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肉稀饭,是元江县咪哩乡哈尼族用来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只有在年节时,你才有口福吃到。哈尼族做鸡肉稀饭,选材是很讲究的。鸡,必须是自家放养的本地土鸡,外来的鸡一般不用。用米有三种,都会选择用上好的特级米,一般有紫米、糯米和普通大米可作为备选的用米材料。其它的配料用材各不相同,因用米的不同而不同,选择紫米或糯米作材料时,配料之中就绝对不能使用香草之类的香料。要不然,煮出的鸡肉紫米稀饭或糯米稀饭,就会失去紫米或糯米天然的纯香,也会淡去鸡肉的香甜可口之味,影响到鸡肉稀饭的味道。如果选择一般普通的大米作材料,则必须选择…  相似文献   

2.
陈永邺 《思想战线》2008,34(2):135-136
哈尼族的长街宴是一种具有宗教宴会性质的具规约性的象征符号系统. 在哈尼人过年期间,人们用芭蕉叶把糯米粑粑、猪肉、鸡肉包起来寄给外面的亲人,告知他们过年的消息和传递家人对他们的思念,因此.长街宴宴席里圆圆的糯米粑粑、猪肉、鸡肉正是哈尼人团圆和崇尚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这些象征符号所具有的意义,正如一个脚印可以表示一个人的身体和运动的力量一样.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乡,我第一次亲眼目睹并感受了风格独特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男人狂欢节”。三月里的红日从云雾飘绕的山峦中升起,一束束金辉洒向古老的山寨,山里人从炊烟中躁动起来,大人小孩穿起了节日的盛装,女人们在为自己的男人梳妆打扮,她们用山里摘来的野果点缀男人们。一阵阵五谷的芳香弥漫着整个沸腾的山寨,女人们舂着芳香的糯米粑粑,杀鸡宰猪,找野菜,下河拿鱼,打扫村寨卫生,为男人狂欢拉开了序幕。男人节是流传于金平县者米乡一带壮族、傣族群众的节日。据一位老人说,在很久以前,为抵御外敌,保卫家…  相似文献   

4.
初夏的风,吹绿了层层梯田,染红了满山杜鹃,这正是红河哈尼族山寨最美的季节。居住在羊街一带的哈尼族奕车支系,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苦扎扎”———六月年。按照哈尼族历法节令,农历五六月间春耕栽插的农活全部结束,人们渴望天神保佑禾苗成长,赐予好收成。况且,哈尼人常说:“属羊的六月来了,要讲羊月的古礼了”,这古礼就是祭祀迎请天地之神来世间与人们同乐。羊街的“苦扎扎”节上人们纵情欢乐,持续六天之久。关秧门后的第三个属羊日,便拉开了节日的序幕。家家户户都无一例外地忙着杀鸡、舂糯米粑粑等献祖先。青壮年男子…  相似文献   

5.
碓是什么?—久居城市的人会问。——很久很久以前,城市人若买到成块的锅底盐时,必会从厨房一角拿出一个用青石打凿的小石臼来,用同样以青石凿成的小石杵来把锅底盐舂碎舂细,当然,这小石臼也不只是用来舂盐,也用来舂蒜泥、舂花椒、八角等等;中药房里用来舂药的药臼,虽然形状近似,却不是石的而是黄铜的了……碓,从主体外形看,就近似放大了的家用石臼和药房里的铜药臼。这种曾在西南边疆各民族中有着悠久历史的加工工具,几十年来,随着电力的发展,已逐渐消失。但是,在山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无论脚碓、手碓、水碓,不仅现在还能看到,而且…  相似文献   

6.
彝族古代葬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的古代葬俗,长期以来保持火葬的习俗。例如四川大小凉山解放以前,老年人死后,家人穿黑白蓝送终服,停尸屋内木板上。尸体捆作屈肢侧卧的形状,头朝里,脚朝外,派人四出向亲友报丧。大奴隶主在院内用白布搭灵棚,停尸其中。亲朋前来吊唁,唱丧歌,并送礼品。一般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荞麦粑粑,一坛酒。邻居也送几十个荞麦粑粑。已出  相似文献   

7.
墨江紫米,即紫糯米。它的美名甚多,但其每个名称,均以它的罕见名贵和效用而得。如民间流行的紫米炖鸡,是妇女生儿育女的高级补品,称它为“补血米”。墨江癸能等地的紫米,别有奇观,除与其它地区的紫米一样能起到舒筋活血接骨接筋的作用外,其米碎断几节用水浸泡蒸熟后,可自然接成一颗颗完整的米饭,叫它为“接骨米”。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等功效,又叫它为“药米”。紫米煮熟后,色泽鲜艳,紫中透红,独特罕见,味道香美,营养甚高,是佐餐、宴席中的高级珍品,得到“紫珍珠”的美称。紫谷曾是照清朝康熙皇帝旨意播种…  相似文献   

