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铜仁的仁义传统声名远播,建设"武陵之都.仁义之城",已从决策层传递到普通百姓,从自觉理念变成自为实践,一个崭新城市品牌跃然而升。"武陵之都.仁义之城",既有总体性规定又有特质性内涵,既有外在表现又有内在要求,既承续传统又时代建构,是一个完整的顶层摹画。如果说"仁义之城"展现其"容人之量、助人之德、成人之美"的内涵,那么"武陵之都"有了"交通好、实力强、生态美"的总体性规定,其特质内涵又是什么,作点这些探  相似文献   

2.
铜仁市在武陵山区的跨越,既是经济的跨越,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跨越。要围绕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更好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紧扣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两大任务,北进南融,率先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自身产业发展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主动出击。加快在武陵山片区率先跨越,实现铜仁经济社会提速转型,后发赶超。  相似文献   

3.
正"十三五"期间,利川市住建局将抓住武陵山少数民族试验区和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战略契机,紧紧围绕建设"武陵明珠、锦绣利川"和州域副中心城市目标,按照"做强中心城市、做特乡镇、做美农村"和"坚持规划、突出特色、保证质量、注重节约"的要求,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共荣、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新格局,把利川打造成中国西  相似文献   

4.
<正>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桃源铜仁,因山而名、因水而美。近年来,我市紧扣省委对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依托得天独厚的优质水资源优势,利用贵州(铜仁)天然饮用水博览会平台打造"健康水都",与全国知名的涉水企业深入合作,引领铜仁水产业异军突起,生动实践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生、共融、共赢的发展局面,成为铜仁创建"一区五地"的精彩之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大健康医药产业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姊妹篇"来抓,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铜仁具有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区域交通优势、特色资源禀赋、医疗医药基础,明确将大健康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本文旨在进一步挖掘铜仁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的潜力和深入分析发展现状,找准困难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铜仁大健康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的黔东门户铜仁,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重要枢纽,具有承东启西、东连西进的区位优势,是巴蜀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汇之地,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享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盛名美誉。当前,铜仁正紧密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以满足人民日益  相似文献   

7.
正大健康跨域工程是市委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三大跨域工程之一。健康、养生与养老产业(以下简称康养产业)作为铜仁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关乎全市的民生福祉,而且还关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发展集生态农业、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康养产业,是建设健康铜仁、生态铜仁、绿色铜仁、培育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需要,也是铜仁未来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发展总趋势来说,我国健康、养生与养老产  相似文献   

8.
<正>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咸丰县,天然石材资源富集,被授予为"中国·武陵石材之都"。面对石材行业税收管理现状,咸丰县地税局主动作为强化部门联动,推行"以电控税"管理模式,努力破解征管难题,有效规范了石材行业税收征管秩序,提升了税收征管质效。去年,全县征收石材行业税收1015万元,同比增收529万元,增幅达到108.8%。积极争取支持,组织保障有力度  相似文献   

9.
<正>"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铜仁如何发展,关键要做好"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铜仁作为贵州东大门,向东开放的前沿,贵州省委、省政府把铜仁定位为枢纽、通道。因此,铜仁必须作为贵州"东进北上"的桥头堡来定位,率先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在道路互联互通、自身产业发展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主动出击,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铜仁"东进北上"发展战略的条件分析  相似文献   

10.
铜仁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自然地理条件恶劣,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发展十分缓慢,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全国铁路、公路、航运等交通条件的改善,铜仁的水路优势不再、道路交通发展加滞后,航空运输更是空白。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成为长期来制约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1.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湘楚,北接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铜仁历史悠久,春秋属荆楚,秦属中道,明代设府,沿袭至今。全区八县一市一特区,总面积18023平方公里,总人口375万,有汉、土家、苗、侗、仡佬等26个民族。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谋发展,创造了灿烂的黔东民族文化。铜仁。是一片古老神奇的热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佛教名山梵净山,通天一柱,伟岸挺拨,气贯寰宇,是铜仁的象征。这里有十多亿年前的古老地层,有冰川时期大自然留下的奇迹,有同纬度目前保…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铜仁以镇黔之宝梵净山为龙头的一山两江四文化的旅游资源优势日益彰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文化旅游人次和收入大幅增长,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战略支柱产业,在调整  相似文献   

13.
构建武陵山经济圈的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力图立足全国经济板块的发展趋势,从政策环境、发展环境、资源环境、文化环境等角度,对武陵山民族地区集团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目前武陵山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经济圈的思路,探索这一地区摆脱行政区域束缚,重新整合优势资源,走出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怪圈,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参与中国及至世界经济的分工,实现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质量第一""质量强国"被同时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出党对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乐山应把高质量发展、标准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实施城市标准化战略,对标省内一流,以更高标准繁荣城市文化,保护优化生态,增进民生福祉,改进城市治理;以更高标准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提升城市经济实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更高标准完善旅游设施功能,深挖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助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乐山"。  相似文献   

15.
<正>思南处于乌江流域的中下游,文化、生态资源富集,具有依山临水的优势,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建设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紧紧围绕铜仁市委决定,着力将思南建成滨江新兴城市和乌江文化旅游明珠,全力做好山水大文章,努力实现思南文化历史名城的大提升、大跨越、大发展。近年来,思南积极开展"补链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着力招大引强。以"旧城提质改造,新区提速升级"为总体要求,按照"依山傍水、显山露水、山在城中、城在山中、产城互  相似文献   

16.
正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南部的"中国温泉之乡"石阡县,属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省5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确保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圆满完成,快速打出"组合拳",在九个方面同时发力,精准扶贫。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方面,争取开工建设重庆涪陵经石阡至柳州专线铁路、贵阳经石阡至襄阳高速铁路;争取规划、立项瓮安经石阡至铜仁东站铁路、石阡至大龙资源运  相似文献   

17.
铜仁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本文针对铜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铜仁旅游文化产业的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立民族文化的保护机制,打造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精品;加强对铜仁旅游资源的文化包装宣传,提升铜仁旅游形象;树立联合促销机制;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以推动铜仁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铜仁市主城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管理观念、体制、手段、机制、设施相对滞后和市民素质不高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要进一步搞好城市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夯实城市基础,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坚持绿色发展的城市理念,才能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建设武陵之都·仁义之城。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战争空袭的特点和铜仁的区位条件,以及铜仁在城市化推进中公共人防设施建设欠账严重的现状,决定了铜仁防空袭设施建设的长期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对铜仁城市公共人防设施现状及原因分析,从提高防空袭意识、人防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结合民用建筑建设防空地下室、城市避难场所建设与防空袭人口隐蔽疏散基地融合建设、城市建设配套收取人防易地建设费并积累资金集中建设公共人防工程、以及"以洞养洞"的人防工程设施运行维护良性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处于渝鄂湘黔四省交界地带。建成跨省合作扶贫开发、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内陆山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携手共建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畅达、生态秀美、社会和谐、对外开放的武陵山。构建快速便捷立体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为先导,以旅游开发为载体,以扶贫攻坚为契机,共同打造一体化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建设统一、规范、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及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建立区域有效合作运行的体制、机制,推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域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