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偶遇抽样的调查方式概括性描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诉讼的认知状况,可以借以折射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情况。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虽然内心抵触行政诉讼,但对《行政诉讼法》实施效果的评价最高,对《行政诉讼法》的前景亦最乐观。《行政诉讼法》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也提高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行政机关能够应对《行政诉讼法》的要求,行政诉讼制度先行的立法路径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行政审判的环境总体上有所改善,但《行政诉讼法》功能发挥有限;实施状况不容乐观;我国行政审判面临体制和制度的多重制约和困难;法官知行不一现象明显;多数法官主张修改《行政诉讼法》,但对如何修改存在分歧。建议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人民法院真正有效地行使对行政案件的审判权;认真研讨并及时修改《行政诉讼法》;进一步提升法官的法律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普通民众对行政诉讼的认知状况。调查表明,普通民众对《行政诉讼法》及其程序制度比较陌生;对行政诉讼的实际作用认可程度较低,法官"偏官压民"的忧虑普遍存在,对胜诉缺乏信心;民众更倾向于首先选择行政机关及非制度化的方式维护权益。建议《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以强化对公民权利保护为目标;针对特定的群体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提高行政审判中民众的参与度,加强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牛李炜 《法制与社会》2011,(12):266-267
律师代理在民事诉讼中已经被广大公众所熟知,作为诉讼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律师以其专业的法律知识为当事人提供帮助,辅助其进行诉讼过程,促进其诉讼权利的实现。律师代理的地位和作用与民事诉讼的进行,尤其是民事诉讼模式有重要的关系。本文试从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代理人角色,律师代理与民事诉讼模式、法官的释明权的关系分析律师代理的作用,并进一步对强制律师代理制度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行《行政诉讼法》已远不能适应现实需要 ,其修改势在必行。《行政诉讼法》的修订目标是解决行政诉讼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人权公约的承诺、满足入世的要求及扩充行政诉讼的功能。在具体制度上 ,应从诉讼类型、受案范围、审级制度、当事人制度、审理程序、庭审方式、审理标准、证据规则至判决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修改。此外 ,对《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还需要关注制度的外围环境和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第三人范围的界定是第三人制度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界定行政诉讼第三人范围的基本观点与方法的介绍,以及考察域外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重点探讨了“如何理解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和“行政主体能否成为行政诉讼第三人”这两个关键问题,旨在通过梳理基本理论和探讨关键问题,最终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法》颁布已20余年。这部为推进我国社会进步立下不朽功勋的法律,已随着时代的步伐进入修整期。对它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关键在于对其调整对象的行政行为的认识和理解。本文在对各种观点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广义概念,认为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管理职能,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从而为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扩充、修改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立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具有撤销诉讼一体主义的特征,未来应从诉讼类型的角度完善行政诉讼规则,从而完善包括起诉期限在内的时效规定。具体而言,撤销诉讼继续适用现行立法规定的起诉期限;由于拒绝行为产生的给付诉讼也应当适用起诉期限的规定,而消极不作为给付诉讼可以考虑适用公法上请求权的消灭时效(诉讼时效)或者权利失效制度予以规范;确认诉讼不需要规定起诉期限,而是通过诉的利益和确认诉讼的补充性规则防止原告滥用诉权。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延误制度体现着诉权保障与司法对行政活动谦抑、尊让的价值权衡。新《行政诉讼法》第48条进一步完善了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延误制度,增设了起诉期限扣除情形。起诉期限扣除程序应当以申请而启动,申请要件包括耽误事由客观存在、法定起诉期限已经过、两者间存在因果关系、障碍消除后十日内提出。关于起诉期限扣除或延长申请的审查与认定,法院应以立案受理通知书的形式予以支持,以裁定驳回起诉的方式予以否定。起诉期限扣除情形中,法院只能对申请是否成立作出审查与认定;起诉期限延长情形中,法院既可就是否成立作出审查与认定,亦可基于一定标准对延长期限作出裁量。对于当事人在延误情形上的"错误申请",法院应当给予一定的释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诉讼制度简易程序的背景在我国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大诉讼制度中,1991年4月9日颁布实施的《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有关简易程序的内容,1996年3月17日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也增加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9年12月2日发布了《商标代理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并从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由于《办法》超越立法权限,将律师事务所及其律师为委托人提供的涉及商标法律事务的服务都纳入了限制代理范围,将本应由法律才能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中的代理在规章中作出限制性的规定,不仅破坏了法制的统一性,而且使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在执业中无一例外的可能成为工商行政部门的处罚对象。