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时、地利、人和三全齐美。毛泽东授权彭德怀下决心 1954年底,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时,出现了几个事先没有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的新问题:一是12月2日,美国政府和蒋介石正式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当蒋帮遭到"武装攻击"时,美军应立即"采取行动"支持蒋帮。二是12月26日,国务院通过了新的兵役法和第一个军官服役条例。新兵役法规定,战士将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当时,部队大都是解放前后自愿入伍的老兵,按新兵役法规定,这些老兵除留少数骨干外,都要在春节前退伍。三是气候。张爱萍深知,天气好坏对渡海登陆作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陈地区在1、2月份好天气不多,适宜陆、海、空三军渡海作战的良好天气仅有五六天。张爱萍当时想:有五六天也就够了。  相似文献   

2.
1955年进行的一江山岛之战。是我军首次也是组织得十分成功的一次陆海空诸军(兵)种的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它标志着我军已由单一兵种作战向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转变。显示出我军不但有强大的陆军,而且也有了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指挥这次作战的是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点将—— 人民海军从无到有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宣告成立。 4个月后,一封北京中南海发来的电报交到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手中:“张爱萍、林遵……到中南海,毛泽东主席要接见你们。” 张爱萍是人们熟悉的我军高级将领,他1926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对一江山岛战役曾有过这样的描述:一江山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登陆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的胜利,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初步取得了联合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被称为中国的"诺曼底"登陆战。此役规模不大,但政治意义深远,参战部队不多,但诸兵种齐全,组织指挥难度大。通过此次作战,对于加快我国国防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笔者特将军史中这一精彩战役收集、整理成此文,以表对我军的崇敬之意。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侵朝战争失败后,为了继续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和澎湖等东南沿海岛屿,于1954年12月2日在华盛顿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条约”规定:美国帮助国民党当局发展武装力量;国民党当局则向美国提供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部署海、陆、空军的权利;美蒋并采取联合行动对付“共同危险”。美国政府企图利用这个条约使他武装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的行动合法化,并以台湾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新的战争。为了粉碎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阴谋,进一步推动与加强海防对敌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锻炼和提高我陆、海、空三军联合登岛的作战能力。并为以后的三军渡海登岛联合作战创造条件,中央军委以华东军区为主,组织陆、海、空三军联合行动,于1955年1月18日发起了一江山岛渡海登岛战役。经过10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占领全岛,并迫使大陈、披山、鱼山等岛屿的国民党军逃往台湾。人民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战役的胜利显示了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强大威力。  相似文献   

6.
1976年7月,福州军区在东山岛、闽粤交界的大埕湾海域组织陆、海、空三军渡海登陆作战演习。演习前,皮司令因患眼疾在军区总院刚动完手术,尚未痊愈。我当时正在福州出席省“两委会”。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他,闲谈中,皮司令说要去东山检查演习前的准  相似文献   

7.
《先锋队》1997,(6)
周恩来“搜查”张爱萍1964年初秋,中南海勤政殿小会议厅。周恩来总理召集中央核试验专门委员会的成员贺龙、陈毅、罗瑞卿、张爱萍、刘杰等,在这里开最后一次专委会议,专题研究核试验的保密问题。总理严肃地说:“主席已经同意10月进行核试验,时间在一天天地逼近...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战役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所属部队于1950年3月至5月在琼崖纵队配合下 ,对退守海南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渡海登陆进攻作战 ,它开创了人民解放军陆军乘木帆船大规模登陆作战、摧毁敌立体防御的先例 ,在我军战史上写下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又一个光辉战例。海南岛又称琼崖 ,是我国第二大岛 ,有“南中国海的门户”之称 ,是华南的海上屏障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岛上有我党领导的琼崖纵队 ,它以五指山为根据地坚持斗争20余年 ,到战役打响前共有3个总队加1个独立团(共10个团) ,加上地方武装 ,…  相似文献   

9.
谢燕 《世纪风采》2007,(12):18-20
1953年三四月间,我作为华东军区《人民前线》的一名记者,跟随张爱萍将军出差到福建海防前线部队去。张爱萍将军当时的职务是华东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军区司令员陈毅还担负着上海市的领导职务,不能经常坐镇军区驻地南京;副司令员粟裕又已调往北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因此,军区军事方面的工作,陈毅司令员便授权张爱萍处理。  相似文献   

10.
博览之窗     
张爱萍辟谣长期以来有一种传闻,说红军长征到达贵州茅台镇时,在茅台酒厂的酿酒池里洗脏脚,败坏了茅台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喻权域教授曾对此说法多次予以驳斥。2001年11月20日,他又致信张爱萍将军,就此事向他请教。喻在信中着重讲了两点:一、参观过酿酒的人都知道,酿酒池里并无酒,不可能在酿酒池里洗脏脚;二、把烈酒倒出来“洗脚”,是川南、黔北一带的常事。他恳请参加过长征的张爱萍能出来澄清此事。11月28日,张爱萍回信谈了他在长征中经历过的有关情况:“在红军长征途中,为缓解连续长途行军…  相似文献   

