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整个时代文学主流的唐代诗歌,以其辉煌的成就表现出多元一体的和谐状态,使中国文学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代。探究唐代诗歌繁荣的内在主体原因,一直以来是文学研究重要的课题。根发于中国古代智慧的"和谐观"对唐代诗人才华的浸润,使呈现多元和谐的唐诗永远闪烁着诗性智慧的光芒。唐诗继承和显现了中国古代美学天人合一、真善统一、情理归一等等极具东方色彩和民族特色的和谐观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中国文学经历了从形式语言到文化语言的实验过程.在形式语言阶段,作家作品强调文学语言的形式意味,突现文学语言在文学叙述中的功能和作用.但从1990年代开始,当代中国文学开始尝试文化语言的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的一个基本的努力方向,就是将汉语写作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状态联系起来,创作出更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新世纪"以来,"方言写作"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在本土文化经验方面,又作了更为自觉的理论提炼和创作尝试,其基本特点是注重中国文化生命特色,本土经验不再是落后、愚昧的表现,而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展示其困境与开掘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0)
正"当代"文学的成就,很难赶上"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作家的气象,很难比得上现代作家;当代文学生产了各种各样的名家,却出不了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师。这里面,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当代文学作家中,有些大名人,太聪明了!当代是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文萎缩的时代。自上世纪初叶以来,独霸世界的美国,以高度商业生产的能力,大量制造生活物资也大量制造文化垃圾,文化垃圾的文学艺术产品,以传奇的、虚幻的、血腥的、情色的、暴力的、  相似文献   

4.
"宗经"思想不仅来自于刘勰对儒家文化传统的推崇,也来自他对于文学自身发展源流的体认,其中包含着刘勰对于文学的性质的理解。刘勰的"宗经"思想及五经皆文的观念,注意到了先秦以来文学与政治、历史、哲学、伦理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大文学"性质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清教主义的价值体系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考察其对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形成于17世纪的清教徒文学传统在美国文学的延续与发展。笔者认为,清教主义与其它宗教相比,包含三个层面的价值体系,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时代特征,以清教主义作为参照系,可以说17世纪美国文学是“信仰时代的文学”,18世纪美国文学是“世俗时代的文学”,19世纪美国文学则可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文学”。  相似文献   

6.
秦林芳 《思想战线》2001,27(6):90-94
李广田在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散文创作以忆旧视角、乡土题材和人性主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倾向.他继承"五四"人的文学"传统,从超越政治、关注人生的独特的文学功利观出发,在对都市文明失望的同时,通过乡间的"画廊",展示出灿烂的人性之光,表现出了弘扬健康人性、以文学的道德力量重塑民族性格的热望.  相似文献   

