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中国通”的外国朋友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只把笑脸留给熟人?” 他发现,许多中国人走在大街上,神情是紧张而严肃的,不会轻易给陌生人一个笑脸。大多数人,都对突如其来的微笑感到不适应,本能地加强警惕。  相似文献   

2.
谐音的滑稽     
前几年,外国驻北京的记者们邀请我到长城饭店去讲幽默。我讲到,幽默是随着社会、文化进步发展而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方式,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语言。我说,中国有数千年文明史,中国人是很理解幽默的。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看到转载在报刊上的一些外国小幽默作品,认为中国人是看不懂也不大读得懂什么是幽默的。记得在讲课的现场,就有一位华裔的外国记者向我提出,中国人懂不懂得幽默等问题。我就用前面讲到的,河南一位农民说有一块地不上肥,说那是块“卫生地”的事,来证明中国人不但懂,而且还非常有幽默感。我说,中国人运用的一些幽默技法,外国人…  相似文献   

3.
论WTO下的企业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立余 《法学家》2001,(3):25-29
有关中国加入WTO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各界、尤其是经济界,议论纷纷。或喜或忧的依据多半是对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与外国企业、外国产品的优劣比较,更具体的说,是对内外产品的成本、价格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就在全中国的法学专家、律师、法官都纷纷走出国门与外国同行就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却有一群人面临着相对尴尬的处境,这就是中国的宪法学者们。英国学者戴雪的《英宪精义》一书,直到现在仍然是宪法学专业研究生们的必读书目,固然,《英宪精义》是传世经典,但这本1885年出版的宪法学著作在中国一再新版,却不能不让人联想些什么。曾经有宪法学教授在上课时这样对自己的学生说:“中国的宪法学者出去跟别人能交流什么?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民党史稿(4)·伍秩庸博士墓表》称:“论者谓国人得为外国律师者,公为第一人。”这位伍秩庸,大名伍廷芳,乃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名人和奇人。说他是名人,是因为他是香港第一位华人“太平绅士”,又是清末膺命修律的两大臣之一,还先后两任清朝驻美大使;辛亥后他以  相似文献   

6.
张枫逸 《政府法制》2012,(17):41-41
我国《国籍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周籍;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闲籍。然而,现实中,加入外国国籍又未注销中闻国籍的实际上的“双重国籍”在我国已不是个例。全同政协委员陈宜瑜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有较大数量的留学人员和以其他方式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在取得外国国籍后,并不报告,拥有的中国居民身份证还保留着,  相似文献   

7.
一、律师代理涉外行政诉讼业务的概念涉外行政诉讼是指外国自然人、外国组织就中国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为的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行政行为的关系人或相对人,依照中国法律,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诉讼活动。律师的涉外行政诉讼业务是指中国律师接受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的委托,担任其行政诉讼代理人,参加行政诉讼活动,依法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业务活动。二、律师代理涉外行政诉讼业务的原则律师代理涉外行政诉讼,应当坚持以下原则:门)国家主权原则。我国行政诉讼法第70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  相似文献   

8.
杨庄 《政府法制》2008,(11):40-40
近来,外国媒体对中国批评、责难甚至辱骂的声音比比皆是,我们招谁惹谁了,为什么西方一些人对中国人怎么看都不顺眼?  相似文献   

9.
简非 《法人》2004,(1):68-75
在中国的外国律师,仍然是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群体。事实上,外国律师进入中国的脚步几乎是与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同速进行的,因为大多数利用外资的项目都需要外国律师的参与,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不过,外国律师在中国通常并不喜欢抛头露面,相反,他们行事低调,但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并时常参与数额巨大的商业交易。  相似文献   

10.
许育红 《中国法律》2008,(3):40-40,107,108
一、中国领事公证人依法可办理领事认证的合同类文书的形式 中国领事公证人,是指在中国驻外国的外交、领事机构中执行公证职务(办理公证与认证事务)的领事官员。  相似文献   

11.
外国关于受贿罪主体的规定山丰不少人以为,外国的受贿罪与我国的一样,都是职务犯罪,犯罪主体都是具有特定身分的人,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外国的受贿罪并不都是职务犯罪,犯罪主体也不都是具有特定身分的人。在国外,受贿罪的性质是发展变化的,其犯罪主体也是不断扩...  相似文献   

12.
不以言论治罪的宋朝是中国的骄傲。宋朝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据史载,太祖立国之后,曾在太庙里刻下祖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相似文献   

13.
广州恒大足球队的巴西人穆里奇表示愿意加入中国籍。但有分析认为,穆里奇加入中国籍的可能性并不大。其实,在清朝时期,许多外国人也涉及在中国任职、入籍的事。  相似文献   

14.
一位外国朋友,中文学得倍儿棒,也算是中国通了.不久前,在一次聚会上,他说:"你们中国人,为什么只把笑脸留给熟人?" 他通过观察,发现许多中国人走在大街上,神情是紧张而肃然的,不会轻易送给陌生人一个笑脸.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古话,落叶归根。许多年来,秉承这一信念的,除了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有许多与中国有血脉联系的外国领导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元首在访问中国时,不忘前来寻根,看看自己的“故土”。  相似文献   

16.
3月22日,商务部长陈德铭说:"可口可乐兼并汇源这件事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可口可乐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注册在开曼群岛的一个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兼并不涉及中国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司法部副部长段正坤28日在荷兰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扩大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引进更多的律师事务所到中国开展业务。段正坤是在莱顿大学举行的“面向新时代的中国法律服务”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说这番话的。他说,目前已有92个国外律师事务所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外国律师事务所的市场准入条件,规范对外国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加快引进一些规模大、管理经验丰富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到中国设立办事处,为跨国公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上)沈宗灵作者认为,当代中国的立法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根据本国国情并总结本国经验创制的。在这一过程中,也借鉴了对中国有用的外国立法的经验。本文探讨了近二十年中,中国在借鉴外国法律...  相似文献   

19.
外国律师在华违法执业“狂潮现象”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外国律师在华违法执业‘狂潮现象” 近期,多家外国律师事务所或律师未经主管机 关批准就在中国从事法律服务活动,犹如一股狂 潮,突袭中国,重灾区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京。这些外国律师事务所或律师在报纸上 的广告铺天盖地,仿佛我国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 “自由市场”,外国律师事务所和外国律师无须任何 手续就可以到中国来“摆摊”营业。这无疑会使人 们产生错觉,以为外国律师在华执业方面,中国已 经成为一个“无需任何条件、彻底放开”的国家。但 必须说明的是这种现象不仅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而且扰乱我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对外国科技立法经验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对外国科技立法经验的借鉴王亚山一、借鉴外国科技立法经验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国已逐渐从闭关自守走向改革开放。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中国经受了一个又一个的严峻挑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选择。尽管一路上曲曲折折、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