11.
正蒋介石调兵遣将困守舟山1949年8月第三野战军发起的以解放舟山群岛为目的的舟山战役,是解放战争末期我军进行的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深远的一次渡海登陆作战。整个战役延续到1950年7月,长达一年之久;双方动用的兵力,从初期的陆军5个军约10万人逐步增加到10余个军及海空军和其他特种兵部队共30余万人。战役最终以12万国民党军仓皇逃  相似文献   

12.
《沁园春》-江山渡海登陆战即景 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击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蹈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料得帅骇军慌,凭一纸空文岂能防。忆昔诺曼底,西西里岛,冲绳大战,何须鼓簧。"固若磬石",陡崖峭壁,首战奏凯震八荒。英雄赞,似西湖竞渡。初试锋芒。 --张爱萍 1955年1月18日 "既然敌人设了大门,那我们就规规矩矩地从大门进去吧。" 1954年8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正式组建浙东前线指挥部,由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彭至说:一江山既是大陈的门户,也是我们"反攻大陆"的大门。为了加固这扇大门,美蒋修筑了154个坚固防御工事,组成了上中下三层火力配系,正面平均每百米就有两门火炮、两挺机枪,还设置了大量障碍物和爆炸物;加上岛岸陡峭,不利靠船攀登,利  相似文献   

13.
遵义战役是红军四渡赤水之战中的首次大捷,是长征红军从战争被动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而作为红三军团十一团的政委张爱萍,不仅积极参加了这一光辉战役,而且为这次战役屡赋诗词,热情歌唱。《渔家傲·抢夺娄山关》:回首征程赤水远,铁流北上复南转。万仞插天中一线,依地险,“小猴”剪径双枪杆。山路崎岖残夜暗,滂沱那顾泥泞溅。天降飞兵板桥畔,惊敌胆,娄山关上红旗展。这首词的头两句,概写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南下直奔娄山关。第三句“万仞插天中一线”,具体写娄山关的险要形势。《明史》谓娄山关:“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娄…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击破南敌”(胡宗南部)的战略部署,三军协同作战,诱敌东进,于11月21日在甘肃环县以北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重大胜利。战役结束后,三军主力(不含西路军)在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任弼时的统率下,集结于陕甘宁边界的定边、盐池、环县地区,以  相似文献   

15.
袁方 《党史纵览》2013,(12):53-53
作为一位职业军人与坚定的革命者,张爱萍既是极富理想、敢作敢当的热血男儿,又是桀骜不驯、擅长吟诗作赋的性情中人。正因为他刚烈的性格与锋芒毕露、坚持己见的个性,从青年时代开始,即被视为是“共产党里的另类”。毛泽东说他:“好犯上!”叶剑英说他:“浑身是刺!”邓小平说他:“军队中有几个人惹不起,你张爱萍.就是一个!”而他本人的座右铭则是:“勿逐名利自蒙耻,要辨真伪羞奴颜!”  相似文献   

16.
刘华健 《新湘评论》2014,(22):38-39
1952年10月下旬的一天,徐州市委书记华诚一打来电话,约我和刘涌(时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去市委,说有重要事情商量。我俩走进市委会议室,见到了山东省委书记向明、徐州市委书记华诚一和徐州警备区司令员张光忠。向明和我们打过招呼后说:“主席正在山东休假,准备到徐州来看看。请你们来商量一下,看住在哪里好,〉”接着他又说,“主席习惯睡木板床,吃饭要吃米饭,不喝酒,不要搞大碗大碟的荤菜,搞清爽些就行。”他还说,“主席主要是出来走走,不要多谈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爱萍创建华东海军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殿卿 《湘潮》2004,(1):20-25
1994年3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云集长江北岸,渡江战役爆发在即。从苏联养伤回国不久的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完全清楚,解放战争已近尾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华民族将获得和平与安宁。他为此兴奋不已,不顾自己重伤初愈,与司机轮换开车,风驰电掣赶到渡江战役总前委驻地蚌埠。他决意要参加这最后挖取敌人心脏、埋葬蒋家王朝的关键一战。 张爱萍没有如愿。华东军区司令员兼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交给他的是另一项任务:主持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历史证明,张爱萍无须为没能参加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而遗憾。在人民海军历史第一页上,他留下了许多流芳后世的佳话和诗篇。  相似文献   

18.
1955年1月,华东军区海军在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1954年10月前为华东军区参谋长)统一指挥下,协同驻浙江陆、空军部队发起解放一江山岛战斗。由此入手,解放军解放了浙东沿海全部岛屿,彻底攻克了国民党军在浙东海上的最后防线。  相似文献   

19.
解放海南岛之战自1950年3月5日开始,至5月1日结束,历时58天。歼敌3.3万人,击毁敌机2架,击沉敌舰2艘,击伤5艘。创造了木船打军舰的奇迹,开创了我军海上作战胜利的先例。 值此建国50周年大庆,笔者特约请海南岛战役参加者、福建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毛世昌,讲述当年渡海登陆作战的情景,撰成此文,献给为新生共和国而战的英雄们、先烈们。  相似文献   

20.
战争史上的奇迹──邓华将军指挥海南岛战役纪实罗印文用帆船渡海,突破敌立体化防御,胜利解放海南岛,创造战争史上的奇迹1950年4月16日,是邓华最后确定两个军主力大举南渡作战的日子。偏巧,这日天气变幻无常。早上,琼州海峡上空东风阵阵,中午转为东南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