8.
南靖土楼     
福建省南靖县是土楼文化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到南靖山区的书洋、梅林、船场、南坑、奎洋等乡镇,就仿佛进入一个土楼王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烈称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中国文物局、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认为它是“世界建筑的奇葩”。南靖土楼历史悠久,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风形、半月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凸字形等。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原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造成宽厚的楼墙,内建木结构房子,一座…  相似文献   

9.
春晚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舂晚都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情结,而且逐渐演变成一种新民俗,它和吃饺子放鞭炮一样,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不然,人们就不会如此关注春节晚会的质量。而每年舂节晚会过后,都有不少经典台词或唱词成为人们争相传播的流行语,使舂晚的独特魅力在民间得以发挥。当年,一曲《常回家看看》触动了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在无数游子的泪眼中散发着亲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墨江写意     
刘顺才 《今日民族》2009,(11):26-28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墨江,是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是紫米之乡;墨江,是北回归线上的宝地;墨江,是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开周 《中国减灾》2012,(8X):48-48
<正>"耐饥丸"清朝有一种方便食品叫"耐饥丸",做法如下:整半锅糯米,炒到发黄,倒石臼里晾着,再整半锅红枣,蒸熟后,去皮去核,也倒到石臼里晾着。然后用大杵使劲捣,把石臼里的糯米和红枣捣烂捣匀,捣成糊状,再挖出来,团成鸡蛋大的丸子,铺在苇叶上晒干。清朝人李化楠说,这种耐饥丸最能耐饥,吃一丸,保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月30日,是春运工作启动之日,首次参与舂运文明引导活动的城八区600名文明乘车引导员及11名绿色啄木鸟志愿者,全力投入到舂运文明引导活动中。文明引导员们统一身着蓝色服装,佩戴“公共文明引导员”袖标和微笑胸牌,斜挎着印有“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书包,  相似文献   

13.
罕燕 《今日民族》2013,(6):53-53
帕腊荼莎节(直译为舂茶节),也称凯努斑朵节(直译为玉米苗节),是景颇族群众以育玉米、舂春茶和对山歌为形式的社交聚会活动。主要流传于中国境内的盈江县卡场镇周边至缅甸伊洛瓦底江以东的景颇族地区,每年的春季举行,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关于帕腊荼莎节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14.
龙鳞 《今日民族》2010,(4):36-37
傣族民间验方 1.配方:糯米50克,白果50克,猪膀胱1个。 用法:白果去皮后与糯米加调料放入猪膀胱内,蒸或炖服。 功效:可治遗尿。  相似文献   

15.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9,(16):44-45
用“雨后舂笋”来形容今年中式快餐店的扩张速度并不为过,来必堡、华必和、旺得福、吉客来……一个又一个中式快餐新品牌接连诞生,并且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面对经济寒潮,国内诸多行业皆紧缩应对,中式快餐却逆努上扬,新店面一家接着一家。  相似文献   

16.
溆浦桐叶粑     
刘小兵 《今日民族》2013,(10):52-52
溆浦是湖南西部的一个小县城,走在溆浦街头,随处可见当地妇女背着竹篓,摆摊设点,沿街叫卖一种叫“桐叶糍粑”的美食。桐叶糍粑做法很简单,先将糯米磨成浆,用黄色,其间还点缀着油辣子的点点深红。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全省农村粮食定购任务,已经核定为大米45亿斤,各地正在向农业社分配。为了进一步鼓励农民生产积极性,便利农业社安排生产,以保证国家在粮食品种上的需要,对糯米、大豆的定购和红薯收购的数量,亦应在粮食定购总任务内加以确定。去年全省糯米定瞵6,000万斤,大豆定瞵7,000万斤,均超额完成了任务。今年定购任务经本会研究确定,糯米为12,000万斤,大豆为9,000万斤。各地应根据生产情况进行分配,凡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中医药大学李炜锋博士介绍说,传统医学认为,头发跟人体内肾、肺、脾胃等关系密切,脏腑功能正常头发就乌黑靓丽、滋润,反之如肾虚、脾虚或肺热,头发就会变白和干枯。中老年人要防止头发过早变白,一是要常吃乌发食物,如紫米、黑豆、赤豆、黑芝麻、核桃仁、松子  相似文献   

19.
云南境内的26个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广袤而富饶的红土高原上"一直以种植水稻和杂粮为生"因而创制出许多用料奇谲"风味独特的精美食品&从制作方法来看"蒸%煮%焖%炒%烤"无奇不有&从用料种类来看"竹%叶%花%果%蛋%禽"皆可入味&下面"我们不妨略作一番集锦'瑶族五色米饭又叫五色米糯米饭,是富宁、麻栗坡两县瑶家清明节时必备的主食,有预祝五谷丰登、吉祥幸福之意。其实,把糯米染成五色,在云南不单是瑶族的食俗,壮族、布依族、傣族中都有存留。其制作方法是选上好的糯米2000千克,将其淘净,分成5份,一份用清水浸泡成白色;一份用一种放在菜盆之中,放…  相似文献   

20.
舂米 机米     
我的孩提时期,是在老家的乡村长大的,从小,就目睹并亲身体验了乡亲们将谷舂成米的艰辛与不易。我的家乡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6栋土木结构的瓦房散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