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济南惨案”发生前后,日本方面采取蛮横无理的态度出兵强占中国山东,而此时的国民政府则采取较为软弱的对日政策,导致了中方在“济南惨案”上的交涉处于下风。除此之外,还答应日本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继续履行不平等条约,这种丧权辱国的态度为后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埋下了祸端,也是南京国民政府以后所推行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1928年5月1日至6月初,日本侵略军在风景秀丽的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五三"惨案。这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最令人发指的惨案之一,也是山东现代史上最大的惨案。这场惨案中,中国军民死亡6000多人,伤1700多人,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其间,日本还违反国际惯例,残忍杀害蔡公时等我外交人员。因日军  相似文献   

3.
济南惨案     
济南惨案李家振济南惨案是1928年5日日本军国主义一手制造的一起严重国际犯罪,是日本侵华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因日军在济南对我国军民的突袭和大规模屠杀始于五月三日,故又称为“五三惨案”。日本出兵山东,制造济南惨案,决不是一次孤立的侵略行动和偶发暴行,而...  相似文献   

4.
康鹏 《党史纵横》2014,(6):48-53,61
正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获取在华利益、进而霸占中国,借保护侨民为由悍然攻占济南,大肆屠杀我无辜军民和外交人员,打死中国军民6123人,打伤中国军民17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因大规模屠戮自5月3日开始,故又称"五三惨案"。这是南京大屠杀之前,现代国际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一幕。"五三惨案"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奉命赴济南与日方交涉,面对强行进入交涉公署的日军,蔡公时为维护民族正义慷慨陈辞,据理力争,用日语斥责日军暴行,被日军  相似文献   

5.
鲁南 《世纪桥》2010,(4):44-46
<正>1928年5月3日,正当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保住已从北洋军阀手中取得的巨大权益,不让国民党军队染指东北三省,因而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军前进,甚至在北伐军途经山东济南时,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  相似文献   

6.
鲁南 《党史纵横》2011,(3):56-57
1928年5月3日,正当南京国民政府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保住已从北洋军阀手中取得的巨大权益,不让国民党军队染指东北三省,因而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军前进的步伐,甚至不惜在北伐军队经过山东济南时,大肆屠杀了6123名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惨案发生后,由于蒋介石当局奉行对日妥协政策,致使这桩惨案最后竟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7.
张莉 《世纪风采》2010,(3):37-39
1928年5月3日,正当南京国民政府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之际,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保住已从北洋军阀手中取得的巨大权益,千方百计阻挠北伐军前进的步伐,甚至不惜在北伐军队经过山东济南时,大肆屠杀了6123名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济南“五三惨案”。惨案发生后,由于蒋介石当局奉行对日妥协政策,致使这桩惨案最后竟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8.
顾延欣  费俐兴 《世纪桥》2013,(12):72-73
1928年5月,"济南惨案"后,以怡和轩俱乐部为首的新加坡爱国团体发起组织成立了南洋地区第一个为济南惨案筹赈募捐的机构——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统一负责新加坡地区的筹赈募捐工作。筹赈会的成立使南洋华侨更加团结,募集了大量善款,救济国内遭难的民众,同时为以后抗日战争时期更大规模筹款支援国内抗战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5,(9)
<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首家喻户晓的抗日歌曲曾经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英勇抗敌;在和平年代,它仍然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大刀进行曲》的词曲作者麦新,原名孙培元,祖籍江苏常熟,1914年出生于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1936年,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制造"济南惨案"的影响,他参加了上海市民举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两本日记     
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 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这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John H.D. Rabe)于1882年出生于德国汉堡。1937年  相似文献   

