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学理论》2015,(9)
色彩是服饰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而作为传统文化象征的湘绣服饰在色彩的运用上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服饰设计者应当从各个角度考虑人的肤色、体形,考虑湘绣图案的搭配、材质的运用,通过色彩的运用进行修饰,整体达到统一性。因此,深入分析和解剖湘绣服饰设计上色彩的运用美对于湘绣服饰设计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湘西苗族服饰极富装饰美,其服饰的样式、色彩、图案、制作工艺等充分反映了湘西苗族服饰富于古朴、精美、优雅、独特的装饰美风格。  相似文献   

3.
托娅 《学理论》2015,(8):80-81
民族服饰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关键途径,体现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水平,表现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水平。蒙古族服饰的发展道路十分漫长,并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花纹和图案。蒙古族服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如下:蒙古族独特的艺术审美,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现代服饰的制作;突出蒙古族服饰花纹,结合现代化的创作手法,体现出蒙古族传统服饰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花纹、材质和与现代设计、式样造型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繁复之美     
正第一次感受到繁复之美,是看一档介绍苗族服饰的节目。华丽的苗族服饰,简直把繁复之美演绎到了极致:复杂多样的图案,鲜艳夺目的色彩,华贵亮丽的装饰,织、绣、挑、染的技法,让服饰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我不能想象,这样的服饰,如果纯手工做下来,会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不过苗族人喜欢手工做的服饰,包括复杂的头饰,通常也都是手工打造的。因为服饰中融入了太多心血和情感,所以更觉美丽珍稀。这  相似文献   

5.
韩福龙 《学理论》2010,(6):89-90
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的发明和使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将根据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服饰民俗的影响进行探讨,主要从大众传媒的发展、传统服饰民俗的变迁以及大众传媒对中国传统服饰民俗变迁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寻找在大众传媒语境下服饰民俗体现出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林长华 《侨园》2011,(9):30
尽管时下衣着服饰色彩绚丽,款式纷繁,可以穿戴出万种风情,可真正有浓郁乡土特色又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并不多.然而,在笔者故乡闽南沿海地区,老年渔家妇女腰间系的银裤带却千百年来相沿成习,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9,(2)
<正>【提案背景】彝族服饰作为彝族文化的符号和载体,作为穿在身上的历史,折射的是彝族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核和悠久的历史进程,是传承和保护彝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就目前看,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饰发展中存在制作形式单一、缺乏服饰研发、制作质量不高、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品牌意识、缺乏着装氛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服饰作为人类的物质文化之一,又渗透着人类精神文化的因素。服饰文化随着自身的日益发展所富含的精神文化成份也越多。服饰能够极为敏锐地反映文化的变迁。当代中国正处于剧变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波及到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今恰是传统处于碰撞、交融的整合的时期。服饰文化同样也处于这样一种态势之中,呈现出各种各样新的服饰消费现象。  相似文献   

9.
分析西夏民族服饰形成的历史属性,从西夏民族的起源到建国,及对西夏民族影响深远的民族迁徙,阐述西夏服饰审美特征的历史原因,从其统治阶级服饰中的异族审美符号和庶民服饰自由的外族审美特征,论证西夏服饰具有融合汉、回鹘、吐蕃及其他外族影响的典型性大融合式的服饰审美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刘曾复 《民主》2009,(2):42-42
陈申的《中国京剧戏衣图谱》即将出版,我向他表示祝贺。陈申不仅是一个从事出版的专家,而且是研究摄影史的学者。尽管戏曲研究不是本行.可他凭借自幼对京剧艺术的喜爱与热情,在中国戏曲服饰的研究上有了一技之长。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以特邀编辑的身份.介入了京剧服装方面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从而引发了对传统戏曲服饰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服饰中深衣的民族文化涵义和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宇 《理论导刊》2007,(6):110-112
深衣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代变性款式,它在中国服装史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周代起,在中国民族服装款式基本定型之后,深衣几乎影响了中国服饰发展的整个脉络。而且深衣作为袍(衫)服的特别形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同类服装(比如日本的和服、朝鲜的裙服、阿拉伯民族的长衣等)具有深层的相似性联系,它本身蕴藏着人类社会文化学、历史文化学、地域文化学和民族文化学等诸多的美学意蕴,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人类服饰发展与演变的更多文化学和美学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5,(22)
’9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掠影由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服装流行引导者和企业决策者汇聚北京,共同奏响“’9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之歌。王辉摄影招迂回归大自然’9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掠影...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9)
明代服饰特点鲜明、风格多样,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顶峰时期。从初期的贵贱分明到中后期的奢侈成风,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近年来有关明代服饰的研究多重视社会中的上层阶级,对庶民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民间女子服饰的介绍偏少。明初期到中后期庶民女子服饰从形制、颜色、面料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几个方面论述,探讨其背后反映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程红泽 《学理论》2012,(35):176-177
对传统儒学与犹太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就会发现犹太文化充满宗教与他律色彩,而儒学基调则偏向人本主义与自律,受双方文化形态影响,中犹传统"利义"之辩下的商业观及行为准则各具特色。中国传统商道带有浓厚的儒商色彩,亦儒亦商、由贾入儒;而犹太商道则蕴涵着流散史的烙印以及对上帝契约的尊崇。  相似文献   

15.
在汉代,文学成为一门显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上至帝王,下到平民百姓,都通过文学作品的写作来呈现生活,表达自己的生命感受。汉代文学主要的文体形式有:赋、散文、诗歌。从总体上来看,汉代文学作品既关注现实人生,又充满了激情洋溢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一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征。于是,我们在汉代文学作品中便看到了了一个姿态万千、衣食住行并陈的众生社会。主要是分析汉文学作品中的服饰形象,从而体会汉代人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6.
湖湘文化是现代湘派服饰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特质文化熏染下设计师内在情感生命的呈现、特色浓郁的湖湘乡土艺术的因借、湖湘本土优质资源的精选等"生命基质",为湘派服饰的活力绽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湖湘服饰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意识不突出、市场竞争无序化等尴尬局面。走出困境,实现超越,这就需要我们从湖湘艺术和湖湘精神中充分汲取养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一条服饰产业集群化、服饰品牌特色化、企业员工高素质化的发展之路,切实推动湘派服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蔡莉佳 《学理论》2009,(32):128-128
面对当下全球经济浪潮下的文化交流,中西艺术的相互渗透,如何在我们的创作中找到最有灵感的切入点成为大多数艺术创作者们苦苦寻觅的东西。我认为西方艺术不是我们艺术创新的唯一支持。从自己本土中的古代传统壁画色彩中仔细探究,拥有丰富的色彩素养是我们艺术探求者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本课题针对中国古代壁画色彩探析,关注核心是“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一、毛泽东理想主义的特征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土壤塑造和培养了毛泽东思想与个性中的理性主义倾向,也就注定了中国和建设必将深深地烙上他理想主义色彩和浪漫主义气质的印记。毛泽东的思想与个性中饱含的理想主义色彩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如下:1.以建设未来理想社会、实  相似文献   

19.
任何文化的产生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客家服饰文化的形成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早期客家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由于当地独特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客家服饰在款式、形制上逐渐形成了自己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这种浓厚的区域特色服饰成为了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汤素兰 《民主》2014,(10):28-29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遗传密码和力量源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折射出的中国戏曲更是博大精深,它屹立于世界戏剧艺术之林,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先行示范,生动地将音乐、诗歌、舞蹈、服饰等艺术结合于一体,有着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其中,立德树人、舍生取义、精忠报国、孝敬父母的剧目比比皆是。戏曲中的思想精华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