7.
论文学的形而上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春雨 《求索》2012,(2):179-181
文学的形而上精神是人的本性需求,也是衡量文学本身的价值尺度,更是它超越时空、穿越历史而魅力永恒的原因。这种精神表现出"超越性"与"超验性",内在地包含了道德超越维度、宗教超越维度以及两者辩证统一所形成的审美超越维度。要超越"物欲横流"去追求自己的精神家园,文学的形而上精神要处理好"超越性"所产生的"张力结构"以及形成这种"张力结构"的层级差异,要从构成"超越性"关系的二元范畴中把握文学的三种维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握住文学形而上精神的真正内涵,从而实现文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毕耕 《求索》2005,(1):163-165
从文学语言的角度,可以将中国文学的历史进程划分为滥觞时代、文言时代、文白时代和白话时代等四个历史性的时代。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现当代文学曾经几度繁荣,但目前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跌进了历史的低谷。当代文学变革的唯一出路,就是实行文学语体的多元化,即通过文言文的复兴、白话文的分化、欧化文的独立和网话文的崛起等,彻底打破白话文的语体垄断和普通话的话语霸权,从而迎来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语体多元化的新时代,促进当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曼青 《求索》2012,(7):152-154
网络文学正在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本文分析了新兴媒体对文学转型、文学形式及文学接受三方面的影响,探究文学形态和新媒体之间的能动关系。新媒介时代,媒介的内容远重于形式,文学只有适应了媒介主导下的环境,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文学形式在新媒体时代的流变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今天"非虚构写作"已经成为新世纪文学的一大重镇,它在文学观、美学观、价值观、历史观上表现出来的新特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说叙事范式的当代转型。今天的"非虚构写作"主要分为"非虚构"的历史叙事和"非虚构"的现实题材文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学/历史、文学性/历史性、虚构/真实的处理方式上,去发现"非虚构"历史叙事表现出来的新理念、新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在场"与底层发声等方面发现现实题材"非虚构写作"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洲现代文学:种族、环境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法国的泰纳有个著名的文学三要素说,即"种族、环境、时代".①这是解读文学的三个角度.我国非洲文学研究极为薄弱,②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批学者先后出版了非洲文化和文学的相关著作和译作,然而,关于非洲文学的专门研究至今仍处于翻译和介绍的初级阶段.长期以来,中国学界把非洲文学界定为东方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往往从东方文学、后殖民文学、民族主义文学的理论角度去解读非洲文学.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从事媒体工作的作家邱华栋,善于以传媒人的敏锐目光关注社会现实中问题。他的创作擅长于将那些在现代都市创业或谋生的"体制"外"都市新人类",亦称"另类"的生活现象纳入创作"都市文学"的视野。并从其"生存"竞争与生活环境的矛盾冲突中,发现、探究日益渐增地"欲望"促使人的精神"错位"。作者对"另类"人群生态世相的揭示,突出地再现"金钱"作用下人性脆弱的负面。从文本的表层看写些烦恼消极事,但深层意旨:一方面善意地认同开放时代的社会进步和人性解放;另一方面以社会责任与理性锋芒审丑溢恶地表达对都市"另类"人群生存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师会敏 《求索》2013,(1):153-15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着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的理论话语转型。这一转型并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事件或语言事件,它所关涉的是整个时代格局、知识体系的变化,甚至是文学观念的转变。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的理论话语转型研究,对于廓清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特别是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静 《理论月刊》2010,(7):142-144
文学传统和文学经典是文学传承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西方无数理论家和批评家站在时代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尤其是19世纪以来,以艾略特、韦勒克、荣格、弗莱、布鲁姆等人为代表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就此命题产生分歧和争议。本文系统的梳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有关文学传统和经典的相关理论的流变和发展,以期全面认识文学传统和经典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代文学批评方法也有如文学创作方法一样,呈现出多元发展景观。其中,以社会历史批评方法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在新中国文学批评活动中,它亦占了主导地位。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是依据文学的社会属性,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来审视文学现象。它强调文学与时代、社会、环境的关系,强调文学以典型创造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当然,作为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本身,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作家在十七年家族叙事作品中表现出二元对立的爱憎情怀,既是文学一体化时代的历史要求,又是作家叙事情感的真实流露,具有政治与伦理的合理性;但从审美角度看,这种二元对立的叙事情感导致文学创作艺术视野与叙述视角的狭窄,对人性认识的片面,只揭示出人物阶级属性的两极剖面,相对忽视了对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挖掘。这种情感既是敌我之间对立思维模式的反映,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家族情感无意识的积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文学消费观念的转变,饱受争议的"打工文学"逐渐被社会及主流文坛认可乃至肯定。从称谓的改变、成立产业工人作家组织、城乡二元体制下外来青年产业工人的写作探索与尝试、精神引领到主流文坛关注,都凸显出"打工文学"和"打工文学"作家的更新换代。新产业工人文学新潮,也诞生了新文学群体。本文从全国的视野框架中去思考,从文学庞大人群的文学消费基数去考量青年产业工人这一新文学群体,探寻这一新文学群体的来源、身份特征及其草根写作,以证其生命力、社会影响力以及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功成 《乡音》2013,(6):34-35
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与重塑中国社会财富分配格局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保障制度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新阶段的条件下,针对城乡居民持续高涨的社会福利诉求,急切需要澄清一些理论上的认识误区。从现实情形出发,关键在于澄清如下一些认识误区:福利恐惧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对计戈经济时代"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否定,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被戴上了有色眼镜,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在一些场合几乎等同于"福利病",进而患上了一种"福利恐惧症"。一些人将社会  相似文献   

19.
黄婷  吴培显 《求索》2012,(12):117-119
"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以文坛生力军的姿态站在了中国当代文坛的最前沿,其中许多作家都经历了创作上的转型。余华、毕飞宇是其成功转型的突出代表。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从否定式创作姿态到建设性的求新求变、从"反传统"崇尚到"立足本土"的意识自觉、从"惯性写作"到超越性的可持续写作等方面。他们秉持恒定而高迈的文学理想,在立足本土的经典情怀与市场化时代大潮的双重选择中寻求到了某种平衡,不断在文化积淀、思想深度以及把握历史和现实的气度上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20.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内地游客在海外的表现都是人们谈论的话题,而这与中国人的财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美国人对这种处境并不陌生,一百年前的美国人在欧洲人眼里也是暴发户的形象。那是一个盛产暴发户的时代,也是一个有钱人炫富成瘾的时代,用美国学者的话说:从本质上看,镀金时代的暴富者,与罗马帝国的“新人”、法国的“新富”及英国的“暴发户”没有根本的区别。“在根深蒂固的天性上,所有国家的富豪都是一样的……他们对于富裕的环境有着同样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