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符合中国国情民情党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反映全体人民意愿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人民主体思想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赋予了"人民主体"思想新的内涵,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十九大上再次强调这个发展思想,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也体现出历代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并在推进"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这一思想对于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是历史鲜活经验的生动结论,具有生成发展的合理性、内涵的丰富科学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理论创新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共同富裕思想的深刻践行。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胸怀天下,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证和支撑力量,体现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人民立场观,是在历史继承和实践创新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的运用和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仅深入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动因,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为了谁"、"依靠谁"、"谁来享"等命题进行了具体深入的解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体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系统性与独立性、稳定性与开放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这一理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彰显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必定具有其严密的逻辑构建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的初心,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八个坚持"和"十四个基本方略"则是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顺利衔接的逻辑中介,是方法论,"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浓缩于"八个明确","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练于"十四个坚持";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终点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在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借鉴红旗渠精神,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在理想信念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风建设上密切党员干部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廉政建设上彰显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7.
建党96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带领全国人民在把握时代脉搏中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新定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发展建设实际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做出的科学判断。我们要牢牢把握"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时代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其中重要理论则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汲取与超越,尤其是对传统社会中"由君王做主"的"尊君重民"式的"民为邦本"的旧范式的批判与扬弃。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是对表面"民主之"实则"民之主"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因此,要善于拣择民本思想的精华之处,这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化军队"思想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军队"内涵主要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坚持文化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质与量的统一,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坚持人民的根本立场,是满足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是机会平等的发展,是共享的发展,它要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支撑和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依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作为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题中之意,是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必然之势,也是实践证明了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人学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我们深刻剖析习近平人学思想,需要牢牢把握它的三个视角,即核心特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其中人民共创是基础、人民共享是目的、人民共治是途径;突出亮点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前提在于形成目标共识、首要在于推进"一带一路"、关键在于复兴中华文明;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以化解主要矛盾为重要支撑、以实现中国梦为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民观"就是人民利益至上的人民思想,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根本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人民观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升华和凝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立场区别于其他性质政党的核心。"人民观"的价值体现在:尊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伟大事业胜利的前提;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党一以贯之的使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政治优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所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关乎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成果。文化发展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首先,文化发展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人民带来丰富多彩的思想理论和文艺作品,一切为了人民;其次,充分发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切依靠人民;再次,在满足了文化需求和坚持以人民为创作导向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5.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向度。理论向度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坚持人民中心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与重要的实践指向;现实向度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速构建"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战略与现实之需;价值向度上,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历史主体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确立了根本观点和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人民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人民主体地位做了一系列新阐释新发挥,突出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概括提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优势,突出了人民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根基。以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为核心和起点,逻辑地展开论述坚持人民赋权主体地位、人民监督主体地位,以坚持人民利益主体地位为逻辑归宿,实现了人民的利益主体与价值主体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十九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并提出了一个重大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凸显出浓厚的伦理道德意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理论依据;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凸显公平正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不忘初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文化自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凸显自我革新的勇气和决心;倡导"天人合一"凸显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凸显"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构建,实现两个百年梦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一,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主体思想,揭示其主体思想的深刻内涵。其二,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来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主体思想。其三,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适应了时代的变化和诉求,一是要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基础,二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三是以"美好生活"为实践追求,四是以"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和看家法宝,贯穿于我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也渗透于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全过程,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有着完整的生成逻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更是对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立场的继承和发展;它具体表现为法治依靠人民、法治为了人民以及法治效果由人民检验;新时代坚持法治“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始终坚持做到民主立法合民心、严格执法服民心、公正司法暖民心和全民守法得民心。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包含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层次,丰富了"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把对经济发展的事实判断转向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判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切实解决新矛盾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现实举措,把握人民与解决主要矛盾的对立统一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