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思法律观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晖 《政法论丛》2004,(1):30-33
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形成 ,对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 ,正确掌握和运用法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人试从马克思唯心主义法律观向唯物主义法律观转变的原因和各个阶段的具体法律思想的阐述过程中 ,追寻马克思法律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刘莹 《法制与社会》2011,(4):235-235
人的意志是否自由,人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自由,怎样才能获得自由等等问题,构成了各派哲学家自由观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普遍受到人们的注意。针对杜林唯心主义的意志自由论,恩格斯在批判过程中,科学地阐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内在联系,强调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外部世界的支配,科学地解决了有关自由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的意志是否自由,人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自由,怎样才能获得自由等等问题,构成了各派哲学家自由观的重要内容,从古至今普遍受到人们的注意.针对杜林唯心主义的意志自由论,恩格斯在批判过程中,科学地阐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内在联系,强调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外部世界的支配,科学地解决了有关自由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收入分配公平观与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已由过去的平均主义开始转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阶段。如何坚持以马克思的收入分配公平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被传入我国之后,在我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改革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我国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延伸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分支.我国的法学体系是立足在吸收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并进一步进行了重新建构,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法律进展.建立在对法治的信仰、对法治的践行之上的法制建设,已...  相似文献   

6.
熊燕  赵娜  李德峰 《法制与社会》2011,(11):293-293
人的问题一直都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问题,可以说马克思思想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针对的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主要集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笔记本1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由对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和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的阐述两部分组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严格区分了劳动的对象化和劳动的异化,用“异化劳动”这一范畴生动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但由于其异化逻辑是以先验假设为前提的,因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还不是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申庚科 《法制与社会》2012,(33):158-159
马克思的物质不仅仅是从常识角度理解的宏观自然物及人造宏观物体,而应包括三种形式:一是纯粹自然物,包括宏观的、有形的、可直观自然之物和微观的、无形的、不可直观的自然之物;二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创造的有形之物,包括各种产品、商品、货币;三是社会商品生产背后形成的无形之物,指生产力、生产关系(含资本)。  相似文献   

9.
李可 《法商研究》2006,23(2):92-99
马克思的森林立法观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法制的基础上提出的。马克思运用利益分析的方法,揭露了资产阶级森林立法的本质,指出林木所有者的私人利益是资产阶级森林立法的灵魂,林木所有者的私人利益败坏了森林立法的正义品格,从而主张森林立法应具有阶序性,应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位,以公益为重心,坚持普遍联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对马克思正义观的践行。在马克思正义观视域下研究如何推进共同富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正义理论,有利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应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完成了时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通过大量社会实践的分析,完成了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哲学认为,人在物质生活领域和肉体上是没有自由的,只有精神意识中才存在自由。马克思则认为,物质生产领域的自由同样是存在的。然而,物质生产领域的自由能否真正的实现同样是值得质疑的。  相似文献   

13.
《法学杂志》1987年第4期所载《论惯窃罪的认定》一文,(以下简称“认定”)对累犯和惯犯的处罚原则提出:“累犯属于加重处罚,惯犯属于从重处罚。”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不符合我国刑法的规定。我国刑法第61条明确定,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而不是加重处罚。对加重处罚,只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中才有规定,而且只限于两种情况,即:(1)劳改犯逃跑后又犯罪的:(2)劳教人员、劳改罪犯时检举人、被害人和有关的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干部、群众行凶报复的。对属于这两种情况的犯罪,也不是一律加重处罚,而是要根据其犯罪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从多种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研究和剖析,他在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的同时又毫不留情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批判。但他也错误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认为它的灭亡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自由是人类固有的权利.实现自由从来都是人类的理想.正因为自由是一种普遍精神,内在地具有自主性、客观性、能动性、选择性、历史性,以及自发地从事认识、实践和发明创造的性质,具有社会道德和多元价值的含义,因此马克思终生酷爱自由,憎恨剥夺人民群众自由权利的行为,把全部身心都奉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以使人类获得真正自由的本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戴振祥案罪与非罪的讨论,本刊收到全国各地的大量来信来稿,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刊登。在此谨致谢意。下面我们摘要刊登其中的部分文章,供读者参考。截至发稿时,我们仅收到一篇认为戴振祥有罪的文章(作者是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张吉堂)。对此文,我们不作删节,全文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理论著述的早期著作、在其著作时期,马克思的哲学观处在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向过程.马克思在文章中发表了下述精辟的理论观点:论述宗教的质,指出对宗教的批判是其它一切批判的前提;人创造了宗教而非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是颠倒了的世界及其总的理论宗教的颠倒性世界及其理论是相对于世俗世界及其理论的批判性表述;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论述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论述现存社会制度的物质性,指出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论述理论对群众的思想武装意义,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论述作为世界观的哲学与无产阶级的功用关系时,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8.
裴家庆 《法制与社会》2014,(11):157-158
德波的《景观社会》一书是现代西方思想家反思社会发展的精神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粗略地介绍了德波关于景观社会的见解和思想批判。结合马克思关于异化和商品拜物教的思想,可以看出德波所谓的景观社会中依然存在的拜物教,是在马克思和卢卡奇等思想家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其所言的景观拜物教。德波认为,景观拜物教是由分离这一发生机制产生和活动运作的,而分离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造成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在批判的话语中,德波模糊的提出了一些关于拜物教消亡的条件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晓爽 《法制与社会》2010,(34):349-349
本文提出社会主义立法的四方面的价值标准,并分别论述了立法中的平等、自由、人权与安全、公平与效益等几个基本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一篇文章发表出来之后,如果“如一箭之射向大海”,了无反响,也许可认为是作者的悲哀。而若能得到读者的关注与回应,不论是赞赏还是批评,则对作者以及广大的读者都是幸事。本刊自本期起新辟“读者与作者”一栏,旨在沟通彼此之间关系,促进思想的双向交流或交锋,引发对学术问题的深入探讨。本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凡本刊所发表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欢迎读者提出意见:或商榷,或批评,或质疑问难,或拾遗补阙,还可以评点发挥。本刊也将同时或间时发表原作者的答复:或释疑,或答辩,或吸收,或修正,或反批评。登在本栏的文章力求实事求是,与人为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切忌扣帽子,打棍子。可以对作者之文作全面评议,更欢迎专就某一点、某一个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文章宜短不宜长,三五百字很好,三四千字也行(但不宜超过,否则可另撰专文)。本期所发表的读者质疑与作者答辩,并非范本,不过是起个头,期待着有更多更好的评议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