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统筹考虑刑事政策和社会政策,我国长期推行的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联动机制面临着社会管理创新的变革机遇,应当在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前提下,逐步引入《儿童发展纲要》所确立的"儿童利益优先原则"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向未成年人社会管理联动机制转变,实现增进权益和预防犯罪的双赢。未成年人犯罪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向未成年人社会管理联动机制的转变,有利于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注入新理念、新动力和新方法,从而推动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朝着"整合模式"的方向健康发展,并进一步成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沙坪坝区检察院创新的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机制,对我国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体制、审查逮捕程序正当化、刑事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沙区模式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教授陈瑞华给予如此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儿童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是《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的处理儿童事务的基本原则,据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儿童利益优先原则。为了保护儿童的性权利,我国刑法对性侵害儿童犯罪作出了专门规定,司法解释从优先保护儿童利益出发,对此类案件的办理还规定了特别程序,最大利益原则在我国儿童性保护法中得到体现。现行保护儿童性权利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不足,应优先考虑儿童最大利益完善儿童性保护立法,严格执行现有法律制度,建立和落实社会预防和救助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是挽救并帮助失足未成年人的最好途径,它不仅可以矫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可以预防他们再次犯罪。但由于对非监禁刑价值认识不足、制度存在缺陷、司法环境困扰和部门衔接不畅等原因,我国对犯罪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刑还存在适用比例、适用刑种、适用区域、适用属地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相悖,增加了社会风险;与平等适用法律原则相悖,影响了社会稳定;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相悖,侵蚀了司法正义;与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相悖,减损了刑罚功能。减少、纠正这些偏差,应树立少年司法理念、完善少年司法立法、建立部门衔接机制、探索多种矫正模式。  相似文献   

5.
"双向保护原则"在实践中表现出重视涉罪未成年人的权利维护,弱化社会利益保护的倾向。现代社会的法律个人导向使得刑事司法实践日趋保护个体权利,而使得法律实践的社会效能在逐步弱化。以权利保护为导向的法律完善,造成法律"内卷化"的困境,也使得法律个人原则在实践中遭遇多重瓶颈。回归法律的双重原则,通过不断平衡权利保护和惩戒教育、恢复性司法实践的关系修复以及社会监护体系建设的完善,以期实现对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实践困境的超越。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仍需置于具体情境中深入地分析,实现权利保护和秩序维护的双重目标,优化法律实践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段启俊  龚高华 《求索》2011,(2):165-167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在我国逐步确立了双重保护、慎捕慎诉、保护诉讼权利、分案起诉、迅速、简化原则。当前该制度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上存在诸多缺陷,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提出对未成年人犯罪检察预防、批准逮捕、审查起诉、提起公诉、未成年人服刑期间及服刑完毕后综合一体的制度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李雅琴 《前沿》2010,(9):71-73
我国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实践中许多地方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进行了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有利于被害人利益的恢复和未成年犯罪人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问题一直备受理论界和司法界的高度关注。以"新社会防卫论"等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的模式、国际原则以及国外立法例,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体系,设置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机构,以期对我国的未成年人司法改革提供参考模式,甚为重要而必要。  相似文献   

9.
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除制度,不仅能够帮助未成年犯罪人走出其在服刑完毕后重回社会时所遇到的困境,也能够体现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视、顺应我国的刑事政策,更能够顺应青少年犯罪治理的世界发展潮流、符合青少年法治的精神,能够切实地保障未成年犯罪人受到公平对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关刑事政策主要体现在处罚上,忽视教育、感化、挽救的过程;办案工作模式不成熟;没有建立未成年人案件独立的检察规则。我国应建立专门的未成年人案件的办案机构和程序制度,建立案前调查机制和案后跟踪调查制度,办案中合理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以完善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待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法律上,都应当保持最高关注、最低容忍,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应当在刑法上得到最充分的贯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既由于社会公众对刑法适用的不满意,也由于刑法本身未能实现最大合理化。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立足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严"的一面,在当下修改刑法有关规定仍有争议、个案从严仍有不足的情况下,运用严格责任化的刑法解释来从严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严格责任化的刑法解释并非完全排斥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对某些性侵害未成年人行为在定罪机制上的严格责任化,将是对惩治全部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有益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易谨 《青年探索》2012,(2):21-26
台湾地区、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我们可以从分析台湾地区与日本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特色中对我国大陆的相关情况得到启发。我国台湾地区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特色是:儿童及少年最佳利益原则和重视儿童权益保护,以家庭服务为核心,强化初级预防等。而日本的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特色则在于:有一个职责明确的儿童福利行政组织,福利理念是以儿童自立为指向,重视儿童休闲娱乐等。由此得到启示:将来我国在制订儿童福利法时,应设立儿童委员会,建立职责明确的福利行政组织体系,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基本原则,强化国家责任,注重保护儿童游戏娱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贯彻的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在执行中常常陷入某种误区——或是定罪时过于严苛,或是量刑时过于轻缓,这种宽严失当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无法实现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及社会防卫的刑罚目的。将人身危险性理论引入定罪量刑的机制中,在定罪时,可以使其与社会危害性共同起双层限制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犯罪圈呈现扩张态势之时,人身危险性的出罪功能恰好可以有效限缩未成年人犯罪圈;在量刑时,审判者要认真考量未成年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把控好从宽处罚的操作分寸。  相似文献   

14.
张光君 《桂海论丛》2014,(5):101-106
未成年犯罪人既是加害者,也是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弊病的受害者,在本质上属于犯罪的载体。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也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因此国家和社会都应当对他们采取宽容、友善和帮扶的态度,而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更生保护正是这种态度的集中体现。我国应当将更生保护作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最重要的功能,以更生保护理念引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并从促进更生保护功能充分发挥的角度重新检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教育矫正和帮扶矫正的有机统一,以及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与儿童利益保护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了解未成年人权利是预防犯罪的基本前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是其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强化大众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家庭问题的社会干预和家长参与.  相似文献   

16.
王晓军  李英 《中国人大》2008,(19):37-37
近年来,天津市河北区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在全区开展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依法治区综合整治的调研工作,通过调研发现本区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形势日趋严峻,一些在校学生的不良成长倾向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刑事犯罪逐年上升,使得许多人牵肠挂肚,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对此区人大常委会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尽快建立发案预警机制作为督办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袁建伟  张功 《前沿》2014,(7):75-78
刑法机能应当定位于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刑事法治要担负起这两方面的重任。一方面通过惩罚犯罪保护社会,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利益,努力修复遭受破坏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要保障人权,尤其是注重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要想实现这种目的理性,完善犯罪的裁判规则与处罚措施,建立追诉方、被告方与被害人三方充分参与司法的机制是必由之路。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实体法上充实刑事责任制度的内涵,丰富应对犯罪的制裁措施。加强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衔接与配合,增强控制犯罪的能力;程序法上提升被害人的主体地位,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防御地位的同时,关注诉讼模式建设,更新诉讼观念。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将近4亿的未成年人,占全国人口的1/3,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我国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时也接受了包括《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等一系列旨在建立保护少年犯的刑事司法标准,在实施中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的一系列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为切实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而设置的合适成年人参与的审…  相似文献   

19.
张璜 《传承》2009,(12):132-133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是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设计。我国刑事司法应当借鉴国外在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同一性问题上的司法经验,合理优化平衡这一原则在犯罪控制和保护被害人权利方面禁止双重危险这两者的利益,从而落实罪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20.
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片面强调惩罚犯罪,没能切实关注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和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通过“恢复性”刑事司法理念的影响,能有效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矫正犯罪以及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我国应建立刑事和解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