这不能不引起律师管理部门、律师维权机构、律师事务所和广大律师的高度重视。《办法》规定,未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5·15”。10年前,一部中国律师为之欢欣鼓舞的法律问世了。这部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不经意间,10年过去了。过去的10年,是中国大改革的10年,也是中国律师大发展的10年。中国律师业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律师法》。然而,在《律师法》实施的10年当中,也暴露了其与现实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些问题。值此《律师法》10年之际,本刊邀请部分老、中、青律师代表撰文,不限体裁、不限文风、不限内容,畅所欲言,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行政诉讼法并未直接规定行政诉讼的类型,学理上都是根据行政诉讼判决来确定行政诉讼的种类。这种因果倒置无论对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法院公平公正的判决,还是监督行政主体行为上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而在德国行政诉讼中,关于行政诉讼类型的规定是相当成熟、完善的。本文意图从德国行政诉讼的规定,探寻其对中国行政诉讼类型立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一个赤脚律师长达十年的诉讼代理实践为切入点,从立案、审理、收费与执行等环节研究了中国行政诉讼程序运作中法律与行政、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中国行政诉讼程序运作的基本特性在于,它既不完全是以形式理性主导的科层型司法与规则统治型司法,也不完全是以实质理性主导的协作型司法与纠纷解决型司法,而是所谓的混合型司法。因此,中国行政审判的实践并非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缺乏独立性,而是存在着有限的独立性,但法院这种旨在平衡党政力量、群众力量、法院利益与法律本身的有限独立,与对法院的行政干预构成了一种合谋关系。本文对行政诉讼程序运作过程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赤脚律师出现的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15.
秦希燕 《中国律师》2005,(10):13-14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律师制度,规范律师执业行为,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强化律师执业管理,建议将律师法的修改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并在适当时间对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涉及律师工作的相关规定作出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律师法执法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二十多年来首次进行大修,在对行政诉讼法修改问题进行研究时,应当立足行政诉讼制度的产生、发展进程以及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充分运用变革观.从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来看,在诉讼争议问题解决功能修复、审判权运作自由度提高以及运作的整体环境氛围的优化等方面,体现了变革观的内涵.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就《行政诉讼法》修改过程中的变革观运用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律师,先天不足,后天多舛,近二十年始获相对平稳发展。律师在匡扶正义、维护人权和法律尊严方面的贡献无可替代,举世公认。然而,由于法治传统的缺失和理论积累的匮乏,以及律师殊少对自身社会定位、职业性质和历史使命进行哲学思考,中国律师仍未整体跨越“原始积累”阶段,急功近利、浮躁虚夸甚至庸俗市侩之风弥漫业界。有感于此,更受一批精英律师对理想不懈追求的激励,我们萌发了编辑《律师文摘》的念头。我们以“提升律师人生境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为宗旨,以“促进中国律师业的成熟与进步,推动中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为己任,秉承“独立之精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1月初,北京某小区(以下简称小区)业主代表通过报社找到笔者,十分焦急地询问:一房地产开发商在小区西侧建设商品房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违规侵占小区的用地,项目的塔楼违法向小区东移约六米。小区业主和居民代表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投诉、上访一年半,未果,怎么办?项目开发商现在变本加厉,又准备占用小区的天然气预留管道。小区代表说:“开发商的总经理与当地政府某位领导有关系,当地政府曾以十来个部门联合执法名义,支持开发商占用小区的天然气管道。如果此举成功,小区今后通天然气很有可能得另行投资、另接管道。小区内居住的是某濒临…  相似文献   

19.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出于立法技术上的考虑,普遍允许在行政诉讼中准用民事诉讼规则,并在准用方式上逐渐由概括准用向具体准用过渡。尽管我国《行政诉讼法》对此最初并未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一直通过前后两个司法解释的规定参照民事诉讼规则,直到新法第101条正式确立这一制度。但该条的问题在于:一是对可准用范围的不完全列举仍属于概括准用,需要法官、检察官耗费精力找法;二是适用的表述使得他们只能被动地援引法条,无法真正结合具体案情决定准用问题;三是旧法司法解释的准用性规则并未废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条的适用。这有待未来出台专门司法解释对相关条款作明确列举,对相关表述作扩大解释,并确定各种规则的先后援引顺序。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对实施了十多年的《律师法》进行修改的决定。修订后的律师法根据十年来律师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原律师法作了较大修改和完善,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我国律师制度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律师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