11.
刘凡 《世纪桥》2009,(13):51-51,68
广州沙基惨案发生后,广州各界群情激愤,一致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态度进行交涉,以雪国耻。广东革命政府以民意为基础,采取迅速理智冷静强硬的态度进行外交交涉和抗议,并在经济上实行绝交,打击了英法帝国主义者的气焰。唤醒了民意,有助于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中共留守中央起初采取了较为激烈的反日反蒋方针,在执行不力情况下,留守中央及时转变斗争目的与策略,力图通过加入国民党所组织的反日团体、联合各类工会与小资产阶级等较为灵活的手段恢复与扩大党在城市的力量,使得中共在城市的党团组织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在共产国际影响下,中共"六大"以后,中央对"济案"引发的反帝运动的方针再次转为激烈,力图以城市为中心,"掀起革命高潮"。"六大"前后中共对"济案"的应对在推动全国反帝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党的白区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1942年4月29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为把华北作为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对冀南抗日军民进行灭绝人性的血腥残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二九"铁壁合围大惨案.这一重大事件记录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对冀南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也记载了冀南抗日军民英勇无畏,浴血奋战,一举斩断日军的"铁壁"、冲破日寇重重包围的壮举,谱写下了反"扫荡"伟大胜利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四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追溯历史,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曾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多么深重的灾难,数以千万计的中华儿女牺牲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平阳惨案就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中国犯下的无数暴行中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5.
说起发生在重庆的惨案,人们恐怕都会想到发生在歌乐山下渣滓洞、白公馆的"一一·二七"大屠杀。其实,论规模、惨烈程度,论牺牲人物的历史地位,重庆历史上却还有一桩大惨案,它就是1927年的"三三一"惨案。值此"三三一"惨案90周年之际,本刊特约此稿,以此纪念在惨案中牺牲的革命英烈和普通民众。  相似文献   

16.
1947年5月,北大学生发起"六二反内战日"倡议,号召全国学生在6月2日罢课游行,国民党为此制定"六一大逮捕"计划,决心强力镇压,发生在武汉大学的"六一惨案"为其中的典型事件之一。6月1日凌晨,武汉军警全副武装包围武汉大学校园,大肆搜捕,引发了军警与学生之间的冲突。一军警鸣枪示警,企图吓散抢救被捕同学的大批学生,但埋伏各处之军警误认为这是镇压临时事变的信号,于是乱枪齐射,学生王志德、陈如丰被流弹击中身亡。另一死难学生黄鸣岗,虽具体死亡细节说法不一,但其系被军警"瞄准射击"致死确凿无疑。事件之中,另有多人受伤或被捕。此即轰动一时的"六一惨案"。惨案的发生,与当局现场部署失当、军警技术拙劣,以及蒋介石用暴力压制学运的态度,北平学生"六二反内战日"决策的轻率盲动等因素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在震惊中外的万县“九·五”惨案中,四川军阀杨森一改以往对英帝国主义妥协退让的态度,而对其采取强硬的措施,使长江上游英国的“航运”中断一时,展现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其原因何在?毫无疑问,是朱德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打!我们要给英国人一点教训!”  相似文献   

18.
1927年1月3日下午,武汉革命群众与英国水兵在汉口江岸码头中英交界处发生了冲突,史称"一三"惨案.对惨案中我方的伤亡情况,史学界有些记载上说有"一名"群众死亡,如<刘少奇传>、<国际关系史>第四卷等①;有些记载上说有群众"当场"死亡,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年)>等②;与这两种说法相对立的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我方并没有群众在这次惨案中死亡③.笔者同意第三种说法,并在本文中试为之作一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9.
在震惊中外的万县“九&#183;五”惨案中,四川军阀杨森一改以往对英帝国主义妥协退让的态度,而对其采取强硬的措施,使长江上游英国的“航运”中断一时,展现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其原因何在?毫无疑问,是朱德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打!我们要给英国人一点教训!”  相似文献   

20.
正平顶山惨案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法西斯第一次对中国平民的大屠杀。1932年9月16日,日本侵略者将抚顺煤矿附近的平顶山村民3000多人集中起来,实施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发生后,日本关东军及日本政府极力封锁消息,面对中国政府的质问百般抵赖,对大屠杀的事实矢口否认。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记者——爱德华·威廉·汉特(Edward William Hunter)先生,只身来到抚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