道德可能的重要视角.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道德发挥着中性的社会功能,意识形态理论中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自我意识,所以道德在不同的语境发挥不同的功能,历史唯物主义没有理由以道德是意识形态而拒斥道德.对于马克思而言,道德不是建立在主体内省基础上的外在规范,而是由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建构的社会伦理,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解读只有还原道德的"伦理"形态才得以可能.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的道德可能,并非是对无产阶级阶级利益和社会正义的忽视,无产阶级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实质是维护人类的共同之善,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的发展进步内在一致.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深刻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世界历史理论有多重思想关联。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主要回应了三个方面的"康德问题":一是对康德世界历史的"合目的性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把世界历史目的从"大自然的隐蔽计划"转变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二是把康德世界历史理论的"永久和平问题"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消灭阶级斗争";三是把康德世界历史理论基于自然法权的"国家的联合体"的方案转变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方案。马克思通过对"康德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回应,建构了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这符合当前学科研究精细化、复杂化和界域模糊化的趋势。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语境下,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理论构筑了社会心理的科学解释原则和心理图式;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中介"理论探讨了"社会存在"到"社会意识"转换的实现机制;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社会心理机制"的批判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心理领域关于内隐认知形式的探索;通过社会与心理双重视角切入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吸收,人们将不断刷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更好地延续其内在机理,增强它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深刻展示了恩格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与发展。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与阐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恩格斯通过对同时代典型国家观的"扬弃"从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起源观;其二是恩格斯以辩证逻辑阐发家庭变迁的二重动力以及家庭同氏族与国家的辩证关系,进而揭示了由氏族向国家演进的内生逻辑。在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重读与讨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作,在当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坤 《理论视野》2019,(3):87-92
赖特认为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仅停留于阶级分析的高抽象层次,缺乏对阶级微观层面的分析,因此导致其在理论和现实层面面临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为了回应这些问题,赖特从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具体事态三重抽象维度,立足阶级结构和阶级构成两个层面,对中间阶级的历史地位及阶级联盟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重建阶级分析的微观基础。赖特对阶级分析的微观模型虽然精致,但是由于对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片面理解,导致了一些结论上的谬误。  相似文献   

15.
国内长期以来将"历史唯物主义"定位为"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最大误解,是对"历史唯主义"的"理论时空"的错误定位.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空间角度看,仅仅是揭示"人类社会"的人被"物化"、"异化"方面的客观事实之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从经济领域研究资本剥削使人成为依赖于物的经济动物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它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从时间角度看,它所研究的主要是"史前社会"经济形态自然过程中的人被物化、人依赖物的客观事实及由此产生的"唯物"或"物本"理论,并不包含马克思揭示的正态人化事实及创意的人本主义理想哲学.故"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时空"是狭隘的.马克思哲学绝非是"以物化为象"的"历史唯物主义",而只能是"以人化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推进,对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概念的理解,已经日益凸显出理论的重要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是同现代社会的兴起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植根于物质生产过程,即生产方式的真实差异之中。这样一种唯物主义历史观,虽然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进步,但与"线性进步史观"有着本质区别。阶级对抗分析和剩余价值理论,构成了马克思理解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历史性存在的两个重要维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内在历史时间",并成为对抗资本主义物化意识形态、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人是什么"一直是哲学家们不懈追问而未解的"斯芬克司之谜".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出发才破译了这一千古之谜,达到了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而马克思科学回答人的本质的关键在于实现了一场方法论革命,即从唯心史观为基础的方法转变到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感性存在转变到感性活动;从既定本质上升到生成本质;从单一本质过渡到多重本质;从纯粹理想回归到现实生活;从自我确证跨越到对象互释.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7)
恩格斯逝世后,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通过重新诠释历史唯物主义来反击资产阶级理论家的各种挑战。第二国际正统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客体化解读,但在现实上却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主体方面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力求恢复历史唯物主义应有的革命性,但对制约主体活动的客观因素关注不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通过一种合理的解读模式克服上述片面解读的理论缺陷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在方法论上沿袭了卢卡奇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重建,即在方法论上回到黑格尔,"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辩证性。但法兰克福学派在其理论发展中忽视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哲学旨趣和方法上的根本区别,从而导致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只能滞留在一般性的文化审美批判层面,难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变革实践的理论诉求。正是基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类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旨向和研究路径有着根本差异,深刻领悟这些差异是正确坚持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坚持马克思主义"老祖宗"是贯穿于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重要课题。而要坚持好"老祖宗",关键是要切实理解把握"老祖宗"中"精华的、管用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老祖宗"根本的就是要掌握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讲,一是要始终坚持唯物史观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指明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要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阐明的群众观点和立场,以及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价值取向。只要较好地坚持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就一定能够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新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