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建红  武宏齐 《求实》2016,(9):46-53
科技社团具有独立性、非盈利性等特点,探讨科技社团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科技社团在创新发展战略中呈现问题。研究面向十三五规划发展的要求,从科技社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角度切入,探讨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定位与缺失,并提出科技社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流砥柱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南方局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前进方向。抗战时期在重庆成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前哨阵地。在与国民党交往中,南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文学是以陪都重庆为中心,桂林、昆明为重镇的中国抗战文学.大后方文学的成长与发展反映了战时中国文学的主体面貌,对战时中国其它区域的文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限,中同的抗日战争由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救亡图存的战争转为中国人民参与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这一历史进程相适应,大后方文学呈现出较明显阶段性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4.
资讯     
《红岩春秋》2014,(1):7-7
<正>●2013年,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获准国家社科基金"抗战大后方金融网络的构建与变迁研究"等多个国家和省级项目;出版《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抗战时期大后方交通与西部经济开发》等一批学术专著;编辑发行《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第二辑;主办和承办了"城市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和"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14—16日,“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北碚召开。这次会议是以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为主题,由两岸学界共同发起的第一次高层学术研讨会,也是重庆实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以来,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有关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6.
资讯     
《红岩春秋》2014,(7):7-7
<正>●近日,由重庆市人大民宗侨外委、市档案局(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共同主编的《渝台合作: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渝台合作建设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为主线,真实记录了该中心建立的历程、渝台合作的具体实践、有关台湾档案的挖掘整理成果,再现了重庆档案界人士在渝台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思考与探索,对于研究抗战史、民国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2015年11月28日,在中国纪录片年度盛会——第九届"纪录·中国"创优评析活动中,由重庆广电纪实传媒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选送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后方》从800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抗战(文献)类作品一等奖。为此,该片总策划、总撰稿之一,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接受本刊特约记者专访,讲述《大后方》背后的故事,以及该片给重庆乃至中国纪录片拍摄带来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写入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决定;市委宣传部与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就渝台两地抗战历史文化研究的交流合作签署会谈备忘录;在重庆召开高级别国际性学术会议,共同研究抗战历史文化;《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获得通过;特别是今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重庆签署……自2008年5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作启动以来,说起中国的抗战文化,说起战时首都重庆和大后方抗战,话题渐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红岩春秋》2013,(1):16-17
2012年10月20日,圆满完成了本次考察之旅的“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海外资料搜集考察团”回到重庆召开了交流会。会上,团长周勇表示,“在当今中美两国的国际关系中,唯一能坐下来‘谈感情’的,只有在战时首都重庆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二战历史。”“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重庆抗战工程”),  相似文献   

10.
王新  张藜 《党的文献》2019,(2):92-98
1940年2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是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技社团。这一研究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集聚科技人员服务于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通过研究会的成立和运行,中共逐渐探索出一套科技社团组织模式:驻会干事会是研究会组织运行的核心,综合性社团是研究会的组织形态,并且初步建立了学术会议和年会制度。研究会的成立和有关工作的开展,对陕甘宁边区科技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集聚科技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和实践活动,建立起对科技工作者统一领导的组织,作为专业的组织机构与国内外科学界取得联系,在组织模式方面对中共领导下的其他科技社团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中日两国分别在中国的西南大后方和关内投资兴办了一批工矿企业用以支持战争。由于两国不同的背景,因而投资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美术副刊是抗战大后方美术运动与新闻联手的产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内容,短小精干的宣传方式,反映抗战大后方美术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深受人民大众喜爱。《救亡日报》的美术副刊,从抗战大后方美术的两支先锋队伍——漫画和木刻着手,积极宣传抗日,为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救亡日报》的抗战宣言《救亡日报》于1937年8月  相似文献   

13.
郝明工 《红岩春秋》2012,(5):157-160
1937年后,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治、文化中心均由东向西转移,在大后方形成了陪都重庆这一文学中心。在重庆,文学期刊如百花绽放,不仅数量在50种以上,而且涌现了一批包括《抗战文艺》在内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抗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它们的出现,标示着陪都重庆大后方文学中心地位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4.
正白沙抗战遗址群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是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所形成的诸多抗战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白沙镇以特有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经济文化,担当起拱卫重庆的重任,成为大后方区域性行政、经济、文化、抗战中心,是中国大后方抗战文化第一镇。  相似文献   

15.
守望历史     
2010年8月14—16日,“海峡两岸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这是两岸学者60年来第一次共同探讨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问题,寻找共同历史认知,促进两岸文化共识。章开沅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知名教授。  相似文献   

16.
<正>纪录片《大后方》,这是一个酝酿了8年的纪录片项目。在实施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梦想;这是一部策划了5年的《大后方》,片名源于5年前的一次碰撞。当时国内许多朋友都希望拍摄这部影片,但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最后决定把机会交给重庆广播电视集团;这是一部拍摄了3年的献礼力作。在2013年那个中秋的夜晚,当时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球的顶尖学者共同为它开机揭幕,鼎力相助。因此,这是一次党委政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的红岩,是领导整个大后方抗日爱国民主青年的核心。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国民党统治区处于地下状态,它能够公开活动的地方只有红岩、曾家岩周公馆和《新华日报》几个点,而从广大沦陷区逃亡到大后方和原来大后方的广大抗日爱国民主青年,便从四面八方被吸引到红岩,来接受中国共产党对当前工作的思想指导,再把它们带到各地去开展工作。红岩能成为团结培养教育整个国统区爱国民主青年的中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青年群众工作中长期奋斗形成的。1939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时,就设…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是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迁至重庆,通过艺术创作和举办画展等推动重庆美术事业空前活跃。重庆这座城市,给予了这些美术家创作灵感和艺术滋养,对新中国美术发展进程影响重大的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林风眠等人,在重庆迎来了艺术创作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木刻工作者汇聚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把他们对人生的追求和艺术的向往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满腔热忱地投身风起云涌的抗日斗争。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木刻运动在大后方兴起、壮大,绵延数年直至战争结束。这段进步艺术运动的历史不仅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华民族争取自由和解放斗争的光辉一页。  相似文献   

20.
1933年1月,陈云同志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之后,主要负责工会工作和白区工作,担任过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和中共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他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长时,兼管过国民党统治区(大后方)党的工作。在这一卷的《陈云文选》中,陈云同志关于党的白区工作问题的论述,主要有《建立白区工作的几个重要问题》、《巩固党在大后方及敌占区的秘密组织》、《大后方党组织的彻底改组和扩大党外的活动》、《改进大后方秘密党的工作》。在这些论著中,陈云同志提出了白区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工作方法和斗争策略,一贯坚持了党在白区的正确路线,彻底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孤立自己的关门主义和暴露自己的盲动主义,把唯物辩证法具体运用于当时党的地下工作,正确地指导了白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