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文化生态转型后,民间文艺创作呈现了全面的"不适应症"。为了克服这些"不适应症",寻求一条与当代文化生态相适应的发展道路,近三十余年来民间文艺在创作上进行了种种探索和尝试,使民间文艺创作呈现一系列的新变,这些新变让人们看到了民间文艺创作在当代文化生态下发展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2.
朱惠斌  王强 《前沿》2012,(8):121-122
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的民间文艺,发祥于民间、生长于民间,与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息息相通,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操、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连。在新的历史时期,努力挖掘、弘扬民间文艺源,大力保护、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民间文艺,既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之举,更是民间文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就表象而言,受工具理性左右,改革开放以来的民间文艺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之势.新世纪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使衍生于农耕文明的民间文艺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前所未有的重视.顺势而生的民间文艺的权威--媒介学者与为政者、开发商一道主动担负了传统民间文艺重建的重任.民间文艺的传承传播呈现出从官媒精英到民众、社区的反哺状态,民间文艺市场一贯有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民间文艺的反哺实则割裂了被工业文明以及信息文明主宰并追寻着都市生活方式的民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当下现代性浸染的公民的日常生活也就成为中国民俗学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潘鲁生 《传承》2012,(15):70-71
手工艺是我国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民间手工艺自身的文化特点和生存现状使其保护传承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安全、地域、团体权益和个体权益等方面的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影响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贵州民间文艺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文对贵州民间文艺生态环境及贵州民间文艺进行了论述。认为多元性、多样性和丰富性是贵州民间文艺具有的特点,贵州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是培育贵州民间文艺的土壤。提倡要大力发展贵州民间文艺。  相似文献   

6.
民间文艺是前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鲜明的地方性,也是一个地方文明积淀的"活化石"。一、溧阳民间文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不仅是多视角的,而且是多学科的,其中包括语言与文化的空间差异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影响制约关系、语言与文化的结构层次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类型分布关系等。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学其文化,以达到真正掌握语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作家、艺术家从民间文艺中发现新价值,其中包括语言、故事原型、形式等。他们对民间文艺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种创新与发展体现在塑造新人物、表现新主题(民族国家观念与阶级斗争)及新文艺形式和新美学风格等方面。然而,延安文艺的民间化运动应当历史和辩证地认识,它一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存在不足。但它的丰富经验毕竟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下文化建设及文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就一个地区而言,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我省文化强省建设,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凌  孟大伟 《群众》2009,(4):52-53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灵魂和血脉的传承与延续。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后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11.
在湘、鄂、黔、渝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民间婚嫁活动和一些节日节庆活动都离不开红蛋.本文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证和田野作业,证明这些民间活动中的红蛋,具有神话因子、生殖崇拜和巫术崇拜等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将极大地促进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对少数民族在西部开发中的参与性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将具有现实意义。建设民族工艺村应是当前条件下实现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民族工艺村建设可作三个层次———个体、社区、社会———和两种状态———静态的与动态的保护开发———的模式区分。建设民族工艺村过程中还有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汉简资料为中心,结合文献记载,主要从环境、种族、时代三方面考察了两汉河西民间文学生存的土壤。认为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由此形成的繁荣的商业经济、复杂的居民成分、复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及汉代特有的文化氛围,两汉河西具有丰厚的民间文学土壤。  相似文献   

14.
Folk Customs     
It used to be Miao custom to celebrate New Year on a date of their own calculation, traditionally the day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 But with changing times, in many regions this celebration has been rescheduled to coincide with the Chinese New Year, or Spring Festival.  相似文献   

15.
ZHU Jianshen(1447-1487),a Ming Dynasty sovereign of the Forbidden City from 1465 to 1487,was more of a romantic artist than an emperor, and he was fascinated by the lives of those beyond the imperial walls.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of 1485,he ordered a duplication of folk celebrations in the palace.In no time,a spacious courtyard was converted into a lantern fair;  相似文献   

16.
正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ject vitality to ancient towns A statue of the Liangmao Baby,an ethnic Hakka girl wearing a liangmao,or cool hat,was erected on September29 in the Gankeng New Town,located in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in south China’s  相似文献   

17.
Various cultural expressions on show in Kunming As living conditions keep improving, China’s rural areas are flourishing and undergoing enormous changes, and the  相似文献   

18.
China's 30 plus provinces,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take turns showcasing their culture and customs at the ongoing World Expo in Shanghai. Beijing took the lead by hosting Beijing Week in May. Since then,many local arts have been featured,such as the New Year paintings of Tianjin' s Yangliuqing Town,the pastoral songs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the song-and-dance duet popular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acrobatics of Hebei' s Wuqiao County.  相似文献   

19.
浅析道真仡佬族"哭嫁"民俗的民族社会伦理道德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 ,分析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部分仡佬族中遗留的“哭嫁”民俗的民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功能。这种民俗有益于当前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同时 ,民族民俗也要与时俱进 ,不断改革 ,在其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